大豆疫霉延胡索酸还原酶PsFRD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28 03:12
  随着全球大豆产量的增加,有关大豆疫霉引起的大豆疫病的报道也屡见不鲜。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是大豆上的毁灭性病害,能导致大豆的减产,该病害最早于1948年在美国报道,并随后迅速跃升为影响大豆生长的重要病害之一。延胡索酸还原酶(fumarate reductase;FRD)在较低等的真核生物和微氧或厌氧环境中生存生物的线粒体中扮演厌氧能量代谢的作用,其与线粒体中复合体Ⅱ黄素蛋白亚基中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辅基FAD结合,催化延胡索酸还原为琥珀酸,与琥珀酸脱氢酶的还原反应互为逆反应,是三羧酸循环和线粒体呼吸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学位论文主要开展大豆疫霉延胡索酸还原酶基因(Fumarate reductase,PsFRD)的功能及作用研究。对大豆疫霉延胡索酸还原酶基因PsFRD进行克隆试图揭示大豆疫霉PsFRD与大豆疫霉致病机制的关系,为新型高效的靶标性生物农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试验得出以下结论:(1)利用报道的致病疫霉FRD序列在NCBI网站进行序列比对,得到大豆疫霉的基因PsFRD序类。对PsFRD的氨基酸序列进行蛋白结构预测构结果显示其含有一个FADb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大豆疫霉延胡索酸还原酶PsFRD基因克隆与功能分析


真核生物系统发育简图(摘自Govers和Gijzen,2006)

生活史,病害,土传病害,大豆生产


图 1-2 大豆疫霉的生活史(摘自 Tyler,2007)Fig. 1-2 The life cycle of Phytophthora sojae (from Tyler,2007)3 大豆疫霉发生及其防治.1 大豆疫病的危害、流行由大豆疫霉(Phytophthora sojae)引起的大豆疫病(Phytophthora rootybean)又称大豆根腐病,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豆生产中常见的,性的土传病害之一。该病害最早于 1948 年在美国报道,并随后迅速跃大豆生长的重要病害之一。虽然在之后由于美国推广抗性的大豆品种,

危害状,互联网,游动孢子


图 1-3 大豆疫病危害状(来自互联网)Fig 1-3 Lesion of phytophthora root rot of soybeant (from Internet)大豆疫霉主要靠土壤越冬,水流传播流行。其发生流行因素很多如:条件、推广栽培品种的抗性、气象因素密、栽培措施等。随着环保政壤熏蒸技术和秸秆焚烧的逐渐被淘汰,这给大豆疫病的防治又带来。由于大豆疫霉基因组的不稳定性,优势的抗性品种在连续种植的过变的具有新毒性的优势小种克服大豆的品种抗性[37],这也是各类杀疫霉防效不理想的主要原因[38]。由于大豆抗性品种和有效杀菌剂推豆疫病的流行也创造的条件[39-40]。 大豆疫霉的致病机制大豆疫霉的致病机理要从其生活史说起,大豆疫霉含有有性生殖和无阶段,无性生殖产生的游动孢子使病害流行,有性生殖阶段卵孢子负休眠,度过逆境。游动孢子由游动孢子囊产生,具有双鞭毛,呈豆形负责孢子的游动,另一条掌控方向,都着生于游动孢子的腹沟内[4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研究进展[J]. 刘世名,李魏,戴良英.  大豆科学. 2016(02)
[2]2014年公开的新农药品种[J]. 杨吉春,吴峤,王秀丽.  农药. 2015(03)
[3]大豆根腐病生防菌株的筛选及鉴定[J]. 黄珊珊,韩雪,李丽珺,文景芝.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08(10)
[4]大豆疫霉菌原生质体制备及再生菌株的生物学性状[J]. 陈孝仁,王源超,张正光,郑小波.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5(04)
[5]大豆疫霉根腐病菌检测鉴定方法及病害传播途径研究[J]. 文景芝.  植物病理学报. 2003(02)
[6]关于植物卵菌病害的若干问题[J]. 罗浚清.  农药市场信息. 2002(12)

硕士论文
[1]大豆疫霉转录组研究及GPR功能分析[D]. 王晓莉.南京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5235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5235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ee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