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花科蔬菜丝核菌根腐病的病原生物学及检测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22 19:55
十字花科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消费和需求的主要蔬菜种类之一。由于其生长周期短,茬口密集、周年生产导致土壤连作障碍问题不断出现。近年来,丝核菌(Rhizoctonia spp.)引起的根腐病成为限制其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导致蔬菜产量降低,严重时可绝收。目前,国内尚未登记过防治十字花科蔬菜丝核菌根腐病的药剂,这就使得田间防治更为困难。本文综合了形态学鉴定、致病性测定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十字花科蔬菜丝核菌根腐病进行了病原生物学、病原菌的检测技术以及防治药剂的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明确了我国部分地区十字花科蔬菜丝核菌包括4个融合群,且存在生物学特征差异。本研究在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甘肃、江苏、山西等16个省份31个地区的十字花科蔬菜主产区进行了病样调查和采集,共分离保存278株丝核菌,寄主主要有白菜、油菜、芥菜、萝卜和甘蓝等9种。经形态学鉴定、致病性测定和菌株DNA的ITS、TEF-1α序列分析,共鉴定出4个融合群,分别为AG-2-1、AG-1-IB、AG-4HGII和AG-A,其中AG-2-1的分离频率最高,占62%。2.建立了立枯丝核菌的多重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可同时检测AG-2...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丝核菌菌株在PDA上的形态特征和菌核分布
丝核菌Fig.2-2HyphalceA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十字花科蔬菜丝核菌根腐病的病原生物学研究192.3.2细胞核数目测定和菌丝融合现象细胞核染色结果表明,270株待测菌株菌丝细胞为多核,每个细胞含4~13个细胞核(图2-4);8株为双核,每个菌丝细胞仅含2个细胞核(图2-5)。选取包含双核和多核共108个待测菌株与标准菌株进行融合群测定,结果显示,70株待测菌株与标准菌株AG-2-1完全融合(图2-6),初步表明该70株菌属于AG-2-1,同样的,发现28株与AG-1-IB完全融合,其余10株与标准菌株完全不融合(图2-7)。图2-4菌丝细胞核数目200×(标尺=40μm)Fig.2-4Nucleusnumbersofhyphalcells200×(Bar=40μm)图2-5菌丝细胞核数目400×(标尺=20μm)Fig.2-5Nucleusnumbersofhyphalcells400×(Bar=20μm)图2-6菌丝融合类型(完全融合)200×(标尺=40μm)Fig.2-6Typeofhyphalfusion(completefusion)200×(Bar=40μm)图2-7菌丝融合类型(完全不融合)400×(标尺=20μm)Fig.2-7Typeofhyphalfusion(non-fusion)200×(Bar=20μm)2.3.3菌株融合群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本研究在所有寄主菌株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ITS1/ITS4和TEF-1α序列的PCR扩增,分别获得了约750bp的片段(图2-8和图2-9)。将测序得到的序列提交到Genebank中(登录号见附录B),经NCBI进行BLAST分析,采用邻接法构建了基于ITS和TEF-1α的系统发育树,能够很好的将不同融合群区分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明显可将4个融合群划分为两大分支,其中分支I包括多核丝核菌AG-2-1(参考菌株为KX468086、KX631356、FJ492102和KJ545577)、AG-4HGII(参考菌株为HQ629867、JX843818和KJ170349)和AG-1-IB(参考菌株为GU58566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北地区水稻纹枯病菌致病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 张俊华,沃三超,杨明秀,张瑶,陈婉莹,高云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9(11)
[2]不同药剂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田间药效试验[J]. 崔凌霄,魏立娟,韩相鹏,杨成德,薛莉,张俊莲. 西北农业学报. 2019(05)
[3]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快速检测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和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J]. 吴秀芹,杨樱子,罗金燕,邱文,安千里,李斌. 植物保护学报. 2018(06)
[4]番茄褪绿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的建立[J]. 丁天波,刘晓蓓,李洁,魏可可,褚栋. 中国农业科学. 2018(10)
[5]玉米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拮抗菌gfj-4的鉴定及其发酵上清液抑菌特性[J]. 段海明,余利,申仕惠,黄伟东,余海兵. 浙江农业学报. 2018(01)
[6]立枯丝核菌不同融合群G蛋白β亚基基因克隆与分子进化分析[J]. 舒灿伟,曹琦琦,赵美,江绍锋,周而勋. 华北农学报. 2017(05)
[7]土壤中立枯丝核菌AG3菌核的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J]. 申永铭,郭成瑾,王喜刚,沈瑞清,陈爱昌,胡小平. 菌物学报. 2017(10)
[8]蔬菜中黄瓜花叶病毒的RT-LAMP快速检测[J]. 赵雪君,邓永杰,魏周玲,张旺,黄国联,李斌,陈德鑫,青玲,孙现超. 园艺学报. 2016(06)
[9]西南地区玉米纹枯病病菌融合群鉴定和UP-PCR分析[J]. 崔丽娜,张小飞,邹成佳,李晓,杨晓蓉,向运佳. 植物保护学报. 2015(06)
[10]中国南方八省(自治区)水稻纹枯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的SSR分析[J]. 王玲,左示敏,张亚芳,陈宗祥,黄世文,潘学彪. 中国农业科学. 2015(13)
博士论文
[1]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诊断大豆根部主要病害的研究[D]. 陆辰晨.南京农业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应用LAMP检测技术快速诊断大豆根茎部真菌病害[D]. 宋必.南京农业大学 2015
[2]马铃薯黑痣病菌系统发育分析及融合群快速鉴定[D]. 张春艳.河北农业大学 2014
[3]中国北方马铃薯黑痣病菌融合群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 李晓妮.山东农业大学 2013
[4]包菜立枯丝核菌球腐病的病原学研究[D]. 张丽.华中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46993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丝核菌菌株在PDA上的形态特征和菌核分布
丝核菌Fig.2-2HyphalceA
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十字花科蔬菜丝核菌根腐病的病原生物学研究192.3.2细胞核数目测定和菌丝融合现象细胞核染色结果表明,270株待测菌株菌丝细胞为多核,每个细胞含4~13个细胞核(图2-4);8株为双核,每个菌丝细胞仅含2个细胞核(图2-5)。选取包含双核和多核共108个待测菌株与标准菌株进行融合群测定,结果显示,70株待测菌株与标准菌株AG-2-1完全融合(图2-6),初步表明该70株菌属于AG-2-1,同样的,发现28株与AG-1-IB完全融合,其余10株与标准菌株完全不融合(图2-7)。图2-4菌丝细胞核数目200×(标尺=40μm)Fig.2-4Nucleusnumbersofhyphalcells200×(Bar=40μm)图2-5菌丝细胞核数目400×(标尺=20μm)Fig.2-5Nucleusnumbersofhyphalcells400×(Bar=20μm)图2-6菌丝融合类型(完全融合)200×(标尺=40μm)Fig.2-6Typeofhyphalfusion(completefusion)200×(Bar=40μm)图2-7菌丝融合类型(完全不融合)400×(标尺=20μm)Fig.2-7Typeofhyphalfusion(non-fusion)200×(Bar=20μm)2.3.3菌株融合群的分子生物学鉴定本研究在所有寄主菌株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利用ITS1/ITS4和TEF-1α序列的PCR扩增,分别获得了约750bp的片段(图2-8和图2-9)。将测序得到的序列提交到Genebank中(登录号见附录B),经NCBI进行BLAST分析,采用邻接法构建了基于ITS和TEF-1α的系统发育树,能够很好的将不同融合群区分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明显可将4个融合群划分为两大分支,其中分支I包括多核丝核菌AG-2-1(参考菌株为KX468086、KX631356、FJ492102和KJ545577)、AG-4HGII(参考菌株为HQ629867、JX843818和KJ170349)和AG-1-IB(参考菌株为GU585667、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北地区水稻纹枯病菌致病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J]. 张俊华,沃三超,杨明秀,张瑶,陈婉莹,高云萍.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9(11)
[2]不同药剂防治马铃薯黑痣病的田间药效试验[J]. 崔凌霄,魏立娟,韩相鹏,杨成德,薛莉,张俊莲. 西北农业学报. 2019(05)
[3]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快速检测瓜类细菌性果斑病菌和番茄细菌性溃疡病菌[J]. 吴秀芹,杨樱子,罗金燕,邱文,安千里,李斌. 植物保护学报. 2018(06)
[4]番茄褪绿病毒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的建立[J]. 丁天波,刘晓蓓,李洁,魏可可,褚栋. 中国农业科学. 2018(10)
[5]玉米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i拮抗菌gfj-4的鉴定及其发酵上清液抑菌特性[J]. 段海明,余利,申仕惠,黄伟东,余海兵. 浙江农业学报. 2018(01)
[6]立枯丝核菌不同融合群G蛋白β亚基基因克隆与分子进化分析[J]. 舒灿伟,曹琦琦,赵美,江绍锋,周而勋. 华北农学报. 2017(05)
[7]土壤中立枯丝核菌AG3菌核的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J]. 申永铭,郭成瑾,王喜刚,沈瑞清,陈爱昌,胡小平. 菌物学报. 2017(10)
[8]蔬菜中黄瓜花叶病毒的RT-LAMP快速检测[J]. 赵雪君,邓永杰,魏周玲,张旺,黄国联,李斌,陈德鑫,青玲,孙现超. 园艺学报. 2016(06)
[9]西南地区玉米纹枯病病菌融合群鉴定和UP-PCR分析[J]. 崔丽娜,张小飞,邹成佳,李晓,杨晓蓉,向运佳. 植物保护学报. 2015(06)
[10]中国南方八省(自治区)水稻纹枯病菌群体遗传结构的SSR分析[J]. 王玲,左示敏,张亚芳,陈宗祥,黄世文,潘学彪. 中国农业科学. 2015(13)
博士论文
[1]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快速诊断大豆根部主要病害的研究[D]. 陆辰晨.南京农业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应用LAMP检测技术快速诊断大豆根茎部真菌病害[D]. 宋必.南京农业大学 2015
[2]马铃薯黑痣病菌系统发育分析及融合群快速鉴定[D]. 张春艳.河北农业大学 2014
[3]中国北方马铃薯黑痣病菌融合群鉴定及遗传多样性分析[D]. 李晓妮.山东农业大学 2013
[4]包菜立枯丝核菌球腐病的病原学研究[D]. 张丽.华中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469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54699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