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麦种质资源成株期对西藏白粉菌自然群体的抗性评价及8个菌株的毒性谱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04 21:27
大麦白粉病病原菌禾谷布氏白粉菌(Blumeria graminis f. sp. hordei)毒性变异频率高,常因主要流行小种的更替而导致抗病基因"丧失"功能。该病在我国东部以及西南部大麦栽培区域为害日益严重,急需发掘抗病基因资源,为抗白粉病育种提供抗源材料。本研究对来源于云南和西藏的不同地点的8个菌株进行毒性谱分析,选用其中强毒性菌株16248-4苗期人工接种鉴定300份大麦品种资源的抗病性,同时将这些大麦资源在白粉病常发流行区西藏林芝种植,利用病原菌自然群体田间鉴定成株期抗病性。毒性谱分析发现,云南菌株对鉴别品系的平均毒性频率高于西藏林芝地区菌株。在所鉴定的大麦资源中,全生育期高抗材料92份,具有成株抗性特点的品种97份,另外还发现12份材料在苗期表现为抗病,但在成株期表现为感病。本研究获得的大麦抗白粉病品种资源可为大麦抗白粉病育种提供良好的抗源材料。
【文章来源】: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0,37(03)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大麦品种(系)苗期和成株期抗白粉病类型鉴定
利用30个鉴别品种对8个白粉菌菌株的毒性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毒性频率介于13.3%~36.7%(表3),其中:4个分离自西藏林芝地区的菌株19677、19681、19683和19688,毒性频率为13.3%~20.0%;而其他4个来源于云南的菌株毒性频率为23.3%~36.7%,说明其毒性谱范围明显较来自西藏林芝地区菌株的毒性谱宽。从中还发现部分抗病基因或基因组合如[Mla1,Mla(Al2)]、Mla22、Ml(Ru2)、Mlnn、Ml La、Mlh和Ml La已‘丧失’抗病功能,不能继续利用。对来自于云南和西藏地区的8个菌株毒性谱进行聚类分析,比较2个地区间白粉病菌群体致病表型之间的关系。发现云南的3个菌株16248-4、16420-1和16243-2在相似系数0.88时聚为一组,西藏的4个菌株在相似系数为0.943时聚为一组,云南菌株16204-1在相似系数为0.905时与西藏菌株聚在同一组,其毒性谱更类似于西藏菌株(图1)。因此,我国西南地区的2个大麦白粉病主要流行区西藏林芝和云南的大麦白粉病菌群体的毒性谱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不排除两地白粉菌群体之间也存在着交流。2.2 大麦品种(系)抗白粉病鉴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藏青稞白粉病研究进展与展望[J]. 王玉林. 西藏农业科技. 2018(S1)
[2]田间空气中小麦白粉菌分生孢子的动态监测研究[J]. 刘伟,姚冬明,范洁茹,曹学仁,陈莉,丁克坚,周益林,邹亚飞,段霞瑜. 植物病理学报. 2016(01)
[3]大麦白粉病菌遗传学研究进展[J]. 朱靖环,周益军,杨建明. 植物保护学报. 2014(01)
[4]云南省大麦生产及抗白粉病育种进展[J]. 郑家文,杨祚斌,屈生华.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3(01)
[5]大麦种质资源白粉病抗性鉴定与应用[J]. 黄金堂,李清华,陈海玲.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8(01)
博士论文
[1]大麦白粉菌遗传多样性分析、抗病基因鉴定及致病型鉴别寄主体系建立[D]. 朱靖环.南京农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西藏青稞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改良[D]. 孟凡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69084
【文章来源】:大麦与谷类科学. 2020,37(03)
【文章页数】:14 页
【部分图文】:
大麦品种(系)苗期和成株期抗白粉病类型鉴定
利用30个鉴别品种对8个白粉菌菌株的毒性谱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毒性频率介于13.3%~36.7%(表3),其中:4个分离自西藏林芝地区的菌株19677、19681、19683和19688,毒性频率为13.3%~20.0%;而其他4个来源于云南的菌株毒性频率为23.3%~36.7%,说明其毒性谱范围明显较来自西藏林芝地区菌株的毒性谱宽。从中还发现部分抗病基因或基因组合如[Mla1,Mla(Al2)]、Mla22、Ml(Ru2)、Mlnn、Ml La、Mlh和Ml La已‘丧失’抗病功能,不能继续利用。对来自于云南和西藏地区的8个菌株毒性谱进行聚类分析,比较2个地区间白粉病菌群体致病表型之间的关系。发现云南的3个菌株16248-4、16420-1和16243-2在相似系数0.88时聚为一组,西藏的4个菌株在相似系数为0.943时聚为一组,云南菌株16204-1在相似系数为0.905时与西藏菌株聚在同一组,其毒性谱更类似于西藏菌株(图1)。因此,我国西南地区的2个大麦白粉病主要流行区西藏林芝和云南的大麦白粉病菌群体的毒性谱存在较大的差异,但不排除两地白粉菌群体之间也存在着交流。2.2 大麦品种(系)抗白粉病鉴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西藏青稞白粉病研究进展与展望[J]. 王玉林. 西藏农业科技. 2018(S1)
[2]田间空气中小麦白粉菌分生孢子的动态监测研究[J]. 刘伟,姚冬明,范洁茹,曹学仁,陈莉,丁克坚,周益林,邹亚飞,段霞瑜. 植物病理学报. 2016(01)
[3]大麦白粉病菌遗传学研究进展[J]. 朱靖环,周益军,杨建明. 植物保护学报. 2014(01)
[4]云南省大麦生产及抗白粉病育种进展[J]. 郑家文,杨祚斌,屈生华. 大麦与谷类科学. 2013(01)
[5]大麦种质资源白粉病抗性鉴定与应用[J]. 黄金堂,李清华,陈海玲.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08(01)
博士论文
[1]大麦白粉菌遗传多样性分析、抗病基因鉴定及致病型鉴别寄主体系建立[D]. 朱靖环.南京农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西藏青稞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改良[D]. 孟凡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690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56908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