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polycalin在Bt杀虫机制中的作用

发布时间:2022-01-06 04:11
  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Bt)与昆虫中肠刷状缘膜囊泡brush border membrane vesicles(BBMV)上的受体蛋白结合是其发挥杀虫毒性的关键步骤,而且昆虫中肠上受体蛋白的突变或表达量的变化与昆虫对Bt的抗性产生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深入,不断报道有新受体参与杀虫或抗性机制中,因此新受体的发现对于深入研究Bt的杀虫机制及昆虫对Bt的抗性都有着非常重要意义。已有报道证明昆虫中肠的polycalin可以与Cry1Ac蛋白结合,但其在Bt杀虫机制中的作用及是否参与抗性演化还有待进一步明确。本文在获得了棉铃虫polycalin基因全长的基础上,研究了polycalin在Cry1Ac和Cry2Aa杀虫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在Cry1Ac抗性演化中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polycalin在棉铃虫幼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差异,发现polycalin在所有检测组织中都有表达,尤其在消化系统(前肠、中肠、后肠)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比较了对Cry1Ac具有不同抗性水平的棉铃虫品系幼虫中肠polycalin的差异,发现低抗品系棉...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棉铃虫polycalin在Bt杀虫机制中的作用


Cry毒素作用机制模型(AdangandCrickmore,2014)

抗性机制,鳞翅目昆虫,毒素,抗性


降与抗性相关。通过RNAi基因敲除ABCC2,降低了棉铃虫对Cry1Ac的敏感性。因此,新受体的发现和受体表达量的变化调控昆虫对Cry毒素产生抗性。图1.2 鳞翅目昆虫中Cry毒素的不同抗性机制(Pardo-López et al., 2013)Fig 1.2. The different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 to 3d-Cry toxin described in lepidopteran insects.

中肠,棉铃虫,洗片,铜网


3)孵育一抗:用预热的重蒸水洗 3 遍,一抗与 T 液 1:5000 稀释,滴在铜网的正面,室应 1h,之后 4℃过夜,次日继续室温 1h;4)洗片:用预热的重蒸水洗 3 遍,然后 T 液洗 6 次,每次 5 min;5)孵育二抗:将铜网放在 1:20 稀释的 20μl 的二抗,室温反应 1h;6)洗片:用预热的重蒸水洗 3 遍,然后 T 液洗 2 次,每次 5 min,用预热的重蒸水洗 3然后 G 液洗 2 次,每次 5 min,用预热的重蒸水洗 2 次,每次 5 min;7)增感:将增感液滴到封口膜上,将铜网的正面扣在增感液上,放在黑盒避光孵育 10-20 m8)洗片:重蒸水洗 6 次,每次 5min;9)染色:将铜网放在醋酸铀上,15min,10)洗片:重蒸水洗 6 次,每次 5min,待干燥后透射电镜观察。3.2 结果与分析从 polycalin 的免疫组织化学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polycalin 蛋白在其杂交的棉铃虫中射图中抗体金颗粒分布广泛,在中肠细胞微绒毛上,细胞核,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内质网上分布,没有形成特异性分布(图 3.1)。


本文编号:35717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5717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3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