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谷镰刀菌Fgwc1、Fgwc2和Fgvvd基因的功能分析

发布时间:2022-01-13 20:22
  赤霉病是世界范围内小麦上重要的真菌病害,在温暖潮湿地区广泛发生,影响小麦产量的同时,产生的毒素危害着人畜的生命健康。其有性生殖形成的子囊壳是该菌越冬的主要形式。同时有性孢子(子囊孢子)也是该病流行的初侵染源。有性生殖还保持了菌群致病力相关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和稳定性,从而提高其对宿主植物的适应能力。因此对有性生殖发育的理解是综合控制赤霉病的先决条件。光作为影响生物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对真菌的生长发育、代谢活动及生理周期等产生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同时由于赤霉病主要的致病真菌禾玉蜀黍赤霉(Gibberella zeae(Schw.)Petch)在室内需要在近蓝光下才可诱导形成子囊壳,因此,推测蓝光受体蛋白在玉蜀黍赤霉有性生殖发育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该菌为研究对象,利用反向遗传学的手段,对预测出的蓝光受体相关基因Fgwc1、Fgwc2和Fgvvd进行了功能分析,以期更好地理解光信号在玉蜀黍赤霉有性生殖发育及致病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首先从禾谷镰刀菌数据库中获得预测的蓝光受体相关基因Fgwc1、Fgwc2和Fgvvd的基因序列。同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Fg...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禾谷镰刀菌Fgwc1、Fgwc2和Fgvvd基因的功能分析


敲除转化片段示意图

示意图,片段,示意图,酒精


2. 挑取 20~40mm菌丝块于提取液中,用研磨棒研磨约 10s。3. 5000rpm,离心 10min,吸取上清加 0.3ml 异丙醇中。4. 轻轻混匀几次,出现 DNA 絮状,12000rpm 离心 10min。5. 去上清,用 0.8ml 70%酒精清洗。离心,弃酒精,吹干。6. 加入 50μl 去离子水或者 EB,溶解 DNA。1.2.8 Fgwc1、Fgwc2 回复引物的设计1.2.9 Fgwc1、Fgwc2 回复片段的构建(1)Fgwc1 回复片段的构建回复片段的构建主要根据突变体菌株中潮霉素抗性基因的上下游序列与野生菌株中的相应位置上下游序列同源,利用 Split Marker 方法恢复敲除菌株中被敲除的Fgwc1 基因。实验中所用引物用 DNA STAR 引物设计软件设计,由武汉天一辉远有限公司合成(如图 2-2)。

示意图,片段,示意图,同源序列


图 2-3 回复转化片段示意图Fig 2-3 The structure of fragment for complementation transformation过同源重组构建回复片段,将被敲除的基因回复回去,同时加入 G418 抗性基因作为筛选标记基因。uilding of gene-complementation cassettes by recombinational cloning, replacing of knocked-out gene withygromycin resistance gene,and add the G418 resistance gene as the screening marker gene.第一步,根据野生型菌株 PH-1 中基因 Fgwc2 以及上下游同源序列设计引物,提取的野生型菌株 PH-1 的 DNA 为模板,用引物 WC-2 HB'5F/WC-2 HB'5R 扩增因 Fgwc2 以及相连的上游同源序列共计 2140 bp,即左侧片段 5’(片段 5’),用物 WC-2 HB'3F/WC-2 HB'3R 扩增 Fgwc2 的下游同源序列 1830 bp,即右侧片段 3’片段 3’)。以质粒 Pbsh 为模板用引物 FLAG-1-5'F/revG418-3R 扩增 Flag+TrpC止子+G418 抗性基因 2294 bp。CR 反应体系:模板 DNA 2.0 μldNTP(10 mmol/L) 4.0 μlTaq DNApolymerase 1.0 μl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湖北省小麦品种(系)的赤霉病抗性分析[J]. 朱展望,杨立军,佟汉文,唐道廷,刘易科,汪华,陈泠,张宇庆,高春保.  麦类作物学报. 2014(01)
[2]浅析小麦赤霉病的发病原因与防治措施[J]. 万育民,乔伟.  种子科技. 2012(06)
[3]冀、京、津产麦区小麦赤霉病菌原体形成期的气象要素演变特征与分析[J]. 袁淑杰,梁平,武文辉,徐大红,杨昌银,韩俊玲,李智慧.  华北农学报. 2007(S2)
[4]陕西关中小麦赤霉病发生规律的研究[J]. 商鸿生,王树权,陆和平.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0(03)
[5]小麦赤霉菌有性阶段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 叶华智.  植物保护学报. 1980(01)
[6]应用子囊壳发育进度测报麦类赤霉病的研究[J]. 宋焕增.  上海农业科技. 1979(02)
[7]中国镰刀菌属(Fusarium)菌种的初步名录[J]. 俞大紱.  植物病理学报. 1955(01)



本文编号:35870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5870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d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