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材小蠹族Xyleborini(Coleoptera:Scolytinae)分类学与系统发育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09 20:25
材小蠹族Xyleborini,属鞘翅目Coleoptera,小蠹亚科Scolytinae,俗称材小蠹、木材小蠹,又称食菌小蠹,是一类潜在的具有重要经济意义的林木害虫。材小蠹族中许多种类(非中国种)已被列为检疫对象或潜在危害昆虫,成为最具侵略性和攻击性的小蠹类群代表。因此,对江西材小蠹族类群进行基础的调查、分子鉴定和系统发育研究,能够为今后材小蠹类群的检疫鉴定、防控以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等奠定基础。目前,材小蠹族类群分类混乱,许多种类因异名被合并,因分类修订而属级地位改变,有一部分种类的归属问题仍存在争议。本文对江西地区材小蠹族昆虫进行了调查研究,补充并明确了江西地区材小蠹族昆虫种类,分析了江西材小蠹族类群在我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分布,同时,基于28S r DNA、CAD、COI基因对江西地区材小蠹族昆虫进行了分子鉴定以及基于28S r DNA、CAD基因对江西地区材小蠹族类群进行了初步属间系统发育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江西地区材小蠹族昆虫的调查采集和分类学研究,发现江西材小蠹族昆虫共17属23种,其中江西新记录种14种,中国新记录种3种,未鉴定1种。简要记述了22种材小蠹的学名沿革、...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概述
1.1 材小蠹族Xyleborini昆虫研究概况
1.1.1 材小蠹族Xyleborini昆虫主要形态特征
1.1.2 材小蠹族Xyleborini昆虫生物学习性
1.2 材小蠹族Xyleborini昆虫分类研究概况
1.3 材小蠹族Xyleborini昆虫系统学研究
1.4 材小蠹族Xyleborini昆虫与其共生真菌的研究
1.5 检疫安全
1.6 中国材小蠹族Xyleborini昆虫研究现状
1.7 江西材小蠹族Xyleborini昆虫研究概况
1.8 存在的问题
1.9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2 江西材小蠹族Xyleborini (Coleoptera: Scolytinae)厘定
2.1 江西材小蠹族Xyleborini名录
2.1.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
2.2.1 Ambrosiodmus rubricollis (Eichhoff, 1875)* (图 2-1)
2.2.2 Ancipitis depressus (Eggers, 1923)* 中国新记录 (图 2-2)
2.2.3 Anisandrus apicalis (Blandford, 1894)* (图 2-3)
2.2.4 Anisandrus ursulus (Eggers, 1923)* (图 2-4)
2.2.5 Arixyleborus malayensis (Schedl, 1954)* (图 2-5)
2.2.6 Beaverium dihingensis (Eggers, 1930)* (图 2-6)
2.2.7 Cnestus mutilatus (Blandford, 1894) (图 2-7)
2.2.8 Cyclorhipidion fukiense (Eggers, 1941)* (图 2-8)
2.2.9 Debus fallax (Eichhoff, 1878)* 中国新记录 (图 2-9)
2.2.10 Diuncus haberkorni (Eggers, 1920)* (图 2-10)
2.2.11 Euwallacea interjectus (Blandford, 1895)* (图 2-11)
2.2.12 Hadrodemius comans (Sampson, 1919) (图 2-12)
2.2.13 Leptoxyleborus sordicauda (Motschulsky, 1863)* 中国新记录 (图 2-13)
2.2.14 Microperus kadoyamaensis (Murayama, 1934)* (图 2-14)
2.2.15 Planiculus bicolor (Blandford, 1894)* (图 2-15)
2.2.16 Xyleborus glabratus Eichhoff, 1877* (图 2-16)
2.2.17 Xyleborus sp
2.2.18 Xyleborinus saxesenii (Ratzeberg, 1837) (图 2-17)
2.2.19 Xylosandrus amputatus (Blandford, 1894) (图 2-18)
2.2.20 Xylosandrus compactus (Eichhoff, 1875) (图 2-19)
2.2.21 Xylosandrus crassiusculus (Motschulsky, 1866) (图 2-20)
2.2.22 Xylosandrus discolor (Blandford, 1898) (图 2-21)
2.2.23 Xylosandrus germanus (Blandford, 1894) (图 2-22)
2.3 江西材小蠹族Xyleborini种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分布
2.4 小结与讨论
2.4.1 材小蠹族分类
2.4.2 分布分析
3 基于 28S rDNA、CAD和COI基因序列对江西材小蠹族Xyleborini的分子鉴定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实验主要仪器和试剂
3.3 结果与分析
3.3.1 PCR产物检测结果
3.3.2 28S rDNA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与变异分析
3.3.3 28S rDNA基因序列的碱基替换饱和性分析
3.3.4 基于 28S rDNA基因序列对江西材小蠹族昆虫的分子鉴定及遗传距离分析
3.3.5 CAD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与变异分析
3.3.6 CAD基因序列的碱基替换饱和性分析
3.3.7 基于CAD基因序列对江西材小蠹族昆虫的分子鉴定及遗传距离分析
3.3.8 COI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与变异分析
3.3.9 COI基因序列的碱基替换饱和性分析
3.3.10 基于COI基因序列对江西材小蠹族昆虫的分子鉴定及遗传距离分析
3.4 小结与讨论
3.4.1 材小蠹族中遗传距离的差异及部分种类分类地位的争议
3.4.2 分子数据库中材小蠹族类群的分子序列仍不完善
4 基于 28S rDNA、CAD基因序列对江西材小蠹族Xyleoborini的属间系统发育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实验主要仪器和试剂
4.3 结果与分析
4.3.1 PCR产物检测结果
4.3.2 28S rDNA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和变异分析
4.3.3 28S rDNA基因序列的碱基替换饱和性分析
4.3.4 基于 28S rDNA基因序列的江西材小蠹族属间系统发育分析
4.3.5 CAD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和变异分析
4.3.6 CAD基因序列的碱基替换饱和性分析
4.3.7 基于CAD基因序列的江西材小蠹族属间系统发育分析
4.4 小结与讨论
4.4.1 28S rDNA基因和CAD基因所反映的材小蠹族属间系统发育关系差异
4.4.2 材小蠹族类群中部分种(团)属级分类地位的探讨
5 总结与展望
5.1 江西材小蠹族昆虫种类的补充和完善
5.2 江西材小蠹族14新记录种和中国材小蠹族3新记录种
5.3 江西材小蠹族中5种潜在性危害较大的种类
5.4 江西材小蠹族昆虫种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分布
5.5 江西材小蠹族昆虫分子数据库的初步建立
5.6 材小蠹族中部分种类的分类归属问题
5.7 本文的创新点
5.8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危害猕猴桃的新害虫——端齿材小蠹[J]. 李猷,张斌,万宇轩,王志良,陈慧龙,李晓龙. 应用昆虫学报. 2016(06)
[2]江苏口岸截获材小蠹属昆虫疫情分析与建议[J]. 潘杰,邵沛泽,刘翔,林枫,颜柳松,付茂强,周明华,安榆林. 植物检疫. 2016(06)
[3]东南亚木材上的6种截面材小蠹[J]. 张红英,张建成,林晓佳,季宏铁,黄芳. 植物检疫. 2016(05)
[4]凤凰沟小蠹虫的发生与防治方法[J]. 曹红妹,彭晓虹,杜贤明,胡丽春,邓真华,黄金枝,石旭平,吴建平,张斌. 蚕桑茶叶通讯. 2016(04)
[5]检疫性有害生物——纹盾材小蠹[J]. 付茂强,邵沛泽,刘翔,颜柳松,王腾,潘杰,林枫,安榆林. 植物检疫. 2016(04)
[6]我国口岸新截获的5种材小蠹的检疫鉴定[J]. 郑斯竹,杨晓军,花婧,徐梅,吴军,朱宏斌. 植物检疫. 2015(04)
[7]昆明市小圆胸小蠹(Euwallacea fornicatus)的危害与防治[J]. 李巧,郭宏伟,赵祎,张格,和桂兰,刘波. 植物保护. 2015(03)
[8]“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西出口贸易增长分析[J]. 毛小明,尹继东,王玉帅. 江西社会科学. 2015(03)
[9]三角枫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小圆胸小蠹[J]. 李巧,张格,郭宏伟,和桂兰,刘波. 中国森林病虫. 2014(04)
[10]检疫性有害生物——栗粒材小蠹[J]. 郑斯竹,詹国辉,高渊,杨晓军,黄洁芳,陈云芳. 植物检疫. 2013(04)
博士论文
[1]粉蝶科分子系统发育暨中国区系研究(鳞翅目:凤蝶总科)[D]. 丁昌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2]光滑足距小蠹及其虫道真菌的研究[D]. 杨群芳.四川农业大学 2009
[3]中国螽蟖总科部分种类Cyt b和28S rDNA分子进化与系统学研究[D]. 钟玉林.陕西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基于中国标本对足距小蠹属Xylosandrus分属地位初探[D]. 苏添龙.江西农业大学 2016
[2]口岸截获小蠹科昆虫DNA条形码技术研究[D]. 常虹.南京林业大学 2013
[3]基于COI和28S rDNA的叶蜂科昆虫分子系统研究[D]. 刘艳霞.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
[4]绣球花上食菌小蠹及其主要虫道真菌的种类鉴定[D]. 王天龙.四川农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89301
【文章页数】:9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概述
1.1 材小蠹族Xyleborini昆虫研究概况
1.1.1 材小蠹族Xyleborini昆虫主要形态特征
1.1.2 材小蠹族Xyleborini昆虫生物学习性
1.2 材小蠹族Xyleborini昆虫分类研究概况
1.3 材小蠹族Xyleborini昆虫系统学研究
1.4 材小蠹族Xyleborini昆虫与其共生真菌的研究
1.5 检疫安全
1.6 中国材小蠹族Xyleborini昆虫研究现状
1.7 江西材小蠹族Xyleborini昆虫研究概况
1.8 存在的问题
1.9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
2 江西材小蠹族Xyleborini (Coleoptera: Scolytinae)厘定
2.1 江西材小蠹族Xyleborini名录
2.1.1 材料和方法
2.2 结果
2.2.1 Ambrosiodmus rubricollis (Eichhoff, 1875)* (图 2-1)
2.2.2 Ancipitis depressus (Eggers, 1923)* 中国新记录 (图 2-2)
2.2.3 Anisandrus apicalis (Blandford, 1894)* (图 2-3)
2.2.4 Anisandrus ursulus (Eggers, 1923)* (图 2-4)
2.2.5 Arixyleborus malayensis (Schedl, 1954)* (图 2-5)
2.2.6 Beaverium dihingensis (Eggers, 1930)* (图 2-6)
2.2.7 Cnestus mutilatus (Blandford, 1894) (图 2-7)
2.2.8 Cyclorhipidion fukiense (Eggers, 1941)* (图 2-8)
2.2.9 Debus fallax (Eichhoff, 1878)* 中国新记录 (图 2-9)
2.2.10 Diuncus haberkorni (Eggers, 1920)* (图 2-10)
2.2.11 Euwallacea interjectus (Blandford, 1895)* (图 2-11)
2.2.12 Hadrodemius comans (Sampson, 1919) (图 2-12)
2.2.13 Leptoxyleborus sordicauda (Motschulsky, 1863)* 中国新记录 (图 2-13)
2.2.14 Microperus kadoyamaensis (Murayama, 1934)* (图 2-14)
2.2.15 Planiculus bicolor (Blandford, 1894)* (图 2-15)
2.2.16 Xyleborus glabratus Eichhoff, 1877* (图 2-16)
2.2.17 Xyleborus sp
2.2.18 Xyleborinus saxesenii (Ratzeberg, 1837) (图 2-17)
2.2.19 Xylosandrus amputatus (Blandford, 1894) (图 2-18)
2.2.20 Xylosandrus compactus (Eichhoff, 1875) (图 2-19)
2.2.21 Xylosandrus crassiusculus (Motschulsky, 1866) (图 2-20)
2.2.22 Xylosandrus discolor (Blandford, 1898) (图 2-21)
2.2.23 Xylosandrus germanus (Blandford, 1894) (图 2-22)
2.3 江西材小蠹族Xyleborini种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分布
2.4 小结与讨论
2.4.1 材小蠹族分类
2.4.2 分布分析
3 基于 28S rDNA、CAD和COI基因序列对江西材小蠹族Xyleborini的分子鉴定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实验主要仪器和试剂
3.3 结果与分析
3.3.1 PCR产物检测结果
3.3.2 28S rDNA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与变异分析
3.3.3 28S rDNA基因序列的碱基替换饱和性分析
3.3.4 基于 28S rDNA基因序列对江西材小蠹族昆虫的分子鉴定及遗传距离分析
3.3.5 CAD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与变异分析
3.3.6 CAD基因序列的碱基替换饱和性分析
3.3.7 基于CAD基因序列对江西材小蠹族昆虫的分子鉴定及遗传距离分析
3.3.8 COI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与变异分析
3.3.9 COI基因序列的碱基替换饱和性分析
3.3.10 基于COI基因序列对江西材小蠹族昆虫的分子鉴定及遗传距离分析
3.4 小结与讨论
3.4.1 材小蠹族中遗传距离的差异及部分种类分类地位的争议
3.4.2 分子数据库中材小蠹族类群的分子序列仍不完善
4 基于 28S rDNA、CAD基因序列对江西材小蠹族Xyleoborini的属间系统发育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实验主要仪器和试剂
4.3 结果与分析
4.3.1 PCR产物检测结果
4.3.2 28S rDNA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和变异分析
4.3.3 28S rDNA基因序列的碱基替换饱和性分析
4.3.4 基于 28S rDNA基因序列的江西材小蠹族属间系统发育分析
4.3.5 CAD基因序列的碱基组成和变异分析
4.3.6 CAD基因序列的碱基替换饱和性分析
4.3.7 基于CAD基因序列的江西材小蠹族属间系统发育分析
4.4 小结与讨论
4.4.1 28S rDNA基因和CAD基因所反映的材小蠹族属间系统发育关系差异
4.4.2 材小蠹族类群中部分种(团)属级分类地位的探讨
5 总结与展望
5.1 江西材小蠹族昆虫种类的补充和完善
5.2 江西材小蠹族14新记录种和中国材小蠹族3新记录种
5.3 江西材小蠹族中5种潜在性危害较大的种类
5.4 江西材小蠹族昆虫种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分布
5.5 江西材小蠹族昆虫分子数据库的初步建立
5.6 材小蠹族中部分种类的分类归属问题
5.7 本文的创新点
5.8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危害猕猴桃的新害虫——端齿材小蠹[J]. 李猷,张斌,万宇轩,王志良,陈慧龙,李晓龙. 应用昆虫学报. 2016(06)
[2]江苏口岸截获材小蠹属昆虫疫情分析与建议[J]. 潘杰,邵沛泽,刘翔,林枫,颜柳松,付茂强,周明华,安榆林. 植物检疫. 2016(06)
[3]东南亚木材上的6种截面材小蠹[J]. 张红英,张建成,林晓佳,季宏铁,黄芳. 植物检疫. 2016(05)
[4]凤凰沟小蠹虫的发生与防治方法[J]. 曹红妹,彭晓虹,杜贤明,胡丽春,邓真华,黄金枝,石旭平,吴建平,张斌. 蚕桑茶叶通讯. 2016(04)
[5]检疫性有害生物——纹盾材小蠹[J]. 付茂强,邵沛泽,刘翔,颜柳松,王腾,潘杰,林枫,安榆林. 植物检疫. 2016(04)
[6]我国口岸新截获的5种材小蠹的检疫鉴定[J]. 郑斯竹,杨晓军,花婧,徐梅,吴军,朱宏斌. 植物检疫. 2015(04)
[7]昆明市小圆胸小蠹(Euwallacea fornicatus)的危害与防治[J]. 李巧,郭宏伟,赵祎,张格,和桂兰,刘波. 植物保护. 2015(03)
[8]“一带一路”背景下江西出口贸易增长分析[J]. 毛小明,尹继东,王玉帅. 江西社会科学. 2015(03)
[9]三角枫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小圆胸小蠹[J]. 李巧,张格,郭宏伟,和桂兰,刘波. 中国森林病虫. 2014(04)
[10]检疫性有害生物——栗粒材小蠹[J]. 郑斯竹,詹国辉,高渊,杨晓军,黄洁芳,陈云芳. 植物检疫. 2013(04)
博士论文
[1]粉蝶科分子系统发育暨中国区系研究(鳞翅目:凤蝶总科)[D]. 丁昌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2]光滑足距小蠹及其虫道真菌的研究[D]. 杨群芳.四川农业大学 2009
[3]中国螽蟖总科部分种类Cyt b和28S rDNA分子进化与系统学研究[D]. 钟玉林.陕西师范大学 2005
硕士论文
[1]基于中国标本对足距小蠹属Xylosandrus分属地位初探[D]. 苏添龙.江西农业大学 2016
[2]口岸截获小蠹科昆虫DNA条形码技术研究[D]. 常虹.南京林业大学 2013
[3]基于COI和28S rDNA的叶蜂科昆虫分子系统研究[D]. 刘艳霞.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2
[4]绣球花上食菌小蠹及其主要虫道真菌的种类鉴定[D]. 王天龙.四川农业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689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68930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