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三七黑斑病的多抗霉素发酵生产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0 14:06
三七(Panaxnotoginseng(Burkill)F.H.Chen ex C.H.),属于伞形目五茄科人参属多年生的宿根直立草本植物,享有“参中之王”、“南国神草”、“金不换”等美誉,其药用具有悠久的历史。黑斑病是三七栽培生产中常见的一大病害,常年发病率在10%~20%,严重时高达80%以上,已成为三七的毁灭性病害之一。三七的黑斑病由人参链格孢(Alternariapanax Whetzel)浸染引起,病原隶属于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丛梗孢目,暗色孢科,链格孢属。多抗霉素(Polyoxin)又名多氧霉素、多效霉素或多抗菌素,是一种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生产的肽嘧啶核苷类广谱农用抗生素,近年来被应用到三七黑斑病的生物防治上取得良好的效果。本论文研究多抗霉素的工业化发酵生产技术,首先基于陕西麦可罗生物科技公司的多抗霉素生产菌株,选育对三七黑斑病病原菌人参链格孢具有高效抑制作用的菌株,进一步研究发酵工艺和产物分离提取工艺,提高多抗霉素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琼脂扩散法,进行高效抑制三七黑斑病病原菌的多抗霉素产生菌株的选育,建立了一套快速和高效的选育方法。以三七...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三七简介
1.2 三七黑斑病简介
1.2.1 三七黑斑病
1.2.2 三七黑斑病病原菌研究
1.3 多抗霉素简介
1.3.1 多抗霉素(Polyoxin)
1.3.2 多抗霉素研究进展
1.4 菌种的选育
1.5 发酵工艺的优化
1.5.1 培养基对微生物发酵过程的影响
1.5.2 温度对微生物发酵过程的影响
1.5.3 pH对微生物发酵过程的影响
1.5.4 溶氧对微生物发酵过程的影响
1.6 抗生素的分离提取工艺
1.7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1.7.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7.2 研究内容
1.7.3 研究技术路线
2 高效抑制三七黑斑病病原菌的多抗霉素产生菌株的选育
2.1 材料
2.1.1 菌株
2.1.2 实验仪器设备
2.1.3 实验试剂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培养基的制备
2.2.2 三七黑斑病病原菌的扩培
2.2.3 金色产色链霉菌的扩培
2.2.4 金色产色链霉菌单菌落的制备
2.2.5 高效抑制三七黑斑病病原菌的多抗霉素产生菌株的选育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玻璃大盘预选
2.3.2 摇瓶初选
2.3.3 摇瓶复筛
2.4 小结
3 摇瓶发酵工艺的优化
3.1 材料
3.1.1 菌株
3.1.2 实验仪器设备
3.1.3 实验试剂材料
3.1.4 培养基
3.2 实验方法
3.2.1 金色产色链霉菌—18#菌株的培育
3.2.2 摇瓶发酵的培养条件
3.2.3 摇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3.2.4 最适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碳源对金色产色链霉菌—18#产多抗霉素的影响
3.3.2 不同氮源对金色产色链霉菌—18#产多抗霉素的影响
3.3.3 营养成分单因子实验
3.3.4 摇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结果
3.3.5 最适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
3.3.6 综合摇瓶发酵实验
3.4 小结
4 DCS控制系统发酵罐发酵工艺研究
4.1 材料
4.1.1 菌株
4.1.2 实验仪器设备
4.1.3 实验试剂材料
4.1.4 培养基
4.2 DCS控制系统发酵罐发酵实验方案
4.2.1 5L一级种子罐工艺
4.2.2 15 L二级种子罐工艺
4.2.3 50 L发酵罐工艺
4.3 DCS控制系统发酵罐发酵实验
4.3.1 5 L—15 L—50 L三平行九联DCS控制系统发酵罐实验
4.3.2 发酵实验数据检测
4.3.3 5 L—15 L—50 L三平行九联DCS控制系统发酵罐实验结果
4.4 结果与分析
4.4.1 种子培养结果分析
4.4.2 发酵实验结果分析
4.5 小结
5 多抗霉素的纳滤膜分离提取工艺研究
5.1 材料
5.1.1 多抗霉素发酵液及检验菌
5.1.2 实验仪器设备
5.1.3 实验试剂材料
5.2 实验方法
5.2.1 发酵液预处理
5.2.2 板式压滤机压滤固液分离
5.2.3 纳滤膜分离提取实验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草酸酸化
5.3.2 压滤固液分离
5.3.3 纳滤膜分离提取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七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张希,王文倩,许旭东,田瑜,尚海.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9(10)
[2]春雷霉素高产菌株选育及其工业生产应用[J]. 田露,王亮,闵建红,祁晨娟,张志敏,龚国利.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9(04)
[3]抗癌药物埃博霉素的生产及工艺发展[J]. 田露,薛仁政,张志敏,薛春仙,沈兰芳,龚国利. 生物技术通报. 2019(10)
[4]蒙药资源分布及栽培研究进展[J]. 白雪飞,包保全,王艳丽,向昌林,岳鑫,冯中华,麻焕如,李桂林. 现代园艺. 2019(09)
[5]三七黑斑病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 Keissl.生物学特性研究[J]. 杨婷,杨宽,何迟,王慧玲,王文鹏,金鑫,朱书生,朱有勇,何霞红. 中药材. 2018(04)
[6]不同杀菌剂对三七黑斑病菌的毒力测定[J]. 包媛媛,赵娟秀,杨加艳,王官民,毛忠顺,杨莉,冯光泉. 中国农学通报. 2018(02)
[7]三七主要病害及其防治策略[J]. 张连娟,高月,董林林,尉广飞,杨娟,陈军文,沙本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7(10)
[8]含三七中成药用药规律研究[J]. 陈光,刘超,何浩强,高嘉良,李军,邢雁伟,王阶.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07)
[9]三七黑斑病病原菌的复核鉴定[J]. 黄宏强,范小燕,陶亚群,鲁红学,邓建新.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15)
[10]三七圆斑病和黑斑病及其防治[J]. 王志敏,皮自聪,罗万东,刘璇,王浩,李新莹. 农业与技术. 2016(01)
博士论文
[1]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特征[D]. 苗翠苹.云南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多抗霉素B在人参样品中的储藏稳定性研究[D]. 张睿泓.吉林农业大学 2019
[2]短短芽孢杆菌YNP-1的分离及其抗菌物质的初步鉴定[D]. 王忠忠.陕西科技大学 2018
[3]三七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初步研究[D]. 乔新国.云南大学 2015
[4]多孔陶瓷吸附固定纤维堆囊菌发酵制备埃博霉素[D]. 刘丽丽.陕西科技大学 2014
[5]Genome shuffling提高埃博霉素B的发酵产量[D]. 陈松.陕西科技大学 2013
[6]农抗120产生菌诱变育种及发酵条件的优化[D]. 杨宏勃.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7]抗真菌农用抗生素分离及发酵工艺优化的初步研究[D]. 郭卫寰.天津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89754
【文章页数】:8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三七简介
1.2 三七黑斑病简介
1.2.1 三七黑斑病
1.2.2 三七黑斑病病原菌研究
1.3 多抗霉素简介
1.3.1 多抗霉素(Polyoxin)
1.3.2 多抗霉素研究进展
1.4 菌种的选育
1.5 发酵工艺的优化
1.5.1 培养基对微生物发酵过程的影响
1.5.2 温度对微生物发酵过程的影响
1.5.3 pH对微生物发酵过程的影响
1.5.4 溶氧对微生物发酵过程的影响
1.6 抗生素的分离提取工艺
1.7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1.7.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7.2 研究内容
1.7.3 研究技术路线
2 高效抑制三七黑斑病病原菌的多抗霉素产生菌株的选育
2.1 材料
2.1.1 菌株
2.1.2 实验仪器设备
2.1.3 实验试剂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培养基的制备
2.2.2 三七黑斑病病原菌的扩培
2.2.3 金色产色链霉菌的扩培
2.2.4 金色产色链霉菌单菌落的制备
2.2.5 高效抑制三七黑斑病病原菌的多抗霉素产生菌株的选育
2.3 结果与分析
2.3.1 玻璃大盘预选
2.3.2 摇瓶初选
2.3.3 摇瓶复筛
2.4 小结
3 摇瓶发酵工艺的优化
3.1 材料
3.1.1 菌株
3.1.2 实验仪器设备
3.1.3 实验试剂材料
3.1.4 培养基
3.2 实验方法
3.2.1 金色产色链霉菌—18#菌株的培育
3.2.2 摇瓶发酵的培养条件
3.2.3 摇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3.2.4 最适摇瓶发酵条件的优化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碳源对金色产色链霉菌—18#产多抗霉素的影响
3.3.2 不同氮源对金色产色链霉菌—18#产多抗霉素的影响
3.3.3 营养成分单因子实验
3.3.4 摇瓶发酵培养基的优化结果
3.3.5 最适发酵条件的优化结果
3.3.6 综合摇瓶发酵实验
3.4 小结
4 DCS控制系统发酵罐发酵工艺研究
4.1 材料
4.1.1 菌株
4.1.2 实验仪器设备
4.1.3 实验试剂材料
4.1.4 培养基
4.2 DCS控制系统发酵罐发酵实验方案
4.2.1 5L一级种子罐工艺
4.2.2 15 L二级种子罐工艺
4.2.3 50 L发酵罐工艺
4.3 DCS控制系统发酵罐发酵实验
4.3.1 5 L—15 L—50 L三平行九联DCS控制系统发酵罐实验
4.3.2 发酵实验数据检测
4.3.3 5 L—15 L—50 L三平行九联DCS控制系统发酵罐实验结果
4.4 结果与分析
4.4.1 种子培养结果分析
4.4.2 发酵实验结果分析
4.5 小结
5 多抗霉素的纳滤膜分离提取工艺研究
5.1 材料
5.1.1 多抗霉素发酵液及检验菌
5.1.2 实验仪器设备
5.1.3 实验试剂材料
5.2 实验方法
5.2.1 发酵液预处理
5.2.2 板式压滤机压滤固液分离
5.2.3 纳滤膜分离提取实验
5.3 结果与分析
5.3.1 草酸酸化
5.3.2 压滤固液分离
5.3.3 纳滤膜分离提取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三七素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张希,王文倩,许旭东,田瑜,尚海. 现代药物与临床. 2019(10)
[2]春雷霉素高产菌株选育及其工业生产应用[J]. 田露,王亮,闵建红,祁晨娟,张志敏,龚国利.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9(04)
[3]抗癌药物埃博霉素的生产及工艺发展[J]. 田露,薛仁政,张志敏,薛春仙,沈兰芳,龚国利. 生物技术通报. 2019(10)
[4]蒙药资源分布及栽培研究进展[J]. 白雪飞,包保全,王艳丽,向昌林,岳鑫,冯中华,麻焕如,李桂林. 现代园艺. 2019(09)
[5]三七黑斑病病原菌Alternaria alternata Keissl.生物学特性研究[J]. 杨婷,杨宽,何迟,王慧玲,王文鹏,金鑫,朱书生,朱有勇,何霞红. 中药材. 2018(04)
[6]不同杀菌剂对三七黑斑病菌的毒力测定[J]. 包媛媛,赵娟秀,杨加艳,王官民,毛忠顺,杨莉,冯光泉. 中国农学通报. 2018(02)
[7]三七主要病害及其防治策略[J]. 张连娟,高月,董林林,尉广飞,杨娟,陈军文,沙本才.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7(10)
[8]含三七中成药用药规律研究[J]. 陈光,刘超,何浩强,高嘉良,李军,邢雁伟,王阶.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07)
[9]三七黑斑病病原菌的复核鉴定[J]. 黄宏强,范小燕,陶亚群,鲁红学,邓建新.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15)
[10]三七圆斑病和黑斑病及其防治[J]. 王志敏,皮自聪,罗万东,刘璇,王浩,李新莹. 农业与技术. 2016(01)
博士论文
[1]三七根际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特征[D]. 苗翠苹.云南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多抗霉素B在人参样品中的储藏稳定性研究[D]. 张睿泓.吉林农业大学 2019
[2]短短芽孢杆菌YNP-1的分离及其抗菌物质的初步鉴定[D]. 王忠忠.陕西科技大学 2018
[3]三七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初步研究[D]. 乔新国.云南大学 2015
[4]多孔陶瓷吸附固定纤维堆囊菌发酵制备埃博霉素[D]. 刘丽丽.陕西科技大学 2014
[5]Genome shuffling提高埃博霉素B的发酵产量[D]. 陈松.陕西科技大学 2013
[6]农抗120产生菌诱变育种及发酵条件的优化[D]. 杨宏勃.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9
[7]抗真菌农用抗生素分离及发酵工艺优化的初步研究[D]. 郭卫寰.天津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6897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689754.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