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食心虫田间性诱监测与防治指标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20 12:43
  为明确大豆食心虫Leguminivora glycinivorella (Matsumura)田间自然种群动态变化规律,建立基于性诱监测田间成虫数量的大豆食心虫防治指标,采用性诱剂诱捕法对田间大豆食心虫成虫数量动态进行系统监测,同时结合田间豆荚落卵量的调查,采用回归分析方法拟合田间大豆食心虫成虫发生量与大豆百荚卵量的关系,进而通过卵量指标确定成虫数量指标。结果表明,在吉林长春大豆食心虫成虫发生期主要集中于8上中旬,发生数量动态在年度之间存在差异;成虫数量与百荚卵量之间显著相关,回归方程为y=0.946lnx+0.303(R~2=0.939,p=0.001),据此建立了基于性诱剂监测田间大豆食心虫数量确定成虫防治指标的方法,为开展大豆食心虫智能化预测预警技术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监测田概况
    1.2 性诱捕材料
    1.3 气象资料采集
    1.4 大豆食心虫田间成虫数量动态监测
        1.4.1 田间成虫数量动态监测
        1.4.2 田间诱蛾量异常变化与降雨的关系
        1.4.3 发生期判定
    1.5 田间成虫数量与百荚卵量的相关分析
        1.5.1 田间百荚卵量的调查
        1.5.2 田间诱蛾量与百荚卵量相关关系拟合
    1.6 田间性诱成虫量防治指标的确定
    1.7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大豆食心虫田间成虫数量消长动态
        2.1.1 不同年度性诱监测大豆食心虫总量的变化
        2.1.2 大豆食心虫成虫田间数量发生动态及其与田间降雨量的关系
    2.2 不同年度大豆食心虫田间百荚卵量动态
    2.3 田间性诱成虫数量与百荚卵量的相关性分析
    2.4 基于性诱剂监测成虫防治指标的确定
3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豆食心虫的发生测报及绿色防治技术研究[J]. 封永顺,高亮,常艳丽,马良,周胜华.  农业与技术. 2019(05)
[2]大豆食心虫的虫情监测与防治适期研究[J]. 孙云飞.  现代农业科技. 2016(08)
[3]大豆食心虫性诱剂与生物防治适期研究[J]. 赵云彤,王克勤,范书华,邵广忠,时新瑞,王艳,解国庆,董清山.  中国植保导刊. 2015(02)
[4]黑河地区大豆食心虫发生规律及其防治[J]. 张武,洪峰,吴俊彦,李宝华,李艳杰,项鹏.  中国植保导刊. 2014(10)
[5]我国梨小食心虫综合防治研究进展[J]. 范仁俊,刘中芳,陆俊姣,封云涛,庾琴,高越,张润祥.  应用昆虫学报. 2013(06)
[6]黑河地区2009~2012年大豆食心虫发生规律研究[J]. 张武,李宝华,李红鹏,李艳杰.  作物杂志. 2013(04)
[7]基于性诱剂监测的梨小食心虫防治指标[J]. 杜娟,刘彦飞,谭树乾,仵均祥.  植物保护学报. 2013(02)
[8]大豆食心虫发生量预测预报及防治[J]. 刘维君.  农民致富之友. 2013(03)
[9]大豆食心虫性信息素及其类似物的简易合成及田间引诱活性[J]. 胡代花,蔡崇林,张璟,冯俊涛,张兴.  农药学学报. 2012(02)
[10]桃小食心虫经济阈值的研究[J]. 范保银,王小奇,刘薇薇,林文忠,贾楠.  植物保护. 2011(04)



本文编号:36945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6945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8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