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吡菌胺在番茄中的残留及对其生理生化和品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3-01-15 14:06
氟吡菌胺是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苯甲酰胺类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卵菌纲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如霜霉病、晚疫病、疫病等。目前,氟吡菌胺已在世界范围内被注册应用于葡萄、根/块茎类蔬菜、芸苔属叶类、球茎类蔬菜、果类蔬菜、瓜类等。自2005年在我国农业部获准登记以来,氟吡菌胺主要用于防治葡萄、黄瓜和大白菜霜霉病及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辣椒和西瓜疫病等病害。目前,有关氟吡菌胺残留消解及对作物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本试验将20%氟吡菌胺悬乳剂施用于番茄作物后,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氟吡菌胺的残留消解行为,以及施用该农药对番茄生理生化特性和食用品质的影响,为制定氟吡菌胺在番茄中的安全使用准则提供一些基础数据,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建立了氟吡菌胺在番茄果肉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方法。样品中的氟吡菌胺用乙腈水溶液提取,以C18反相柱为分析柱,乙腈-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电喷雾正离子源,外标法定量。氟吡菌胺在番茄果实和土壤中的定量限分别为1.0μg·kg-1和1.7μg·kg-1,检出限分别为0.3μg·kg<...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农药残留分析研究现状
1.1.1 农药残留分析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1.2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2 农药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1.2.1 农药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1.2.2 农药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1.2.3 农药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1.2.4 农药对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1.3 农药对番茄食用品质的影响
1.3.1 农药对水分含量的影响
1.3.2 农药对总酸度的影响
1.3.3 农药对还原性糖含量的影响
1.3.4 农药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1.3.5 农药对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
1.4 氟吡菌胺简介
1.4.1 理化特性
1.4.2 生物活性及毒理学性质
1.4.3 残留分析研究现状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氟吡菌胺在番茄中的残留消解研究
2.1 田间试验
2.1.1 试验时间
2.1.2 试验地点
2.1.3 试验地的气候条件及土壤性质
2.1.4 试验药剂
2.1.5 试验作物
2.1.6 试验方法
2.2 氟吡菌胺残留的分析方法
2.2.1 主要仪器设备
2.2.2 主要原料与试剂
2.2.3 样品前处理
2.2.4 样品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标准曲线
2.3.2 提取条件的优化
2.3.3 色谱条件的优化
2.3.4 质谱条件的优化
2.3.5 方法的分析时间和灵敏度
2.3.6 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2.3.7 实际样品的分析
2.3.8 MRM色谱图
2.3.9 氟吡菌胺的残留消解动态
2.3.10 氟吡菌胺的最终残留
2.4 小结
2.4.1 氟吡菌胺在番茄果实及土壤中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
2.4.2 氟吡菌胺在番茄及土壤环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2.4.3 氟吡菌胺在番茄果实及土壤环境中的最终残留
2.4.4 合理使用建议
第3章 氟吡菌胺对番茄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3.1 田间试验
3.1.1 试验时间
3.1.2 试验地点
3.1.3 试验药剂
3.1.4 试验作物
3.1.5 田间试验方案
3.2 主要试剂
3.3 主要仪器设备
3.4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3.4.1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测定
3.4.2 过氧化物酶活力的测定
3.4.3 过氧化氢酶活力的测定
3.4.4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3.4.5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3.5 数据分析
3.5.1 喷施氟吡菌胺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影响
3.5.2 喷施氟吡菌胺对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影响
3.5.3 喷施氟吡菌胺对过氧化氢酶活力的影响
3.5.4 喷施氟吡菌胺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5.5 喷施氟吡菌胺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6 结果与讨论
第4章 氟吡菌胺对番茄食用品质的影响
4.1 田间试验
4.1.1 试验时间
4.1.2 试验地点
4.1.3 试验药剂
4.1.4 试验作物
4.1.5 田间试验方案
4.2 番茄品质分析
4.2.1 仪器设备
4.2.2 番茄品质指标的测定
4.3 数据分析
4.3.1 喷施氟吡菌胺对番茄水分含量的影响
4.3.2 喷施氟吡菌胺对番茄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4.3.3 喷施氟吡菌胺对番茄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4.3.4 喷施氟吡菌胺对番茄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4.3.5 喷施氟吡菌胺对番茄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
4.4 结果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法同时检测3种有机磷农药残留[J]. 邹茹冰,柳颖,王双节,张亚,郭逸蓉,朱国念. 农药学学报. 2017(01)
[2]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土壤中咪唑啉酮类和三嗪类除草剂[J]. 朱将伟. 分析试验室. 2016(02)
[3]芦蒿中5种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的测定[J]. 李登昆,杨玉兰,刘祥萍,赵士权. 现代预防医学. 2015(23)
[4]鳊肌肉中有机磷农药GPC净化条件的选择[J]. 崔雁娜,姚伟忠,王俊,沈萍萍,张敏,赵汉取,施沁璇,韦肖杭.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5(03)
[5]盐析辅助均相液液萃取/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新烟碱类农药残留[J]. 王东,侯传金,赵尔成,贾春虹. 分析测试学报. 2015(06)
[6]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的绿茶8种农药残留的同时检测[J]. 林真,陈健,李捷,惠美星,蓝锦昌,江锦彬,杨方. 中国农学通报. 2015(11)
[7]白腐菌Phlebia brevispora TMIC34596对林丹的酶促降解特性[J]. 肖鹏飞,秦必达,王剑桥.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4(06)
[8]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法测定食品中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J]. 王晓朋,曾梅,万德慧,唐晗,赵彬媛,周雅倩,刘晓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4(12)
[9]不同药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比较试验[J]. 陈小均,王莉爽,何海永,杨学辉,吴石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14(15)
[10]氟吡菌胺对大白菜霜霉病的作用方式和持效期[J]. 郭延蕊,梁晨,李宝笃,曾庆超,韩晓梅. 农药. 2014(05)
博士论文
[1]动态微波辅助-液相萃取食品和环境样品中农药的研究[D]. 吴丽杰.吉林大学 2016
[2]茶叶中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D]. 冯洁.北京化工大学 2014
[3]航天育种番茄生理生化及营养功能研究[D]. 施佳慧.浙江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栽培方式和土壤类型对樱桃番茄果实维生素C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D]. 包天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2]固相萃取—毛细管电泳联用在有机物残留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朱华玲.浙江师范大学 2014
[3]氮钾营养对雾培系统中不同番茄品种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D]. 王军君.浙江大学 2013
[4]日光温室番茄对水分亏缺的响应研究[D]. 牛云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5]水杨酸对不同品种番茄贮藏品质及生理代谢的影响[D]. 刘巧芝.石河子大学 2010
[6]氮钾营养、季节及栽培方式对番茄风味的影响[D]. 杨明惠.南京农业大学 2009
[7]XDE-175在甘蓝和豇豆上的残留检测及消解动态研究[D]. 赵瑶瑶.天津理工大学 2008
[8]土壤含水量对酱用番茄产量形成及品质影响的研究[D]. 陈秀香.石河子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731135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农药残留分析研究现状
1.1.1 农药残留分析的样品前处理技术研究现状
1.1.2 农药残留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2 农药对植物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1.2.1 农药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影响
1.2.2 农药对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
1.2.3 农药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1.2.4 农药对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1.3 农药对番茄食用品质的影响
1.3.1 农药对水分含量的影响
1.3.2 农药对总酸度的影响
1.3.3 农药对还原性糖含量的影响
1.3.4 农药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1.3.5 农药对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
1.4 氟吡菌胺简介
1.4.1 理化特性
1.4.2 生物活性及毒理学性质
1.4.3 残留分析研究现状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6 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氟吡菌胺在番茄中的残留消解研究
2.1 田间试验
2.1.1 试验时间
2.1.2 试验地点
2.1.3 试验地的气候条件及土壤性质
2.1.4 试验药剂
2.1.5 试验作物
2.1.6 试验方法
2.2 氟吡菌胺残留的分析方法
2.2.1 主要仪器设备
2.2.2 主要原料与试剂
2.2.3 样品前处理
2.2.4 样品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标准曲线
2.3.2 提取条件的优化
2.3.3 色谱条件的优化
2.3.4 质谱条件的优化
2.3.5 方法的分析时间和灵敏度
2.3.6 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2.3.7 实际样品的分析
2.3.8 MRM色谱图
2.3.9 氟吡菌胺的残留消解动态
2.3.10 氟吡菌胺的最终残留
2.4 小结
2.4.1 氟吡菌胺在番茄果实及土壤中残留分析方法的建立
2.4.2 氟吡菌胺在番茄及土壤环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2.4.3 氟吡菌胺在番茄果实及土壤环境中的最终残留
2.4.4 合理使用建议
第3章 氟吡菌胺对番茄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3.1 田间试验
3.1.1 试验时间
3.1.2 试验地点
3.1.3 试验药剂
3.1.4 试验作物
3.1.5 田间试验方案
3.2 主要试剂
3.3 主要仪器设备
3.4 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
3.4.1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测定
3.4.2 过氧化物酶活力的测定
3.4.3 过氧化氢酶活力的测定
3.4.4 丙二醛含量的测定
3.4.5 脯氨酸含量的测定
3.5 数据分析
3.5.1 喷施氟吡菌胺对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的影响
3.5.2 喷施氟吡菌胺对过氧化物酶活力的影响
3.5.3 喷施氟吡菌胺对过氧化氢酶活力的影响
3.5.4 喷施氟吡菌胺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3.5.5 喷施氟吡菌胺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3.6 结果与讨论
第4章 氟吡菌胺对番茄食用品质的影响
4.1 田间试验
4.1.1 试验时间
4.1.2 试验地点
4.1.3 试验药剂
4.1.4 试验作物
4.1.5 田间试验方案
4.2 番茄品质分析
4.2.1 仪器设备
4.2.2 番茄品质指标的测定
4.3 数据分析
4.3.1 喷施氟吡菌胺对番茄水分含量的影响
4.3.2 喷施氟吡菌胺对番茄中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4.3.3 喷施氟吡菌胺对番茄有机酸含量的影响
4.3.4 喷施氟吡菌胺对番茄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4.3.5 喷施氟吡菌胺对番茄中番茄红素含量的影响
4.4 结果与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法同时检测3种有机磷农药残留[J]. 邹茹冰,柳颖,王双节,张亚,郭逸蓉,朱国念. 农药学学报. 2017(01)
[2]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土壤中咪唑啉酮类和三嗪类除草剂[J]. 朱将伟. 分析试验室. 2016(02)
[3]芦蒿中5种拟除虫菊酯农药残留的测定[J]. 李登昆,杨玉兰,刘祥萍,赵士权. 现代预防医学. 2015(23)
[4]鳊肌肉中有机磷农药GPC净化条件的选择[J]. 崔雁娜,姚伟忠,王俊,沈萍萍,张敏,赵汉取,施沁璇,韦肖杭.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5(03)
[5]盐析辅助均相液液萃取/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蜂蜜中新烟碱类农药残留[J]. 王东,侯传金,赵尔成,贾春虹. 分析测试学报. 2015(06)
[6]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的绿茶8种农药残留的同时检测[J]. 林真,陈健,李捷,惠美星,蓝锦昌,江锦彬,杨方. 中国农学通报. 2015(11)
[7]白腐菌Phlebia brevispora TMIC34596对林丹的酶促降解特性[J]. 肖鹏飞,秦必达,王剑桥. 安全与环境学报. 2014(06)
[8]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法测定食品中有机磷与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J]. 王晓朋,曾梅,万德慧,唐晗,赵彬媛,周雅倩,刘晓宇.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4(12)
[9]不同药剂对辣椒疫病的防治效果比较试验[J]. 陈小均,王莉爽,何海永,杨学辉,吴石平. 安徽农学通报. 2014(15)
[10]氟吡菌胺对大白菜霜霉病的作用方式和持效期[J]. 郭延蕊,梁晨,李宝笃,曾庆超,韩晓梅. 农药. 2014(05)
博士论文
[1]动态微波辅助-液相萃取食品和环境样品中农药的研究[D]. 吴丽杰.吉林大学 2016
[2]茶叶中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应用研究[D]. 冯洁.北京化工大学 2014
[3]航天育种番茄生理生化及营养功能研究[D]. 施佳慧.浙江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栽培方式和土壤类型对樱桃番茄果实维生素C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D]. 包天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2]固相萃取—毛细管电泳联用在有机物残留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 朱华玲.浙江师范大学 2014
[3]氮钾营养对雾培系统中不同番茄品种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D]. 王军君.浙江大学 2013
[4]日光温室番茄对水分亏缺的响应研究[D]. 牛云慧.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5]水杨酸对不同品种番茄贮藏品质及生理代谢的影响[D]. 刘巧芝.石河子大学 2010
[6]氮钾营养、季节及栽培方式对番茄风味的影响[D]. 杨明惠.南京农业大学 2009
[7]XDE-175在甘蓝和豇豆上的残留检测及消解动态研究[D]. 赵瑶瑶.天津理工大学 2008
[8]土壤含水量对酱用番茄产量形成及品质影响的研究[D]. 陈秀香.石河子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731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731135.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