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境苜蓿草携带漆斑菌种类鉴定及风险分析
发布时间:2023-02-28 20:26
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世界上栽培最早、种植面积最大、利用价值最高的豆科牧草。为满足国内畜牧业发展的需求,我国则大量进口苜蓿干草作为饲料。2014年至2015年,本研究从进境美国苜蓿草上多次检出漆斑菌属真菌,为明确漆斑菌种类及入侵可能引致的后果,从口岸抽检的苜蓿草样品中通过保湿培养、分离纯化获得四种不同的漆斑菌菌株,再通过形态学鉴定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对四种漆斑菌进行了种类鉴定,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进出境植物和植物产品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技术要求》(GB/T 20879-2007),从进入的可能性,定殖的可能性,扩散可能性,经济的重要性对已确定的漆斑菌种类进行了潜在的风险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为进境苜蓿草的检验检疫提供重要的技术储备。研究结果如下:(1)对广东口岸进境的282批苜蓿干草样品进行分离培养,能分离出真菌的苜蓿草共202批,根据真菌的菌落形态特征和显微镜观察结果,初步判断分离出禾谷漆斑菌菌株(Myrothecium gramineum)26株、查尔漆斑菌(Myrothecium lachastrae)菌株33株、露湿漆斑菌(Myrot...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苜蓿的形态及其价值
1.1.1 苜蓿草的形态
1.1.2 苜蓿草的价值
1.2 苜蓿草发展现状及贸易概况
1.2.1 国内苜蓿草发展现状及贸易概况
1.2.2 国外苜蓿草发展现状及贸易概况
1.3 苜蓿病害研究现状
1.4 漆斑菌(Myronthecium Tode)的为害
1.5 进境苜蓿草检疫监管情况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样品来源
2.1.2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2.1.3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保湿培养
2.3 漆斑菌的分离培养
2.4 漆斑菌的鉴定
2.4.1 漆斑菌的形态学鉴定
2.4.1.1 保湿培养观察
2.4.1.2 培养性状观察
2.4.1.3 形态特征观察
2.4.1.4 形态鉴定依据
2.4.2 漆斑菌分子生物学鉴定
2.4.2.1 菌种保存及菌丝体的收集
2.4.2.2 基因组DNA提取
2.4.2.3 目的片段扩增
2.4.2.4 电泳检测和测序
2.4.2.5 序列分析与数据处理
2.5 编制检索表
2.6 风险分析
2.6.1 风险评估
2.6.2 提出风险管理措施
3. 结果与分析
3.1 挑选病杆的症状
3.2 四种漆斑菌的菌落生长速度
3.3 漆斑菌的形态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3.3.1 禾谷漆斑菌(Myrothecium gramineum Libert.,1837)
3.3.1.1 保湿培养性状
3.3.1.2 分离培养性状
3.3.1.3 形态学特征
3.3.1.4 ITS序列分析
3.3.1.5 结论
3.3.2 查尔漆斑菌(Myrothecium lachastrae Sacc. 1882)
3.3.2.1 保湿培养性状
3.3.2.2 分离培养性状
3.3.2.3 形态学特征
3.3.2.4 ITS序列分析
3.3.2.5 结论
3.3.3 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 Tode ex Fr.,1970)
3.3.3.1 保湿培养性状
3.3.3.2 分离培养性状
3.3.3.3 形态学特征
3.3.3.4 ITS序列分析
3.3.3.5 讨论
3.3.4 疣孢漆斑菌[Myrothecium verrucaria(Alb. Et Schw.)Ditm., 1813]
3.3.4.1 保湿培养性状
3.3.4.2 分离培养性状
3.3.4.3 形态学特征
3.3.4.4 ITS序列分析
3.3.4.5 讨论
3.4 与国内已报道的漆斑菌菌种(变种)形成检索表
3.5 风险分析
3.5.1 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 Tode ex Fr., 1970)
3.5.1.1 进入的可能性
3.5.1.2 定殖可能性
3.5.1.3 扩散的可能性
3.5.1.4 传入后的经济影响
3.5.1.5 小结
3.5.2 疣孢漆斑菌[Myrothecium verrucaria(Alb. Et Schw.)Ditm., 1813]
3.5.2.1 进入的可能性
3.5.2.2 定殖可能性
3.5.2.3 扩散的可能性
3.5.2.4 传入后的经济影响
3.5.2.5 小结
3.5.3 禾谷漆斑菌 (Myrothecium gramineum Libert.,1837)
3.5.3.1 进入的可能性
3.5.3.2 定殖可能性
3.5.3.3 扩散的可能
3.5.3.4 传入后的经济影响
3.5.3.5 小结
3.5.4 查尔漆斑菌(Myrothecium lachastrae Sacc., 1882)
3.6 风险管理措施
4. 结论和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形态学鉴定方法在漆斑菌属分类中的重要性
4.2.2 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在漆斑菌类学上的应用
4.2.3 风险分析在苜蓿草携带漆斑菌检验中的意义
4.3 本研究的创新点及前景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ITS序列
2. 疣孢漆斑菌(Myrothecium verrucaria)ITS序列
3. 查尔漆斑菌(Myrothecium lachastrae )ITS序列
4. 禾谷漆斑菌(Myrothecium gramineum)ITS序列
5.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或待发表的文章
本文编号:3751778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苜蓿的形态及其价值
1.1.1 苜蓿草的形态
1.1.2 苜蓿草的价值
1.2 苜蓿草发展现状及贸易概况
1.2.1 国内苜蓿草发展现状及贸易概况
1.2.2 国外苜蓿草发展现状及贸易概况
1.3 苜蓿病害研究现状
1.4 漆斑菌(Myronthecium Tode)的为害
1.5 进境苜蓿草检疫监管情况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1.1 样品来源
2.1.2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
2.1.3 实验仪器与试剂
2.2 样品保湿培养
2.3 漆斑菌的分离培养
2.4 漆斑菌的鉴定
2.4.1 漆斑菌的形态学鉴定
2.4.1.1 保湿培养观察
2.4.1.2 培养性状观察
2.4.1.3 形态特征观察
2.4.1.4 形态鉴定依据
2.4.2 漆斑菌分子生物学鉴定
2.4.2.1 菌种保存及菌丝体的收集
2.4.2.2 基因组DNA提取
2.4.2.3 目的片段扩增
2.4.2.4 电泳检测和测序
2.4.2.5 序列分析与数据处理
2.5 编制检索表
2.6 风险分析
2.6.1 风险评估
2.6.2 提出风险管理措施
3. 结果与分析
3.1 挑选病杆的症状
3.2 四种漆斑菌的菌落生长速度
3.3 漆斑菌的形态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
3.3.1 禾谷漆斑菌(Myrothecium gramineum Libert.,1837)
3.3.1.1 保湿培养性状
3.3.1.2 分离培养性状
3.3.1.3 形态学特征
3.3.1.4 ITS序列分析
3.3.1.5 结论
3.3.2 查尔漆斑菌(Myrothecium lachastrae Sacc. 1882)
3.3.2.1 保湿培养性状
3.3.2.2 分离培养性状
3.3.2.3 形态学特征
3.3.2.4 ITS序列分析
3.3.2.5 结论
3.3.3 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 Tode ex Fr.,1970)
3.3.3.1 保湿培养性状
3.3.3.2 分离培养性状
3.3.3.3 形态学特征
3.3.3.4 ITS序列分析
3.3.3.5 讨论
3.3.4 疣孢漆斑菌[Myrothecium verrucaria(Alb. Et Schw.)Ditm., 1813]
3.3.4.1 保湿培养性状
3.3.4.2 分离培养性状
3.3.4.3 形态学特征
3.3.4.4 ITS序列分析
3.3.4.5 讨论
3.4 与国内已报道的漆斑菌菌种(变种)形成检索表
3.5 风险分析
3.5.1 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 Tode ex Fr., 1970)
3.5.1.1 进入的可能性
3.5.1.2 定殖可能性
3.5.1.3 扩散的可能性
3.5.1.4 传入后的经济影响
3.5.1.5 小结
3.5.2 疣孢漆斑菌[Myrothecium verrucaria(Alb. Et Schw.)Ditm., 1813]
3.5.2.1 进入的可能性
3.5.2.2 定殖可能性
3.5.2.3 扩散的可能性
3.5.2.4 传入后的经济影响
3.5.2.5 小结
3.5.3 禾谷漆斑菌 (Myrothecium gramineum Libert.,1837)
3.5.3.1 进入的可能性
3.5.3.2 定殖可能性
3.5.3.3 扩散的可能
3.5.3.4 传入后的经济影响
3.5.3.5 小结
3.5.4 查尔漆斑菌(Myrothecium lachastrae Sacc., 1882)
3.6 风险管理措施
4. 结论和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形态学鉴定方法在漆斑菌属分类中的重要性
4.2.2 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在漆斑菌类学上的应用
4.2.3 风险分析在苜蓿草携带漆斑菌检验中的意义
4.3 本研究的创新点及前景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 露湿漆斑菌(Myrothecium roridum)ITS序列
2. 疣孢漆斑菌(Myrothecium verrucaria)ITS序列
3. 查尔漆斑菌(Myrothecium lachastrae )ITS序列
4. 禾谷漆斑菌(Myrothecium gramineum)ITS序列
5.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或待发表的文章
本文编号:37517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dzwbhlw/375177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