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棘根瘤菌的分离鉴定及根瘤菌对植株生长发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8-12 00:06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又称醋柳,酸刺,胡颓子科(Elaeagnacaae)沙棘属(Hippophae)植物[1],雌雄异株,是一种适应能力强,生长范围广的植物,生长状态为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沙棘根瘤菌,是一类能够与沙棘共生结瘤的放线菌的总称,沙棘根系发达,能够与结瘤放线菌形成大量根瘤,具有较高的固氮能力。沙棘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生长区域多为沙漠,高原,丘陵等土质相对贫瘠的地方,并且对其所生长区域的土质改良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已报道的研究表明在石灰质土壤中生长的6年生沙棘林内,土壤有机质含量高达2.13%,土壤含氮量为0.12%,两项数据均比普通农田高出1倍左右[2-3]。测定结果表明,被沙棘覆盖的区域年平均可减少地表径流80%,减少表土水蚀75%,减少风蚀85%[4]。可以说沙棘与结瘤放线菌这一共生系统无论在农林业的发展还是在生态保护上都具有极高的研究和开发价值,以及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沙棘之所以具有如此优良的生物学性状其根部能够结瘤固氮是关键因素,因此,对于沙棘根瘤菌的研究,为促进沙棘的进...
【文章来源】: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S培养基
Qmod 两种培养基上多,菌落直径也比后两种稍微大一些,Qmod 培养基又比 Bap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多直径大;28℃恒温培养条件下三种培养基中的菌落数量和菌落直径相比与 32℃、36℃的又多一些大一些,尤其特别大是在 25℃的恒温培养中的 S 培养基上也有少量的不明显菌落形成。(3)在 S、Bap、Qmod 三种液体培养基切片法单菌落培养中,在 25℃恒温培养条件下,培养瓶中未见在根瘤切片上有单菌落生长,在 28℃、32℃、36℃、40℃这四个恒温培养条件下,均有明显菌丝体在培养瓶中,但都汇集在一起无法区分出单菌落。(4)在 S、Bap、Qmod 三种液体培养基菌落稀释法单菌落培养中,因为稀释的是从 S 培养基上挑取的具有明显特征的一个单菌落,所以避免了多种菌丝体在同一培养瓶中,因此三种培养基中,5 个温度培养条件下均有明显的单种菌丝体,但是 25℃、40℃恒温培养中的菌丝体浓度最低, 32℃、36℃恒温培养中的菌丝体浓度较低, 28℃恒温培养中的菌丝体浓度最高。试验记录了在 28℃,32℃恒温培养条件下单菌落在 S、Bap、Qmod 三种液体培养基中的菌落生长周期。
菌株QN-17.01
本文编号:3337166
【文章来源】: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
【文章页数】:5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S培养基
Qmod 两种培养基上多,菌落直径也比后两种稍微大一些,Qmod 培养基又比 Bap培养基上的菌落数量多直径大;28℃恒温培养条件下三种培养基中的菌落数量和菌落直径相比与 32℃、36℃的又多一些大一些,尤其特别大是在 25℃的恒温培养中的 S 培养基上也有少量的不明显菌落形成。(3)在 S、Bap、Qmod 三种液体培养基切片法单菌落培养中,在 25℃恒温培养条件下,培养瓶中未见在根瘤切片上有单菌落生长,在 28℃、32℃、36℃、40℃这四个恒温培养条件下,均有明显菌丝体在培养瓶中,但都汇集在一起无法区分出单菌落。(4)在 S、Bap、Qmod 三种液体培养基菌落稀释法单菌落培养中,因为稀释的是从 S 培养基上挑取的具有明显特征的一个单菌落,所以避免了多种菌丝体在同一培养瓶中,因此三种培养基中,5 个温度培养条件下均有明显的单种菌丝体,但是 25℃、40℃恒温培养中的菌丝体浓度最低, 32℃、36℃恒温培养中的菌丝体浓度较低, 28℃恒温培养中的菌丝体浓度最高。试验记录了在 28℃,32℃恒温培养条件下单菌落在 S、Bap、Qmod 三种液体培养基中的菌落生长周期。
菌株QN-17.01
本文编号:33371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lylw/3337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