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脱粒式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改进与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2 19:5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对农业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此外,随着人口大量流向城镇,导致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因此农业机械的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半喂入联合收割机具有油耗低、割茬低、收割含杂率低、能保留完整秸秆等一系列优点,因此国内研究与开发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企业和单位也越来越多。本文针对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做了试验研究与分析。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研究平板脱粒式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改进设计及其各部分结构组成,详细了解了平板脱粒式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工作原理及各装置的组成和作用。 2)通过有限元对平板脱粒式半喂入联合收割机的关键部位割台机架的强度及其合理性进行了模拟分析。将机架的三维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结构离散化,对其进行模型网格划分,赋予材料属性,进行边界条件施加,然后提交进行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最大应力为307.539MPa,发生在机架前端加载部分,大于材料的许用安全应力254MPa,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355Mpa,说明机架有一定风险;通过分析从增加支撑或加强筋、增加工艺倒角过渡、结构对齐调整等方面来增加机架强度。 3)根据国家标准及江西省农业机械鉴定站第NJ(X)D01-2009号检验细则对收割机基本性能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合格。并对收割机的含杂率、破碎率及各项损失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得到天优998的含杂率为0.70%,破碎率为0.382%,,未脱净损失率为1.304%,分离损失率为0.42%,清选损失率为0.652%,割台损失率为0.092%;99优468的含杂率为0.73%,破碎率为0.364%,未脱净损失率为1.146%,分离损失率为0.482%,清选损失率为0.76%,割台损失率为0.11%。两品种的总损失率达到国家标准,但是未脱净损失率分别占到了总损失率的52.84%和45.88%。为此,我们对收割机进行了水稻喂入深度的调整、更换脱粒弓齿、喂入链与压草板间隙的调整,最终两品种的未脱净损失率降低到0.8%以下。
【图文】:
[8]。图1.1 我国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产量图Fig 1.1 The yeild of head-feed combine harvester in our country目前我国广泛推广使用的联合收割机主要以稻麦两用收割机为主,按照不同分类方式分为各种不同机型[9]。按照动力方式划分,分别是自走式和背负式两种[10];自走式按照行走部件又分为履带式和轮式两种[11];按照谷物喂入方式,联合收割机分为全喂入、半喂入和梳脱式三种联合收割机[12]。具体分类情况如图1.2所示。由于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具有割茬低,容易通过田块,谷物清洁度高和损失率低,收割效率高,能保持秸秆的完整性等一系列的优点,使其在日本、韩国和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推广和使用,并且使得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已经完全退出了他
1 绪论我国在上世纪 50 年代,就已经对水稻插秧机和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进行了研究还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展示了我国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技在以后的 30 年期间一直处在停滞不前的状态,甚至被搁置。到了 90 年代中期,日韩国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开始陆续进入了我国市场,我国国内在继续研究全喂入合收割机的同时也开始陆续研发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14]。如图 1.3 分别为全喂入合收割机和半喂入联合收割机。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225
本文编号:2676524
【图文】:
[8]。图1.1 我国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产量图Fig 1.1 The yeild of head-feed combine harvester in our country目前我国广泛推广使用的联合收割机主要以稻麦两用收割机为主,按照不同分类方式分为各种不同机型[9]。按照动力方式划分,分别是自走式和背负式两种[10];自走式按照行走部件又分为履带式和轮式两种[11];按照谷物喂入方式,联合收割机分为全喂入、半喂入和梳脱式三种联合收割机[12]。具体分类情况如图1.2所示。由于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具有割茬低,容易通过田块,谷物清洁度高和损失率低,收割效率高,能保持秸秆的完整性等一系列的优点,使其在日本、韩国和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推广和使用,并且使得全喂入联合收割机已经完全退出了他
1 绪论我国在上世纪 50 年代,就已经对水稻插秧机和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进行了研究还在莱比锡国际博览会展示了我国的半喂入联合收割机,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技在以后的 30 年期间一直处在停滞不前的状态,甚至被搁置。到了 90 年代中期,日韩国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开始陆续进入了我国市场,我国国内在继续研究全喂入合收割机的同时也开始陆续研发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14]。如图 1.3 分别为全喂入合收割机和半喂入联合收割机。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S2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斌;付君;郭超;程科;;GQT120型小麦割前脱粒滚筒装置的设计[J];河北农机;2011年03期
2 魏宵;谢方平;李仲凯;王小龙;梅婷;;4LBZ 125型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割台性能试验[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3 何幸保;高英武;罗军;;割前脱粒收获机械脱粒装置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湖南农机;2008年11期
4 徐连祥;;半喂入收割机“跑粮”故障及排除[J];湖南农机;2011年03期
5 李耀明,周金芝,徐立章,陆林,林恒善;水稻复脱分离系统脱粒分离性能的试验[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6 薛刚;;梳脱式联合收割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农业装备技术;2007年04期
7 陈树人;割前脱粒联合收割机摘脱割台流场分布实验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潘跃;;小麦留茬高度对联合收割机作业效能的影响[J];农业科学研究;2010年03期
9 孙本德;;联合收割机的使用、维护与保养技术[J];农技服务;2007年06期
10 陆为农;实现水稻生产机械化的科学选择[J];农机市场;2005年10期
本文编号:26765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676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