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U-1000型马铃薯收获机的设计与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3 22:40
甘肃省有着悠久的马铃薯种植历史,其种植规模位居全国第二,是中国马铃薯种薯及商品薯三大生产基地之一,马铃薯产业在推动全省农业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1]。近年来,伴随全省马铃薯产业跨越式发展,现有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水平已远远满足不了产业的发展,尤其是甘肃省马铃薯种植环境复杂、机型与农村现有大量中小动力拖拉机不配套等问题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2]。本文基于对甘肃省马铃薯机械化收获程度的调查与研究,得出甘肃省马铃薯多种植于山坡地、中小面积地块,收获机型与现有动力难以配套导致作业机械化程度低。目前各类马铃薯收获机械通常存在高伤薯率、低明薯率以及易壅堵的技术问题,较大程度地限制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3]。综合考虑到甘肃省马铃薯种植地区的特殊地理环境、全膜双垄沟马铃薯种植模式以及机械收获中出现的技术难题,研制出一种能与轮式拖拉机相配套的抖动链式马铃薯收获机,本论文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1)以甘肃省马铃薯种植模式、作业指标为依据,制定马铃薯收获机总体设计方案;(2)研究有关马铃薯的物理机械特性以及机械损伤机理,为后续工作提供保障;(3)确定马铃薯收获机的主要设计参数,对各关键部件进行理论计...
【文章来源】: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SE75-40型马铃薯收获机
台自走式的一行马铃薯收获机,标志着格力莫的技术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2003 年格力莫收购了位于美国爱达荷州的 Blackfoot 的 Spudnik 公司,专门负责生产适应北美市场的马铃薯机械。目前,格力莫公司生产整地、播种、养护、收获以及仓储等在内的全套马铃薯农机设备,集技术研究开发、生产、培训、市场销售与服务多部门于一体[18]。国外的马铃薯收获机械一般在自动化系统、液压控制、土薯分离以及减少马铃薯损伤等领域技术成熟, 诸多机型的相同特征是连续性完成除秧(蔓)、收获、筛选分离、分级和抬升卸料等作业,早已实现了生产过程系统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如格力莫 SE 75-40 型和 HL-750 型马铃薯收获机,如图 1-1 与图 1-2所示。然而上述马铃薯收获机多以大功率机组为主,完全不能满足中小地块收获需求。人们意识到这一点后开始着手小型马铃薯收获机械的生产,具有代表性的有意大利的 SP100 型垄作挖掘机。近几年日本、韩国、新加坡针对地形复杂、土质特别的中小地块研制了另一类中小型马铃薯收获机,虽然亚洲国家起步相对晚,但是发展速度还比较快。例如韩国高山机械公司生产的小型单行、双行马铃薯挖掘机。这类收获机收获迅速、效果好,具有将挖、筛同时操作的特点[19]。
但当时研究手段的落后和理论的欠缺,导致未能大量推广生产。至 70 年代末,中国自主研发出适于大面积收获的马铃薯收获机械,具有代表性的有 4UTL-2 型联合收获机,此类收获机平均配套动力为 47.78kw,平均生产率为每小时 0.465 公顷。到了 80 年代我国相继引进一系列集条式薯类收获机,例如发动机功率为 30 千瓦的瑞士 SUPER—B 型马铃薯收获机。但无论从经济性或实用性角度来看,宽幅、大面积收获机械都不符合中国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际国情,马铃薯的收获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人工作业。20 世纪 90 年代至 21 世纪初,在科技发展带动下马铃薯产业效益大幅度提高,蕴藏其中的巨大商机逐渐显现。例如禹城市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 4U-1 型后悬挂抛掷式马铃薯挖掘机图 1-3 所示,以及内蒙古农业大学农业工程成套设备研究所和内蒙古农业大学机械厂联合研制生产的 4SW-150 型马铃薯收获机如图 1-4 所示,它由4SW-140 型收获机升级改进而成。其前身 4SW-140 型是在借鉴意大利 Checchi&Magli 公司生产的 SP100 型收获机基础上研制的。此类机具结构合理可靠、工作平稳,在成熟的马铃薯种植地块中,能快速完好地挖掘薯块,但在马铃薯秧茎繁杂的条件下,容易发生壅堵现象,因而导致整机工作适应性不是非常理想[2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铃薯垄作地膜覆土栽培技术[J]. 范宏伟,段志山. 甘肃农业科技. 2012(09)
[2]甘肃省马铃薯种植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研究[J]. 樊英生,盛国成,闫典明. 农业机械. 2012(20)
[3]振动筛式马铃薯收获机的设计[J]. 陈致水,张燕,梁栋,王宇. 农机化研究. 2012(04)
[4]小型马铃薯挖掘机薯土分离装置的设计[J]. 孟利,孟维. 北京农业. 2012(03)
[5]甘肃省马铃薯收获机械现状与发展对策[J]. 王技德,巨江澜. 农业机械. 2012(02)
[6]拨指轮式马铃薯挖掘机试验[J]. 吴建民,李辉,孙伟,黄晓鹏,张炜. 农业工程学报. 2011(07)
[7]小型马铃薯挖掘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J]. 孟维,孟利. 北京农业. 2011(15)
[8]基于Solidworks的各型马铃薯挖掘铲应力研究[J]. 贾晶霞,杨德秋,王昕伟,叶红艳. 农业工程. 2011(01)
[9]拨指轮式马铃薯挖掘机设计与试验[J]. 吴建民,李辉,孙伟,黄晓鹏,孙步功. 农业机械学报. 2010(12)
[10]马铃薯收获机械发展研究[J]. 王福义.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0(12)
博士论文
[1]马铃薯块茎损伤评价技术研究及损伤变色性状的遗传分析[D]. 张建华.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硕士论文
[1]小型马铃薯挖掘机的总体设计与关键部件性能研究[D]. 王建波.华中农业大学 2010
[2]4M-2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优化设计与仿真[D]. 张建.甘肃农业大学 2008
[3]马铃薯挖掘铲参数优化与性能分析[D]. 贾晶霞.河北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34461
【文章来源】:甘肃农业大学甘肃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SE75-40型马铃薯收获机
台自走式的一行马铃薯收获机,标志着格力莫的技术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档次。2003 年格力莫收购了位于美国爱达荷州的 Blackfoot 的 Spudnik 公司,专门负责生产适应北美市场的马铃薯机械。目前,格力莫公司生产整地、播种、养护、收获以及仓储等在内的全套马铃薯农机设备,集技术研究开发、生产、培训、市场销售与服务多部门于一体[18]。国外的马铃薯收获机械一般在自动化系统、液压控制、土薯分离以及减少马铃薯损伤等领域技术成熟, 诸多机型的相同特征是连续性完成除秧(蔓)、收获、筛选分离、分级和抬升卸料等作业,早已实现了生产过程系统化、规范化和专业化,如格力莫 SE 75-40 型和 HL-750 型马铃薯收获机,如图 1-1 与图 1-2所示。然而上述马铃薯收获机多以大功率机组为主,完全不能满足中小地块收获需求。人们意识到这一点后开始着手小型马铃薯收获机械的生产,具有代表性的有意大利的 SP100 型垄作挖掘机。近几年日本、韩国、新加坡针对地形复杂、土质特别的中小地块研制了另一类中小型马铃薯收获机,虽然亚洲国家起步相对晚,但是发展速度还比较快。例如韩国高山机械公司生产的小型单行、双行马铃薯挖掘机。这类收获机收获迅速、效果好,具有将挖、筛同时操作的特点[19]。
但当时研究手段的落后和理论的欠缺,导致未能大量推广生产。至 70 年代末,中国自主研发出适于大面积收获的马铃薯收获机械,具有代表性的有 4UTL-2 型联合收获机,此类收获机平均配套动力为 47.78kw,平均生产率为每小时 0.465 公顷。到了 80 年代我国相继引进一系列集条式薯类收获机,例如发动机功率为 30 千瓦的瑞士 SUPER—B 型马铃薯收获机。但无论从经济性或实用性角度来看,宽幅、大面积收获机械都不符合中国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实际国情,马铃薯的收获很大程度上还是依靠人工作业。20 世纪 90 年代至 21 世纪初,在科技发展带动下马铃薯产业效益大幅度提高,蕴藏其中的巨大商机逐渐显现。例如禹城市农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 4U-1 型后悬挂抛掷式马铃薯挖掘机图 1-3 所示,以及内蒙古农业大学农业工程成套设备研究所和内蒙古农业大学机械厂联合研制生产的 4SW-150 型马铃薯收获机如图 1-4 所示,它由4SW-140 型收获机升级改进而成。其前身 4SW-140 型是在借鉴意大利 Checchi&Magli 公司生产的 SP100 型收获机基础上研制的。此类机具结构合理可靠、工作平稳,在成熟的马铃薯种植地块中,能快速完好地挖掘薯块,但在马铃薯秧茎繁杂的条件下,容易发生壅堵现象,因而导致整机工作适应性不是非常理想[2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铃薯垄作地膜覆土栽培技术[J]. 范宏伟,段志山. 甘肃农业科技. 2012(09)
[2]甘肃省马铃薯种植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研究[J]. 樊英生,盛国成,闫典明. 农业机械. 2012(20)
[3]振动筛式马铃薯收获机的设计[J]. 陈致水,张燕,梁栋,王宇. 农机化研究. 2012(04)
[4]小型马铃薯挖掘机薯土分离装置的设计[J]. 孟利,孟维. 北京农业. 2012(03)
[5]甘肃省马铃薯收获机械现状与发展对策[J]. 王技德,巨江澜. 农业机械. 2012(02)
[6]拨指轮式马铃薯挖掘机试验[J]. 吴建民,李辉,孙伟,黄晓鹏,张炜. 农业工程学报. 2011(07)
[7]小型马铃薯挖掘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J]. 孟维,孟利. 北京农业. 2011(15)
[8]基于Solidworks的各型马铃薯挖掘铲应力研究[J]. 贾晶霞,杨德秋,王昕伟,叶红艳. 农业工程. 2011(01)
[9]拨指轮式马铃薯挖掘机设计与试验[J]. 吴建民,李辉,孙伟,黄晓鹏,孙步功. 农业机械学报. 2010(12)
[10]马铃薯收获机械发展研究[J]. 王福义.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0(12)
博士论文
[1]马铃薯块茎损伤评价技术研究及损伤变色性状的遗传分析[D]. 张建华.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8
硕士论文
[1]小型马铃薯挖掘机的总体设计与关键部件性能研究[D]. 王建波.华中农业大学 2010
[2]4M-2型马铃薯联合收获机优化设计与仿真[D]. 张建.甘肃农业大学 2008
[3]马铃薯挖掘铲参数优化与性能分析[D]. 贾晶霞.河北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293446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2934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