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小开河引黄灌区沉沙区综合治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3 06:31
引黄灌溉在我国的灌溉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多年来,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农业增产效益显著。但是黄河下游的引黄灌区均为无坝引水,由于黄河水含沙量大,泥沙多而细,导致引水必然引沙。黄河水在为工农业发展提供了宝贵水资源的同时,也带进了大量泥沙,使沉沙地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日益恶化,成为灌区进一步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本文从黄河下游小开河引黄灌区沉沙区及周边实际情况出发,以小开河引黄灌区沉沙池风沙治理为中心,辐射部分输沙干渠及引水支渠两岸风沙治理,根据不同地形地貌和实施水土保持项目的不同划分水土保持分区,分别进行水利工程和生物工程建设,在建设期由专业建设单位和监测单位对工程进行建设和监测。目的是从建立综合、系统、高效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入手,全面保护和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建成一个多目标、多功能、完整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体系。最后本文依据《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效益计算方法》,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个方面对建设项目进行了分析,表明小开河引黄灌区沉沙区综合治理有巨大的效益。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与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项目区概况
2.1 项目背景
2.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2.3 小开河灌区的水利工程
2.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5 设计依据
第3章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3.1 小开河灌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3.2 水土保持分区
3.3 总体布置
3.4 工程措施设计
3.5 林草措施设计
3.6 工程管理措施
第4章 施工组织计划
4.1 施工条件
4.2 施工工艺和方法
4.3 施工组织形式
第5章 水土保持监测
5.1 监测内容
5.2 监测点布设
5.3 监测方法
5.4 监测机构
第6章 组织管理
6.1 工程建设管理
6.2 工程运行管理
第7章 效益分析
7.1 效益计算
7.2 小开河灌区效益分析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位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有关问题的探讨[J]. 董丕业,李群智,杨成忠,王一秋. 节水灌溉. 2010(02)
[2]黄河下游引黄灌区风沙运动对环境的危害与防治[J]. 张治昊,曹文洪,周景新,戴清. 泥沙研究. 2008(03)
[3]潘庄引黄灌区泥沙处理对策探讨[J]. 李岩,邓会杰,秦琳. 山东水利. 2007(06)
[4]位山灌区渠系优化配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 马承新,冯保清,张长江,姜海波.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6(02)
[5]流域泥沙的资源化及其实现途径[J]. 王延贵,胡春宏. 水利学报. 2006(01)
[6]引黄提水灌溉泥沙处理方法的探讨[J]. 张淑萍.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06(01)
[7]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土地沙漠化研究[J]. 周振民,刘月. 人民黄河. 2005(10)
[8]田纳西流域水利水保工程减沙及对我国长江流域水保的启示[J]. 刘孝盈,杨爱民,汪岗,刘广全. 泥沙研究. 2005(04)
[9]北京市永定河沙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风蚀规律研究[J]. 岳德鹏,刘永兵,臧润国,王贤. 林业科学. 2005(04)
[10]山东省聊城市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J]. 张重阳.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4(04)
本文编号:3095329
【文章来源】:山东大学山东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意义与目的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第2章 项目区概况
2.1 项目背景
2.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2.3 小开河灌区的水利工程
2.4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5 设计依据
第3章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3.1 小开河灌区土地资源利用现状
3.2 水土保持分区
3.3 总体布置
3.4 工程措施设计
3.5 林草措施设计
3.6 工程管理措施
第4章 施工组织计划
4.1 施工条件
4.2 施工工艺和方法
4.3 施工组织形式
第5章 水土保持监测
5.1 监测内容
5.2 监测点布设
5.3 监测方法
5.4 监测机构
第6章 组织管理
6.1 工程建设管理
6.2 工程运行管理
第7章 效益分析
7.1 效益计算
7.2 小开河灌区效益分析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位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有关问题的探讨[J]. 董丕业,李群智,杨成忠,王一秋. 节水灌溉. 2010(02)
[2]黄河下游引黄灌区风沙运动对环境的危害与防治[J]. 张治昊,曹文洪,周景新,戴清. 泥沙研究. 2008(03)
[3]潘庄引黄灌区泥沙处理对策探讨[J]. 李岩,邓会杰,秦琳. 山东水利. 2007(06)
[4]位山灌区渠系优化配水决策支持系统研究[J]. 马承新,冯保清,张长江,姜海波.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06(02)
[5]流域泥沙的资源化及其实现途径[J]. 王延贵,胡春宏. 水利学报. 2006(01)
[6]引黄提水灌溉泥沙处理方法的探讨[J]. 张淑萍.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06(01)
[7]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土地沙漠化研究[J]. 周振民,刘月. 人民黄河. 2005(10)
[8]田纳西流域水利水保工程减沙及对我国长江流域水保的启示[J]. 刘孝盈,杨爱民,汪岗,刘广全. 泥沙研究. 2005(04)
[9]北京市永定河沙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风蚀规律研究[J]. 岳德鹏,刘永兵,臧润国,王贤. 林业科学. 2005(04)
[10]山东省聊城市水土流失现状及防治对策[J]. 张重阳.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4(04)
本文编号:3095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3095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