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捡拾脱粒平台的设计与性能试验
发布时间:2021-04-14 08:21
荞麦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公认的优秀食药兼用杂粮作物,其产量和质量提高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收获作业作为荞麦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对荞麦的产量和质量均有重要影响。由于荞麦具有同植株籽粒成熟期不一致、成熟籽粒极易脱落的收获特性,研究发现捡拾收获是其最佳的机械化收获方式。利用荞麦捡拾脱粒平台进行台架试验来获得农业收获机械的相关设计参数,是解决收获机械研发过程受季节性、气候和地理条件等因素影响的有力手段,对农业收获机械的研发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荞麦的物料和力学特性,设计了适合荞麦捡拾脱粒作业的新型拨板式捡拾装置和脱粒装置,并搭建了荞麦捡拾脱粒平台,并在此平台上进行了拨板捡拾装置对荞麦捡拾损失率以及脱粒装置对荞麦脱粒损失率和脱粒破碎率影响的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在荞麦物料和力学特性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捡拾脱粒荞麦捡拾脱粒平台,其主要由物料输送装置、捡拾装置、中间输送器、脱粒装置和测控系统五部分组成。荞麦物料输送装置的输送速度通过变频器进行控制;捡拾装置主要由拨板捡拾器和捡拾辊组成,以实现荞麦的低损捡拾;中间输送器和捡拾装置由同一个电动机提供动力;脱粒装...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荞麦籽粒
利用带有捡拾器的联合收获机进行捡拾、脱粒等作业,因此两段收获分为割晒和捡拾收获两个阶段。两段收获是在荞麦充分后熟后再进行脱粒和清选等作业,能够有效减少收获的秕粒、破碎粒,提高荞麦收获的产量。但两段收获比联合收获耗时长,且割晒和收获分段作业,多次进地增加了机械对田间土壤的压实作用,增加了机械作业的功率消耗等。联合收获具有对土壤结构破坏性小,收获效率高,省时省力,节约成本等优点,但在收获荞麦时,粮箱的籽粒质量差。1.2.1 国外荞麦收获机械化研究现状1.2.1.1 国外联合收获机械化研究现状Straksas(2010)采用芬兰 Sampo Rosenlew 公司生产的 SR500 联合收割机,对荞麦的联合收获和捡拾收获的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采用专门制作的 SR500 联合收割机(如图 1-2)收获效率是普通联合收割机的 1.9 倍,且油耗降低了 40%,相当于每亩地节省17 元。日本 Kitakura(2008)为解决联合收获过程中因青绿荞麦茎秆和杂草对联合收割机的堵塞问题,通过对传统收割机的割台、脱粒滚筒和排草结构进行了模拟改造,并在Iseki Holuriku 公司完成 ARH350 的制备和试样研究,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难题。
第一章 绪论 已较为成熟。Anicetas Strak a(2010)对立陶宛的荞麦收获技术进行调查和比较发将 KS - 2.1 装上捡拾器后,与传统联合收获相比燃料消耗降低 15%,劳动成本降低 1能源利用率提高 9%,相当于每亩地收获成本减少 31 美元,荞麦最大损失率为 1综合损失率为 10%。约翰迪尔齿带捡拾器(如图 1-3)在上世纪已经开始使用,机着荞麦头部方向行走,为了防止荞麦缠草,尽量减少中间输送器的长度。此外,约尔还研发了一种伸缩扒齿捡拾器,其安装于整机前端,捡拾器在运行过程中,最前一个旋转的圆柱体,圆柱体上安装有灵活的金属尖齿,将物料挑起,进行输送,为对荞麦茎杆的冲击、减少损失,需保持恒定的捡拾速度(Cornell University 200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谷物收获机试验平台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王强,张卫国,党威龙,黄小娜,张昆昆,杨福增. 农业工程. 2018(02)
[2]杂粮联合收获脱粒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 卢文涛,王荣先,邓志刚.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7(11)
[3]基于功率监测的联合收割机喂入量预测方法[J]. 刘元元,刘卉,尹彦鑫,安晓飞.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7(11)
[4]荞麦籽粒的物理学特性研究[J]. 李进才,赵习姮,赵建城,郭慧敏,王超. 食品与机械. 2016(07)
[5]弹齿滚筒式捡拾器试验台的设计[J]. 王文明,邓伟刚,郁志宏,刘伟峰,张建超.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6]单切双横流脱粒分离装置参数试验与优化![J]. 李耀明,周伟,徐立章,孙韬,唐忠. 农业机械学报. 2015(05)
[7]浅析谷物联合收割机的脱粒与分离装置[J]. 张俊三,何义川,刘宏涛. 新疆农机化. 2014(05)
[8]单片机控制的变频器设计[J]. 李娟. 电子制作. 2013(10)
[9]油菜分段收获齿带式捡拾器的设计与试验[J]. 石磊,吴崇友,梁苏宁,金诚谦. 中国农机化. 2011(04)
[10]纵轴流联合收割机切流脱粒分离装置的研制与试验[J]. 李耀明,贾毕清,徐立章,乔明光,赵湛. 农业工程学报. 2009(12)
博士论文
[1]齿带式油菜捡拾收获机设计与参数优化[D]. 吴崇友.南京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齿带式荞麦捡拾试验平台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 王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2]5TG-0.2型谷子脱粒机的设计研究[D]. 张志忠.山西农业大学 2015
[3]联合收割机负荷反馈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D]. 赵建波.江苏大学 2009
[4]油菜联合收割机割台拨禾装置的运动仿真及试验研究[D]. 董月亮.江苏大学 2008
[5]纵卧辊式玉米收获机收获损失试验研究[D]. 梁晓军.吉林大学 2006
[6]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联合收割机喂入量预测系统研究[D]. 季彬彬.江苏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36998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荞麦籽粒
利用带有捡拾器的联合收获机进行捡拾、脱粒等作业,因此两段收获分为割晒和捡拾收获两个阶段。两段收获是在荞麦充分后熟后再进行脱粒和清选等作业,能够有效减少收获的秕粒、破碎粒,提高荞麦收获的产量。但两段收获比联合收获耗时长,且割晒和收获分段作业,多次进地增加了机械对田间土壤的压实作用,增加了机械作业的功率消耗等。联合收获具有对土壤结构破坏性小,收获效率高,省时省力,节约成本等优点,但在收获荞麦时,粮箱的籽粒质量差。1.2.1 国外荞麦收获机械化研究现状1.2.1.1 国外联合收获机械化研究现状Straksas(2010)采用芬兰 Sampo Rosenlew 公司生产的 SR500 联合收割机,对荞麦的联合收获和捡拾收获的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采用专门制作的 SR500 联合收割机(如图 1-2)收获效率是普通联合收割机的 1.9 倍,且油耗降低了 40%,相当于每亩地节省17 元。日本 Kitakura(2008)为解决联合收获过程中因青绿荞麦茎秆和杂草对联合收割机的堵塞问题,通过对传统收割机的割台、脱粒滚筒和排草结构进行了模拟改造,并在Iseki Holuriku 公司完成 ARH350 的制备和试样研究,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难题。
第一章 绪论 已较为成熟。Anicetas Strak a(2010)对立陶宛的荞麦收获技术进行调查和比较发将 KS - 2.1 装上捡拾器后,与传统联合收获相比燃料消耗降低 15%,劳动成本降低 1能源利用率提高 9%,相当于每亩地收获成本减少 31 美元,荞麦最大损失率为 1综合损失率为 10%。约翰迪尔齿带捡拾器(如图 1-3)在上世纪已经开始使用,机着荞麦头部方向行走,为了防止荞麦缠草,尽量减少中间输送器的长度。此外,约尔还研发了一种伸缩扒齿捡拾器,其安装于整机前端,捡拾器在运行过程中,最前一个旋转的圆柱体,圆柱体上安装有灵活的金属尖齿,将物料挑起,进行输送,为对荞麦茎杆的冲击、减少损失,需保持恒定的捡拾速度(Cornell University 200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谷物收获机试验平台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王强,张卫国,党威龙,黄小娜,张昆昆,杨福增. 农业工程. 2018(02)
[2]杂粮联合收获脱粒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J]. 卢文涛,王荣先,邓志刚.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7(11)
[3]基于功率监测的联合收割机喂入量预测方法[J]. 刘元元,刘卉,尹彦鑫,安晓飞.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7(11)
[4]荞麦籽粒的物理学特性研究[J]. 李进才,赵习姮,赵建城,郭慧敏,王超. 食品与机械. 2016(07)
[5]弹齿滚筒式捡拾器试验台的设计[J]. 王文明,邓伟刚,郁志宏,刘伟峰,张建超.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3)
[6]单切双横流脱粒分离装置参数试验与优化![J]. 李耀明,周伟,徐立章,孙韬,唐忠. 农业机械学报. 2015(05)
[7]浅析谷物联合收割机的脱粒与分离装置[J]. 张俊三,何义川,刘宏涛. 新疆农机化. 2014(05)
[8]单片机控制的变频器设计[J]. 李娟. 电子制作. 2013(10)
[9]油菜分段收获齿带式捡拾器的设计与试验[J]. 石磊,吴崇友,梁苏宁,金诚谦. 中国农机化. 2011(04)
[10]纵轴流联合收割机切流脱粒分离装置的研制与试验[J]. 李耀明,贾毕清,徐立章,乔明光,赵湛. 农业工程学报. 2009(12)
博士论文
[1]齿带式油菜捡拾收获机设计与参数优化[D]. 吴崇友.南京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齿带式荞麦捡拾试验平台的设计与试验研究[D]. 王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2]5TG-0.2型谷子脱粒机的设计研究[D]. 张志忠.山西农业大学 2015
[3]联合收割机负荷反馈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D]. 赵建波.江苏大学 2009
[4]油菜联合收割机割台拨禾装置的运动仿真及试验研究[D]. 董月亮.江苏大学 2008
[5]纵卧辊式玉米收获机收获损失试验研究[D]. 梁晓军.吉林大学 2006
[6]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联合收割机喂入量预测系统研究[D]. 季彬彬.江苏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1369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3136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