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冲法在苏泗庄水闸地基加固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10-07 17:28
以鄄城苏泗庄引黄灌区节水改造项目新建水闸地基加固处理为例,分析了振冲法在砂土地基加固中的应用。振冲法加固砂土地基主要体现在挤密效应、排水减压效应两方面,通过标贯试验和载荷试验,振冲法加固后地基密实度和承载力明显提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加固后的地基在水闸建设和运行期均能保证较好的沉降控制效果。
【文章来源】:山东水利. 2020,(05)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加固前后锤击平均数对比
1)沉降变形分析。振冲桩和桩间土沉降变形结果见图2。从图2可知,在水闸施工及后期运行过程中,振冲桩和桩间土的沉降量逐渐增大,变形速度在施工完成后逐渐降低。在水闸施工初期,振冲桩和桩间土沉降差值较小,这主要是由于建设初期上部荷载较小,桩间土和振冲桩以相同的变形速率发生沉降变形。随着水闸的不断施工建设,上部荷载逐渐增大,大于桩间土承载力时,桩间土以较大的变形速度发生沉降,振冲桩与桩间土的沉降差值逐渐增大,在水闸施工完工期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荷载的稳定,振冲桩与桩间土沉降差值减小,桩、土共同承担水闸在地基中形成的应力。2)桩土应力比分析。桩土应力比为振冲桩与桩间土所承受应力的比值。桩土应力比计算结果见图3。从图3可知,在水闸建设初期,荷载处于桩间土承载力范围,桩土应力比处于较小的水平,表明桩土所承受应力差值较小。在水闸的不断施工过程中,荷载不断增大,直至桩间土所承担应力大于其承载力,此时,振冲桩承载主要的主应力,桩土应力比逐渐增大,在水闸完工时,桩土应力比达到最大值。当荷载稳定后,桩间土固结后承载力提升,此时,桩土应力比值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值。
2)桩土应力比分析。桩土应力比为振冲桩与桩间土所承受应力的比值。桩土应力比计算结果见图3。从图3可知,在水闸建设初期,荷载处于桩间土承载力范围,桩土应力比处于较小的水平,表明桩土所承受应力差值较小。在水闸的不断施工过程中,荷载不断增大,直至桩间土所承担应力大于其承载力,此时,振冲桩承载主要的主应力,桩土应力比逐渐增大,在水闸完工时,桩土应力比达到最大值。当荷载稳定后,桩间土固结后承载力提升,此时,桩土应力比值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值。3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研究[J]. 李阳阳,李延民,徐竹芳,刘发明.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9(03)
[2]控制加载爆炸挤淤置换法在斜坡泥面、超深厚淤泥处理中的应用[J]. 孙岩松.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9(06)
[3]采用三头振冲器进行无填料振冲挤密法消除液化土层的研究与应用[J]. 陈财,余慧明,张尊良,石勇,彭文滨. 施工技术. 2018(S4)
[4]挤密桩法处理湿陷性黄土的设计分析[J]. 程亮. 技术与市场. 2018(08)
[5]下穿铁路路基双重置换管幕法地表沉降分析[J]. 孙金,周凯.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5(05)
本文编号:3422473
【文章来源】:山东水利. 2020,(05)
【文章页数】:2 页
【部分图文】:
加固前后锤击平均数对比
1)沉降变形分析。振冲桩和桩间土沉降变形结果见图2。从图2可知,在水闸施工及后期运行过程中,振冲桩和桩间土的沉降量逐渐增大,变形速度在施工完成后逐渐降低。在水闸施工初期,振冲桩和桩间土沉降差值较小,这主要是由于建设初期上部荷载较小,桩间土和振冲桩以相同的变形速率发生沉降变形。随着水闸的不断施工建设,上部荷载逐渐增大,大于桩间土承载力时,桩间土以较大的变形速度发生沉降,振冲桩与桩间土的沉降差值逐渐增大,在水闸施工完工期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荷载的稳定,振冲桩与桩间土沉降差值减小,桩、土共同承担水闸在地基中形成的应力。2)桩土应力比分析。桩土应力比为振冲桩与桩间土所承受应力的比值。桩土应力比计算结果见图3。从图3可知,在水闸建设初期,荷载处于桩间土承载力范围,桩土应力比处于较小的水平,表明桩土所承受应力差值较小。在水闸的不断施工过程中,荷载不断增大,直至桩间土所承担应力大于其承载力,此时,振冲桩承载主要的主应力,桩土应力比逐渐增大,在水闸完工时,桩土应力比达到最大值。当荷载稳定后,桩间土固结后承载力提升,此时,桩土应力比值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值。
2)桩土应力比分析。桩土应力比为振冲桩与桩间土所承受应力的比值。桩土应力比计算结果见图3。从图3可知,在水闸建设初期,荷载处于桩间土承载力范围,桩土应力比处于较小的水平,表明桩土所承受应力差值较小。在水闸的不断施工过程中,荷载不断增大,直至桩间土所承担应力大于其承载力,此时,振冲桩承载主要的主应力,桩土应力比逐渐增大,在水闸完工时,桩土应力比达到最大值。当荷载稳定后,桩间土固结后承载力提升,此时,桩土应力比值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值。3 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强夯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研究[J]. 李阳阳,李延民,徐竹芳,刘发明.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9(03)
[2]控制加载爆炸挤淤置换法在斜坡泥面、超深厚淤泥处理中的应用[J]. 孙岩松.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9(06)
[3]采用三头振冲器进行无填料振冲挤密法消除液化土层的研究与应用[J]. 陈财,余慧明,张尊良,石勇,彭文滨. 施工技术. 2018(S4)
[4]挤密桩法处理湿陷性黄土的设计分析[J]. 程亮. 技术与市场. 2018(08)
[5]下穿铁路路基双重置换管幕法地表沉降分析[J]. 孙金,周凯.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5(05)
本文编号:3422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ygclw/3422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