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不同棉花品种主要数量性状间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08 18:43
【摘要】:棉花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也是世界上极为重要的天然纤维作物。随着纺织工业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对棉花品种的产量和纤维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产量高、纤维长、强度适宜、细度好、整齐度高的棉花品种才能满足人类对棉纺织品舒适性、耐用性日益增长的需要。本研究选取来自于国内不同省份的159份棉花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安阳)试点的田间调查和测定共15个性状,通过大量的数据,统计方法,诠释主要数量性状间相互关系,为培育高产、稳产、纤维品质优良,创造特异性突出的优异种质提供物质和理论基础。主要结果如下:1.根据15个性状将159份材料聚为6个类群,第I类群长江流域棉区品种,第Ⅱ类群西北内陆棉区品种,第Ⅲ类群辽宁特早熟棉区品种,第Ⅳ、Ⅴ、Ⅵ类群黄河流域棉区品种。相同生态区的品种被聚为一类,是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长期育种过程中同一生态条件下对品种的产量性状和品质性状选择有趋同性。聚类结果显示是符合遗传规律,遗传背景远近决定了聚类结果的远近。黄河流域棉区与西北内陆棉区品种特点比较接近,地理位置越是接近其主要数量性状越接近。2.主要数量性状变异分析表明:在产量构成因素中,单株结铃数变异系数最大为28.57%,次之是衣分和铃重;在品质性状中,比强度变异系数最大为9.79%,伸长率变异系数最小仅为1.35%;在其他性状中,黄萎病指的变异系数最大为38.69%,开花期变异系数最小为4.12%。3.主成分分析表明:通过对159份品种15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了前5个主成分特征值大于1,可反映出棉花大部分数量性状的遗传信息。4.相关性分析表明:决定皮棉产量相关程度依次为铃数衣分铃重株高果枝数生育期开花期籽指;农艺性状与品质性状之间表明,株高与纤维长度、马克隆值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与比强度、伸长率呈现显著正相关;果枝数与马克隆值、伸长率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与整齐度显著正相关;品质性状间纤维长度与比强度、伸长率及整齐度呈现了极显著正相关,伸长率、整齐度分别与纤维长度、比强度呈现极显著正相关;黄萎病指与籽指正相关不显著,与产量组分因子和品质组分因子均呈现负相关。5.通径分析与最优回归分析表明:铃数对皮棉产量的作用最大,其次是果枝数、株高、衣分和单铃重。最优回归方程为Y=-0.579+0.036X_1+0.058X_2+0.007X_36.依据产量性状筛选出铃重大于5.7g的有4个品种、衣分大于43%的有4个品种、单株结铃数大于15.8个的有4个品种;依据纤维品质性状筛选出长度大于30mm的有4个品种、比强度大于34cN/tex的有8个品种、马克隆值属于A档范围的有3个品种。
【图文】:

种质资源,陆地棉,聚类树


图 1 陆地棉种质资源聚类树状图Fig.1 The clustering dendrogram of upland cotton germplasm resources

种质资源,陆地棉,聚类树


续图 1 陆地棉种质资源聚类树状图Ccntinue fig.1 The clustering dendrogram of upland cotton germplasm resources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6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学;谭其猛;魏毓棠;;大白菜春播采种株与其秋后代间数量性状的相关性[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87年04期

2 李文干;冯淑蓉;杨淑珍;;春小麦主要数量性状在南(云南元谋)、北(甘肃兰州)两地的相关及其应用[J];甘肃农业科技;1987年07期

3 漆燕玲;;甜菜几个数量性状与产量和品质的相关初探[J];甘肃农业科技;1987年10期

4 黄色俊一;佐藤行洋;顾家栋;朱德成;;蚕卵大小和数量性状的关系[J];国外农学-蚕业;1987年03期

5 王学;大白菜采种株与其秋后代间数量性状的相关性[J];华北农学报;1988年01期

6 林健荣,钟生泉;家蚕亲本的数量性状与杂种一代及其杂种优势[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7 刘世安;吴玉澄;;家蚕数量性状的遗传分析[J];蚕学通讯;1988年02期

8 Г.И.Веднеев;王富德;;玉米数量性状的遗传控制 Ⅰ.收获时果穗的干物质含量[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88年01期

9 Γ.И.Веденеев;王惠民;;玉米数量性状的遗传控制 Ⅱ.千粒重[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88年02期

10 周海廷;;四川绿豆地方品种资源研究——Ⅱ 地方品种群体数量性状的遗传力、遗传变异及性状间的相关[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美玉;闵令江;孙国强;潘庆杰;潘玉春;;畜禽数量性状座位及主基因研究进展[A];全国首届动物生物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林建新;陈山虎;卢和顶;纪荣昌;;黑糯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的聚类分析[A];2008年福建省科协第八届学术年会农业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石春海;吴建国;郭万里;;水稻种子胚乳品质数量性状的研究进展[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4 李新海;王翔宇;阎辉;邓学梅;吴常信;;利用果蝇进行数量性状分子标记效应解析[A];中国动物遗传育种研究进展——第十五次全国动物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5 左波;熊远著;苏玉虹;邓昌彦;郑嵘;雷明刚;余雳;;利用24个微卫星进行猪数量性状座位定位及其遗传效应分析[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4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全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4年

6 孙艳萍;王建康;;选择基因型在数量性状基因定位中的应用[A];2009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7 韩学琴;金杰;刘海刚;鲍忠祥;李贵华;张德;何璐;袁理春;;麻疯树种质资源若干植物学数量性状评价指标探讨[A];云南省热带作物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于德良;丁君;常亚青;;不同地理群体虾夷扇贝数量性状的相关性与通径分析[A];2012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2年

9 尹佑明;黄敏仁;;林木遗传图谱构建和数量性状基因定位[A];面向21世纪的中国林木遗传育种——中国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第四届年会文集[C];1997年

10 刘淑华;刘连义;;利用数量性状系统遗传机理选育马铃薯高淀粉新品种的研究[A];2006年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驻鄂记者 钱忠军邋通讯员 金安江 范敬群;我国分离出控制水稻产量基因[N];文汇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政国;苦瓜杂种优势及其与遗传距离相关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2 张坤普;小麦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及数量性状基因定位[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3 刘志鹏;玉米12个农艺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及玉米氮响应相关基因的鉴定[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4 李煜;杜仲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与重要数量性状的分子标记[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5 牙森·沙力;西藏飞蝗数量性状及遗传特征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6 YASMEEN GUL;[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7 梁峻;虾夷扇贝养殖群体数量性状遗传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9年

8 吴克亮;猪数量性状经济重要性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4年

9 朱智宏;遗传分析方法和软件开发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2年

10 杨代刚;陆地棉双列杂交的遗传效应及表达谱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琳琳;不同棉花品种主要数量性状间的关系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9年

2 李芳玉;多数量性状的整体基因间交互作用统计推断方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3 郎咸业;林木数量性状基因位点复合区间作图法及软件开发[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4 冯建;甜瓜数量性状遗传及其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相关性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8年

5 陈健;舟山沿海单齿螺和锈凹螺生物学特性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3年

6 陈蕊红;辣椒杂种优势及其亲本选配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7 赵丽楠;一类计数型数量性状的区间定位[D];黑龙江大学;2011年

8 宋晓燕;苦瓜杂种优势及数量性状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9 罗晶;数量性状候选基因检测效率分析[D];东北农业大学;2004年

10 何海强;基于家系数据的遗传印记效应检验及合并遗传印记效应的关联分析方法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19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619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b9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