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穗行数、雄穗分枝数及叶片冠层结构性状的QTL定位
【学位单位】:四川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513
【部分图文】:
图 2-1 导入系 729 和 Mo17 的穗行数比较-1 The comparison of kernel row number between 729 and Mo17N 表示单株数,**表示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认导入系 729 含有 MT1 的导入片段位置和数目,从片段代换系所用的分子标记中选择分布于玉米基因标记(见附录 1)对导入系 729 进行基因型鉴定。结片段导入,分别位于第 2、3、6、8 和 9 染色体(如两个片段导入,Mo17 背景恢复率达到 90%。此外,是纯合 MT1 基因型外,其他的都是杂合基因型,所交后代 BC3F3群体用于 QTL 定位分析。
图 2-2 729 的全基因组导入片段Figure 2-2 The graphic genotype showing the introgression segments of 729黑色表示 Mo17 基因型,蓝色表示 MT1 基因型,红色表示杂合基因型。Black boxe in the graphical genotype represents the genomic segments from Mo17, blue boxrepresents genomic segments from MT1, red box means heterozygote2.2.2 qKRN2 的定位和遗传效应分析导入系 729 单株自交获得 BC3F3分离群体,包含 122 个单株,随后各个单株自交得到 BC3F3:4群体。利用鉴定基因型所得到的标记信息,同时在第 2 染色体短臂新加密了 12 个标记(见表 2-1),构建了第二染色体短臂的局部连锁图谱。利用 BC3F3单株穗行数表型数据进行 QTL 定位,在第二染色体短臂定位到1 个穗行数 QTL,命名为 qKRN2,基因组其他杂合区域并没检测到穗行数 QTL
图 2-3 BC3F3和 BC3F3:4群体中穗行数 QTL 定位Figure 2-3 QTL analysis in BC3F3and BC3F3:4population表 2-3 穗行数 QTL 定位结果Table 2-3 Parameters of the KRN QTL identified in BC3F3and BC3F3:4population群体 QTL 定位区间 LOD PVE(%) 加性效应A显性效应D显性度D/ABC3F3 qKRN2 M16-M17 11.44 37.4 0.80 -0.23 -0.28BC3F3:4qKRN2.1 M11-M13 9.78 31.76 0.49 -0.10 -0.20qKRN2.2 M17-M18 9.64 34.05 0.52 0.1 0.19为进一步对 qKRN2.1 和 qKRN2.2 位点进行研究,,我们将 BC3F3群体中的不同类型的交换单株经自交,同时借助分子标记选择,将这两个位点分离,发展为不同类型的 sub-NILs,具体分为 4 种类型:1)同时包含 qKRN2.1 和 qKRN2.2;2)只包含 qKRN2.1;3)只包含 qKRN2.2;4)只包含已知基因 zfl2。2016 年 6月和 2017 年 1 月分别河南农科院原阳基地和四川农业大学西双版纳基地两个环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富春;;召陵区夏玉米不抽雄穗的发生特点和防治措施[J];耕作与栽培;2012年02期
2 马玉胜;花期玉米雄穗粉代替麸皮饲喂肉仔鸡的效果[J];饲料研究;1997年12期
3 马玉胜;张照喜;黄如山;;日粮中添加花期玉米雄穗粉饲喂肉仔鸡的效果[J];中国农学通报;1997年02期
4 刘大文;玉米雄穗性状的遗传分析[J];玉米科学;1994年03期
5 王成;玉米增产新方法——去雄剪雄[J];新农业;1991年06期
6 高云霞,文丽萍,王振营,刘宝兰,叶志华,宋彦英;玉米雄穗抗螟性离体鉴定技术[J];植物保护;1991年03期
7 D.R.Pareddy;石春海;;玉米未成熟雄穗的离体培养[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87年04期
8 林木;;玉米去雄能增产[J];资源开发与保护;1987年02期
9 郭骁才,张玉玲;二倍体多年生类玉米及其种间杂种幼雄穗的离体培养 Ⅰ.不定芽的直接形成和植株再生[J];华北农学报;1988年04期
10 闫坤平;;玉米螟的防治[J];河南科技;1988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唐登国;玉米穗行数、雄穗分枝数及叶片冠层结构性状的QTL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2 陆昊;玉米雄穗发育状态自动观测中的图像理解与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8年
3 吴迅;玉米种质的遗传分化与雄穗相关性状的遗传基础解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6年
4 李亮;玉米雄穗响应干旱胁迫的主要代谢途径解析及耐旱SNAC基因筛选鉴别[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5 令狐晶晶;玉米籽粒类胡萝卜素相关产物和雄穗分枝数的遗传分析[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6 王锦江;制种玉米雄穗机械化抽取技术与装置研究[D];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2016年
7 吴鹏昊;玉米生物诱导单倍体雄穗育性恢复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8 钱创建;弱光导致玉米空杆的生理机制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9 翟立红;玉米冠根和雄穗中microRNA及Argonaute基因表达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10 王宝宝;结合大重组自交系群体和超高密度分子标记进行玉米重要农艺性状的QTL定位[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新河;玉米雄穗轴弯曲突变体的表型鉴定与基因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2 林静;玉米第二染色体雄穗分枝数主效QTLqTBN2-2的精细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18年
3 齐小芳;玉米9417雄穗形态学、生理学以及差异蛋白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陈玲;两个玉米雄穗大小候选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5 周燕;玉米光温敏无雄穗系植物激素含量动态变化的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董晓秋;一个玉米雄穗轴发育突变体的形态鉴定和基因初步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7 丁帅涛;光温敏无雄穗系玉米I17雄穗分化发育及杂种优势利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
8 白成银;玉米雄穗分枝数的QTL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13年
9 王迪;玉米花期及雄穗相关性状的QTL定位与遗传基础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10 陈正杰;玉米雄穗分枝数目数量遗传分析及QTL定位[D];四川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8913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891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