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白马湖农场不同种植方式对粳稻产量品质及生长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11-20 01:51
   水稻是世界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的种植方式是稻米生产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技术环节,适宜的种植方式可以获得稳定的产量、节约成本、增加效益。本研究以4个目前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粳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于白马湖农场研究手栽、机插、直播三种种植方式条件下产量品质及生长发育特征,结果如下:1.手栽、机插和直播三种方式中,手栽的稻米最终产量最高,机插次之,直播最低。三种种植方式的糙米率无显著差异,整精米率为手栽和机插极显著高于直播;三种种植方式的垩白率无显著差异、垩白度表现为极显著差异;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差异。2.手栽、机插、直播三种方式总生育期最长的是手栽方式,机插次之,直播最短,三种种植方式的全生育期差异主要体现在营养生长期。手栽方式的各个生育进程均提前于机插和直播,其中直播生育进程又落后于机插,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后期直播和机插水稻的生育进程加快。手栽和机插水稻的营养生长阶段和生殖生长阶段在全生育期中的比重相似,直播水稻与手栽和机插相比,营养生长阶段在全生育期中所占比重下降,生殖生长阶段比重上升。机插和直播温光利用不及手栽方式,差异主要体现在营养生长阶段。3.手栽、机插、直播方式在孕穗期和抽穗期的叶面积指数较拔节期和成熟期高,三种种植方式的有效叶面积率基本相仿,手栽的高效叶面积率最高,机插次之,直播最低。手栽、机插两种方式在拔节至成熟期间的干物质积累占整个生育期干物质积累的80%左右,直播方式占75%左右。手栽和直播收获指数相仿,机插的收获指数则显著的高于手栽和直播。4.分蘖期,直播方式的分蘖速度均高于手栽和机插,且高峰苗高于手栽和机插。直播茎蘖动态表现为大起大落型,成穗率为60.78%-62.04%,手栽和机插茎蘖动态较直播更为平缓,最终成穗率为70.39%-73.48%和75.17%-78.12%。整个生育过程中,直播的茎蘖数均最高,机插次之,手栽最低。5.直播方式的根长及根粗在拔节期和抽穗期,成熟期极显著的低于手栽和机插两种方式,但根数则显著高于手栽和机插方式。机插方式的根数、根长、根粗在各个时期均低于手栽方式。手栽方式的根系干重和地上部干重在水稻生育各个时期均显著或极显著的高于机插和直播方式,手栽的根冠比在拔节期和抽穗期极显著小于机插和直播方式,在成熟期三种种植方式的根冠比趋于一致。由此可见,机插和直播方式在产量、温光利用、干物质积累及根系发育等方面不及手栽方式,但分蘖性和稻米品质方面比手栽方式高或相近,具备高产潜力和优质基础。
【学位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511.2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研究现状
        1.2.1 不同种植方式对生育期和叶龄的影响
        1.2.2 不同种植方式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1.2.3 不同种植方式分蘖动态比较
        1.2.4 不同种植方式的根系差异
        1.2.5 不同种植方式产量构成的比较
        1.2.6 不同种植方式稻米品质的比较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
    2.2 试验设计
        2.2.1 基本情况
        2.2.2 小区设计与管理
    2.3 测定内容与方法
        2.3.1 产量构成要素
        2.3.2 生育进程和温光利用
        2.3.3 干物质和叶面积
        2.3.4 分蘖动态
        2.3.5 根系测定
        2.3.6 品质测定
    2.4 数据处理和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种植方式的产量及构成
    3.2 不同种植方式的米质比较
    3.3 不同种植方式的生育进程及温光利用率对比
    3.4 不同种植方式的干物质积累比较
    3.5 不同种植方式的茎蘖动态比较
    3.6 不同种植方式的根系比较
4. 小结与讨论
    4.1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对生育进程及温光利用有明显影响
    4.2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生长的影响
        4.2.1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干物质积累有明显差异
        4.2.2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茎蘖动态不同
        4.2.3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的根系生长特征不同
    4.3 水稻不同种植方式影响产量和稻米品质
参考文献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谭文建;汪平;;不同种植方式下玄参产量和品质的比较探究[J];农家参谋;2018年22期

2 张金才;;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研究[J];种子科技;2019年01期

3 刘成立;;不同种植方式对水稻生长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8年16期

4 罗治峰;崔宇佳;常晔;思旺阳;;玉米种植方式的发展趋势[J];北京农业;2016年03期

5 刘开智;;不同种植方式对太子参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农技服务;2014年10期

6 王林红;;利用碎枝机变废为宝[J];农业知识;2017年14期

7 方冬哲;宋鸿;;农田景观宜人价值经济补偿的概念与标准——基于农户种植方式对农田景观宜人价值的影响分析[J];当代经济;2013年02期

8 季岳松;郑林德;徐晓梅;;玉米新品种“沪紫黑糯1号”不同种植方式对比试验简报[J];上海农业科技;2009年02期

9 刘广义,邱长国,方子成,邢恩荣,高凤香;覆膜玉米种植方式的初步研究[J];辽宁农业科学;1995年05期

10 王世兰,王九超,王向东;麦棉两熟种植方式浅析[J];中国棉花;1991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李杰;不同种植方式水稻群体生产力与生态生理特征的研究[D];扬州大学;2011年

2 周昌明;地膜覆盖及种植方式对土壤水氮利用及夏玉米生长、产量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3 刘铁东;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光截获及光合特性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2年

4 董浩;灌溉和种植方式对小麦—玉米两熟农田作物耗水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5 周勋波;不同种植方式的农田水分利用及产量形成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6 于寒;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微生物及玉米生长特性的调控效应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沈铉智;白马湖农场不同种植方式对粳稻产量品质及生长的影响[D];扬州大学;2018年

2 姚静;不同种植方式下晚稻冠层高光谱特征及其生理参数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6年

3 钟雯雯;种植方式和施氮量对冬小麦光合生理特性及氮素利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4 汪润池;有机、常规种植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特性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5 乔俊芳;不同种植方式对冬小麦生理特性及耗水特点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6年

6 吕晓飞;不均衡种植方式对谷子光合特征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山西农业大学;2016年

7 刘丽华;有机种植方式对红壤性稻田水稻的生态环境效益[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8 许婷;不同种植方式及肥料处理对春小麦生长、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参数的影响[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9 曹丹;有机、常规种植方式下土壤特性定位监测及生物肥的调控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10 侯连涛;冬小麦不同覆盖物与种植方式的节水效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907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8907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ea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