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增密减氮对不同耐密性春玉米品种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4-17 00:26
【摘要】:合理的氮密运筹是提高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而不同耐密性春玉米品种对增密、减氮的响应存在差异。本试验采取密度×施肥量×品种三因素裂区试验,在6.0万株/hm~2(PD6.00)、8.25万株/hm~2(PD8.25)和10.5万株/hm~2(PD10.5)种植密度条件下,在追施氮(纯N)0kg/hm~2(N0)、150kg/hm~2(N1)和300kg/hm~2(N2)条件下,对强耐密品种华美1号、郑单958,弱耐密品种科河8号、农大108的生理特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如下:(1)增密减氮显著影响不同耐密性春玉米品种的产量,华美1号在PD10.5、N2条件下产量达到最大,为15.97t/hm~2;其他各品种均在PD8.25、N2条件下产量达最大,其中郑单958为16.51 t/hm~2,农大108为13.75 t/hm~2,科河8号为14.89 t/hm~2。增加种植密度后,弱耐密品种减产更为严重;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强耐密品种能获得较高产量。高密条件下,施氮量对各品种千粒重变化无显著影响,对穗粒数影响较大。(2)增加密度有利于强耐密品种群体干物质积累和氮素积累,弱耐密品种群体干物质积累随密度呈先增后降趋势,高密条件下其单株干物质减少量大于群体增加量,过量施氮影响茎叶干物质向籽粒转运,甚至引起干物质积累量的降低;强耐密品种表现出更高效的氮素转运和对籽粒的贡献率。(3)弱耐密品种在中低密条件下光合能力较强,与弱耐密品种相比,增密对强耐密品种光合能力影响较小,且在高密条件下过量施氮并不能显著提高强耐密品种光合能力,而在适量减氮条件下则可以实现在生育后期保持相对高的光合性能,更有利于干物质同化,为高产提供保障。(4)减施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各品种氮肥利用效率(NUE),弱耐密品种在增密后NUE显著降低。PD10.5、N1条件下,华美1号NUE为14.87kg/kg,郑单958为11.32kg/kg,科河8号为9.86kg/kg,农大108为7.28kg/kg;同时强耐密品种氮肥偏生产力(PFP_N)在高密、低氮条件下仍保持在100kg/kg左右,弱耐密品种则维持在80kg/kg左右。因此,密植条件下,选用耐密品种可以实现产量和NUE的协同提高。
【图文】:

技术路线图,技术路线,耐密性,增密


技术路线Fig.1Technologyroadmap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5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尚宗;王世伟;彭美祥;刘宁;孔金花;赵理;赵桂涛;;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干物质积累及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河北农业科学;2015年03期

2 侯云鹏;孔丽丽;李前;尹彩侠;秦裕波;杨建;于雷;张磊;谢佳贵;;不同施氮水平对春玉米氮素吸收、转运及产量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5年03期

3 黄亿;李廷轩;张锡洲;戢林;吴沂珀;;氮高效利用基因型大麦氮素转移及氮形态组分特征[J];中国农业科学;2015年06期

4 闫伟平;王一鸣;常莹;刘洋;曹梦可;谭国波;赵洪祥;张丽华;方向前;孟祥盟;孙宁;吴春胜;边少锋;;半干旱区玉米不同种植密度下光合特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年25期

5 葛均筑;李淑娅;钟新月;袁国印;徐莹;田少阳;曹凑贵;翟中兵;刘诗晴;展茗;赵明;;施氮量与地膜覆盖对长江中游春玉米产量性能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4年06期

6 王帅;韩晓日;战秀梅;杨劲峰;王月;刘轶飞;李娜;;氮肥水平对玉米灌浆期穗位叶光合功能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年02期

7 孙浒;张吉旺;靳立斌;;玉米高产与氮肥高效协同实现存在的问题及其途径[J];玉米科学;2014年01期

8 胡富亮;郭德林;高杰;路海东;张仁和;薛吉全;;种植密度对春玉米干物质、氮素积累与转运及产量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3年06期

9 曹胜彪;张吉旺;董树亭;刘鹏;赵斌;杨今胜;;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2年06期

10 王晓巍;马欣;周连仁;夏t@;戴建军;;施氮对玉米产量和氮素积累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J];玉米科学;2012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石德杨;高产夏玉米密植效应与耐密机理研究及其氮素调控[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2 魏珊珊;增密减氮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及生理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6年

3 王宜伦;超高产夏玉米氮肥运筹效应及其生理基础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永军;超高产夏玉米群体质量与个体生理功能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5 张智猛;氮水互作对不同类型玉米产量品质形成生理特性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余少波;玉米单交种氮肥利用效率及其杂种优势演进特性研究[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7年

2 陈晨;种植密度对玉米骨干自交系与衍生系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3 曹胜彪;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高产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4 王冬梅;不同氮效率玉米对氮素供应的农学和生物学响应机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302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6302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da0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