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炭和氮添加对白芨土壤养分、生物量及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
【图文】:
3 生物炭和氮添加对土壤养分的影响3.1 生物炭添加对土壤养分的影响3.1.1 生物炭添加对土壤 pH 和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土壤酸度可能会因为淋溶现象而降低,在盆栽试验过程中,定时定量的浇水,可能会降低土壤 pH 值,而生物炭添加具有改良土壤酸度的功能。通过对生物炭处理的白芨土壤酸度测定,结果如图 3-1(A)所示:C0 处理土壤 pH 值为 5.59±0.19,C处理土壤 pH 值为 5.62±0.06,C2 处理土壤 pH 值为 5.66±0.04,C3 处理土壤 pH 值为6.08±0.22。C1、C2 和 C3 处理均提高了土壤 pH 值,其中 C3 处理对土壤酸度影响显著,增幅为 9%。土壤酸度对土壤有机质分解过程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影响较大,,土壤酸度过酸或过碱均会抑制对土壤有机质有分解作用的微生物或酶的活性。通过测定土壤有机碳含量,结果如图 3-1(B)所示:C0 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为 7.85±0.63 g·kg-1,生物炭添加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显著,C1 和 C2 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不明显,C3 处理显著增加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幅为 33.64%。说明生物炭添加不仅可以改善土壤酸度环境,还可以增加土壤中有机碳含量,促进土壤碳氮循环过程。
3 生物炭和氮添加对土壤养分的影响为 3.12±0.59 mg·kg-1,全氮含量为 1.50±0.10 g·kg-1。生物炭添加对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影响差异显著,硝态氮含量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在 C3 处理下,显著增加了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增幅分别为 19%和 119%,而对土壤全氮含量影响不显著。说明生物炭添加,可能改变了土壤物理结构,增加了土壤通气性,加速了土壤硝化过程。铵态氮的增加说明在 C3 水平时,生物炭显著提高了土壤氮矿化过程,促进了土壤有效氮含量。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67.23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重庆;王晖;江小燕;黄荣;曹亦俊;;生物炭吸附重金属离子的研究进展[J];化工进展;2019年01期
2 杨德毅;吾建祥;潘明正;刘莉;虞冰;马婧妤;;施用不同生物炭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J];农业与技术;2019年02期
3 孙晓鹏;;生物炭的制备与应用研究[J];乡村科技;2019年02期
4 孔德国;周岭;李坷;张红美;;炭化时间对长、短绒棉基生物炭性能的影响[J];可再生能源;2017年10期
5 苗微;孟军;兰宇;韩晓日;陈温福;;陈化处理对稻壳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影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6 孙涛;朱新萍;李典鹏;顾祝禹;张佳喜;贾宏涛;;不同原料生物炭理化性质的对比分析[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7年06期
7 李佳燕;陈兰;喻婕;戴智强;张震;王娜;;生物炭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的研究进展[J];广州化工;2019年07期
8 蒋春燕;石凤丽;李英杰;田森林;;生物炭制备及其在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J];化工新型材料;2019年05期
9 宋婷婷;赖欣;王知文;方明;杨殿林;居学海;李洁;张贵龙;;不同原料生物炭对铵态氮的吸附性能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8年03期
10 唐行灿;陈金林;;生物炭对土壤理化和微生物性质影响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1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苹;潘波;焦杏春;;滇池底泥制备的生物炭对菲的吸附-解吸[A];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论坛2011暨第六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沈国清;;生物炭影响土壤生态系统功能的生物学机制[A];第六届全国环境化学大会暨环境科学仪器与分析仪器展览会摘要集[C];2011年
3 Tran Thi Bien Thuy;宋子腾;李振华;汤家庆;张绪;胡红青;;咖啡壳及其腐熟对生物炭修复红壤镉污染的影响[A];2019年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土壤化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9年
4 向淋;高瑞丽;付庆灵;朱俊;胡红青;;氧化生物炭的制备及其对铅的吸附[A];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摘要集[C];2018年
5 周健;陈氏边陲;胡红青;;4种生物炭对水稻田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效果的影响[A];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第二届山东省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7年
6 李荭荭;刘雨庭;陈炎辉;王尚礼;王明光;李云云;谢团辉;王果;;生物炭添加对镉、铅在土壤-水稻体系中迁移的影响[A];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第二届山东省土壤污染防控与修复技术研讨会摘要集[C];2017年
7 陈思慧;陈振焱;张亚平;许伟伟;任静华;沈凯;;铁基生物炭对镉污染农田土壤的修复作用研究[A];中国土壤学会土壤环境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暨农田土壤污染与修复研讨会摘要集[C];2018年
8 庄志成;王宜志;王兰;吕宏虹;唐景春;;生物炭在挥发性有机物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A];《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9年
9 王雅伦;孙秀云;王连军;;生物炭在土壤改良和修复中的应用[A];2018年全国环境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技术研讨会暨创新技术联盟中心筹备会论文集[C];2018年
10 王雅伦;李桥;赖佳;孙秀云;王连军;;生物炭在土壤改良和修复中的应用[A];2017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与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方 编译;生物炭功效也挑地[N];中国科学报;2017年
2 本报记者 徐佳倩;殷大伟 用生物炭技术改良低产田[N];黑龙江日报;2020年
3 本报记者 于险峰 李纯;生物炭产业亟须政策扶一把[N];农民日报;2018年
4 记者 葛传东;我省秸秆炭化还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N];辽宁日报;2017年
5 张宜军 本报记者 朱勤;用秸秆制成的生物炭肥 耐旱除虫增产[N];辽宁日报;2017年
6 记者 陈云芬;生物炭与作物健康栽培院士工作站挂牌[N];云南日报;2017年
7 本报记者 于险峰 张仁军;生物炭拓展秸秆还田新路径[N];农民日报;2017年
8 于险峰 张仁军;生物炭拓宽秸秆还田新路径[N];山东科技报;2017年
9 本报记者 刘霞;生物炭能否给地球降降温?[N];科技日报;2009年
10 记者 李瑞林 通讯员 程晓云;遂昌竹炭赢得国际赞誉[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平;生物炭基肥中多环芳烃检测及其在土壤-作物系统中的迁移规律[D];上海交通大学;2016年
2 杨帆;生物炭—土壤矿物质界面行为及其对碳稳定性影响机制[D];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
3 马少强;生物炭对Cu~(2+)和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的吸附作用研究:粒径和老化作用的影响[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年
4 李婷;有序结构的生物炭功能材料在生物医学和环境领域的应用[D];南昌大学;2019年
5 王燕;不同来源生物炭的特性及去除溶液中重金属离子的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年
6 韩瑛;冻融与生物炭添加对黑土磷素有效性的影响[D];东北林业大学;2019年
7 阎海涛;生物炭对植烟褐土的改良效应及其微生态机理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8年
8 范方宇;玉米秸秆水热炭化和热解法制备生物炭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7年
9 周莉;生物炭—纳米二氧化锰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对水体铜镉的去除性能与机制[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10 袁s
本文编号:26472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647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