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密度调控对北方优质粳稻产量和品质协同的影响
【图文】:
N1D2M1 7419.10±273.30d 603.33±30.55c 84.97±5.05cd 87.37±3.75b 23.62±0.87不同处理对辽粳 401 产量的影响(见图 1)辽粳 401 在高肥低密运筹模式为 M1 条件下,产量显著高于同等栽培密度和施氮量的 M2 处理。可以据此减少栽培密度,此提高辽粳 401 这类品种的种植效率。
图 2.不同处理对沈农 15256 产量的影响Figure 2. Effect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the yield of Shennong 15256.4 2018 年品质比较根据方差分析得到表 14,可以发现品种对其食味品质,直链淀粉含量,和平衡度都有极显著影响。而施氮量则对食味品质中除直链淀粉含量没对于其他品质性状都有极显著影响。栽培密度对稻米的蛋白质含量有极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11.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晨;黄操军;刘金明;韩东来;;螺旋升运式谷物产量传感器试验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8年05期
2 秦月秋;;花生果针构造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山东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年01期
3 孙月轩,朱礼祥;玉米株高整齐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简报[J];作物杂志;1988年01期
4 董树亭;小麦光合作用与产量关系的研究进展[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04期
5 孙德营;胡新;孟昭设;侯天奇;徐修志;程玉山;;商丘地区气象因素与冬小麦生态、产量关系的研究[J];河南农业科学;1988年09期
6 谷崇光;陈幼源;许启新;;恢复次数和甜椒产量关系的初步探讨[J];上海蔬菜;1988年02期
7 周若寄,郭莹;再生稻栽培技术与产量关系探讨[J];福建农业科技;1989年03期
8 谭克清;山区小麦密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J];作物研究;1989年03期
9 谢罗乃;林举定;;气候因子与腰果生长、产量关系初步分析[J];中国农业气象;1989年02期
10 郑元梅,童川拉,唐兆秀;枝豆不同时期施肥与产量关系[J];福建农业科技;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董天浴;苏桂芳;;蒜套棉密度与产量关系研究[A];山东省棉花学会第五届代表大会、山东省优质棉基地建设管理协会第三届代表大会论文汇编[C];2006年
2 尹兆友;江继发;卜建英;钱之云;李吉树;梁华金;唐淑菊;;华安3号不同密度、施氮量与产量关系的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3 邵义祥;白书坪;蒲先奇;毕书增;;牛肝、胆囊粘膜超微结构和牛黄形成及产量关系研究[A];中国动物学会全国显微与亚显微形态科学分会第十次形态科学与显微注射技术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4 柳家友;张运栋;;玉米叶向值、叶片面积与产量关系的研究(简报)[A];第一届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作物生理学术会文集[C];1993年
5 徐宁生;张磊;潘哲超;隋启君;;马铃薯新品种“云薯401”产量与肥料关系研究[A];马铃薯产业与脱贫攻坚(2018)[C];2018年
6 洪超;翟园;李武龙;杨恒博;刘丽娟;;沈阳地区旱田植被指数变化与产量关系的研究[A];第32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5 提升气象为农服务能力,保障农业提质增效[C];2015年
7 孙锐;朱平;王志敏;丛艳霞;勾玲;方立锋;赵明;;春玉米叶面积系数动态特征参数及其与产量关系[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陈小荣;钟蕾;左清凡;;两系杂交水稻抽穗结实期持水量和叶绿素含量的动态变化及其与产量关系的研究[A];2005年全国植物逆境生理与分子生物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9 曲明山;贺建德;廖洪;赵永志;;北京市玉米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研究与完善[A];200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新湖期货研究所 詹啸 吴秋娟 苗瑾;农产品定价权与产量关系探究[N];期货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郎有忠;水稻高产株型有关重要性状的产量生理研究[D];扬州大学;2004年
2 刘艳阳;不同地力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精确施氮参数影响的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3 曹寒冰;基于降水和产量的黄土高原旱地小麦施肥调控[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晓琳;氮肥密度调控对北方优质粳稻产量和品质协同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9年
2 陈伟;不同玉米—辣椒套作组合下光分布特征及对产量的影响[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3 宋挚;寒地稻田土壤供氮特性及供氮与产量的关系[D];东北农业大学;2017年
4 于国宜;不同结荚习性大豆品种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D];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26540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654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