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对粳稻生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0 08:30
【摘要】:小麦秸秆还田对稻田的土壤结构及肥力、干物质生产与分配、微生物特性、农田生态和水稻产量等有重要影响。本试验选用常规粳稻徐稻5号和杂交粳稻品种9优418为试验品种,设置了12个处理,每个处理种植3个重复,研究秸秆还田对粳稻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干物质生产与分配的影响,为小麦秸秆还田技术在粳稻生产上应用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对粳稻株高和茎蘖动态的影响:常规粳稻在不施氮条件下,半量还田株高和茎蘖数降低不显著,全量还田株高降低显著,茎蘖数前期降低显著,后期不显著;在施氮条件下,两个还田处理株高均较对照降低显著,半量还田茎蘖数下降不显著,全量还田茎蘖数下降达极显著水平。杂交粳稻在不施氮条件下,两个还田处理,株高和茎蘖数降低不显著,还田条件下,株高前期降低显著,后期不显著;半量还田条件下,茎蘖数降低显著,全量还田茎蘖降低不显著。2.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对水稻产量及构成的影响:⑴常规粳稻2个对照和4个秸秆还田处理,以施氮和半量还田处理产量最高,全量还田较施氮条件对照减产不显著,因半量还田造成秸秆还田处理困难,全量秸秆还田是可行的。杂交粳稻2个对照和4个秸秆还田处理,以施氮水平对照产量最高,施肥条件下的秸秆还田处理减产不显著,全量还田对杂交粳稻是可行的。⑵常规粳稻在不施氮情况下,半量还田后产量构成因素较对照增加或减少不显著。全量还田条件下,单位面积穗数较对照降低,差异显著,其它产量构成因素较对照增加或减少不显著。在施氮条件下,半量或全量还田产量构成因素较对照增加或减少不显著。⑶杂交粳稻在不施氮条件下,半量还田或全量还田后产量构成因素较对照增加或减少不显著。施氮条件下,半量还田产量构成因素较对照增加或减少不显著。全量还田每穗颖花数增加达显著水平,其它较对照增加或减少不显著。3.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对粳稻干物重的影响常规粳稻在不施氮条件下,半量还田后干物质抽穗期增加不显著,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全量还田后,干物质重量抽穗期没有变化,成熟期下降显著。在施氮条件下,半量还田干物质重量抽穗期显著增加,成熟期增加不显著;全量还田后干物质重量抽穗期显著增加,成熟期下降不显著。4.秸秆还田和氮肥施用对粳稻全株物质分配的影响常规粳稻在不施氮条件下,半量或全量还田后,总叶、茎鞘、穗部和根部的物质积累没有显著变化;施氮条件下,半量还田总叶部位的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其它部位增加或减少不显著;全量还田后,总叶、茎鞘、穗部和根部的物质积累没有显著变化。杂交粳稻在不施氮条件下,半量或全量还田后,总叶和叶鞘的干物质重量增加,不显著,穗部干物质积累增加不显著,根部干物质半量条件下减少不显著,全量条件下增加,不显著。有氮条件下,半量或全量还田后,总叶、叶鞘干物重减少,不显著,穗部和根部干物重增加,不显著。
【图文】:

株高,秸秆还田,施氮肥,粳稻


由图 1 和表 2。结果显示,常规粳稻和杂交粳稻株高均随生育期逐渐增加,其中常规粳稻到 8 月 20 号左右稳定,而杂交粳稻株高仍有增加趋势,说明杂交粳稻较常规粳稻抽穗期延后。从各处理来看,生育前期,在半量秸秆还田的条件下,两水稻品种株高虽有所降低,但差异多未达显著水平;在全量还田条件下,常规粳稻 6 月 26 日、7 月 8 日、7 月 22 日、8 月 5 日、8 月 20 日的株高较对照分别下降 3.2%、4.1%、2.1%、3.2%和 2.1%,且均达显著以上水平,,杂交粳稻前三个期株高分别下降 11.2%、6.6%和 4.0%,均达极显著水平。表 3 不施氮肥条件下不同秸秆还田处理对不同粳稻株高动态影响的显著性分析注:“-”表示没有相关数据,“**”表示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示差异达显著水平,“ns”表示差异不日期 6/26 7/8 7/22 8/5 8/20 9/2CK1- - - - - -R1F0S1ns ns ns ns ns **R1F0S2* * * ** * nsCK2- - - - - -R2FOS1* * ns ns * nsR2F0S2** ** ** ns ns ns

秸秆还田,粳稻,株高,施氮肥


图 2 施氮肥的条件下不同量秸秆还田对粳稻株高动态的影响表 4 施氮肥条件下不同秸秆还田处理对不同粳稻株高动态影响的显著性分析日期 6/26 7/8 7/22 8/5 8/20 9/2CK3- - - - - -R1F1S1** ** ** ** ** **R1F1S2** ** ** ** * *CK4- - - - - -R2F1S1** * ** ns ns nsR2F1S2** ** * ns ns ns注:“-”表示没有相关数据,“**”表示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表示差异达显著水平,“ns”表示差异不显著(两处理均与对照比较),下同。3.1.3 品种、施氮量和秸秆还田用量的互作对粳稻株高动态的影响品种、施氮量和秸秆还田用量的互作对粳稻株高的影响见表 3。结果显示,除 9 月 2 日还田量外,品种、施氮量和秸秆还田量均对水稻株高有极显著的影响。当其中两者共同作用,尤其是当品种与还田量、肥料与还田量互作时,其对水稻株高的影响明显减少。在三者共同作用下,其对株高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说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511.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汪耀明;庞再明;王崇霞;金小书;;秸秆还田与氮肥管理对水稻品质及产量的影响[J];农技服务;2014年12期

2 何虎;吴建富;曾研华;胡凯;黄山;曾勇军;潘晓华;石庆华;;稻草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双季晚稻产量及其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4年04期

3 张武益;朱利群;王伟;张政文;卞新民;;不同灌溉方式和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的影响[J];作物杂志;2014年02期

4 谢仁康;张文杰;孔祥英;殷朝珍;宋早芹;刘勇军;;全量麦草还田氮肥不同运筹方式对武运粳23号生育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4年01期

5 朱齐超;朱金龙;危常州;宁小雄;李美宁;赵红华;张书捷;;不同施氮水平对膜下滴灌水稻干物质积累和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J];新疆农业科学;2013年03期

6 陈家彬;林纲;赵德明;江青山;贺兵;李云武;张杰;王峰;杨从金;;不同施氮量对水稻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21期

7 闫超;刁晓林;葛慧玲;王晓伟;马春梅;龚振平;;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溶液养分与酶活性的影响[J];土壤通报;2012年05期

8 季陆鹰;葛胜;郭静;杨武广;朱伟;;作物秸秆还田的存在问题及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12年06期

9 杨滨娟;钱海燕;黄国勤;樊哲文;方豫;;秸秆还田及其研究进展[J];农学学报;2012年05期

10 胡茂辉;张海清;;不同种植模式下秸秆还田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J];江西农业学报;2012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正伟;施氮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657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657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ce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