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钩藤总生物碱积累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12 01:13
【摘要】:钩藤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生物碱是其主要药效成分,环境条件与生长年限对其药材品质有着重要影响。基于此,本研究以不同种植地区、不同生长年限的钩藤为试验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总生物碱组织化学定位及含量测定方法,探究钩藤总生物碱的积累规律。通过研究钩藤营养器官结构、总生物碱分布、总生物碱含量动态变化以及温度、降水量、海拔高度和土壤对钩藤总生物碱积累的影响,以确定钩藤药材采收部位及适宜采收时期。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取钩藤营养器官,通过石蜡切片、组织化学定位方法及酸性染料比色法,研究钩藤营养器官的组织结构、总生物碱分布及含量。结果表明:钩藤根的次生结构发达,主要由周皮及维管柱组成,其韧皮射线呈明显的喇叭口状;茎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构成,且维管射线排列整齐,表皮含有少量叶绿体;叶片由表皮、叶肉细胞和叶脉组成,叶肉细胞分化为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叶脉次生结构不发达;钩是由枝变态发育而来,解剖结构与茎相同。钩藤总生物碱的组织化学定位显示,钩藤全株均有生物碱分布,根中主要分布在次生韧皮部及次生木质部,茎和钩中主要分布在韧皮部、木质部及皮层薄壁细胞,叶中主要分布在韧皮部、木质部及叶肉细胞;根、茎中各结构总生物碱含量平均值均表现为韧皮部木质部。2、取不同生长年限钩藤地上部营养器官,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钩藤总生物碱,通过其动态变化趋势揭示总生物碱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钩藤地上部营养器官总生物碱含量峰值主要集中在6~9月及11月,3~12月总生物碱含量平均值表现为主茎侧枝钩叶;钩藤地上部营养器官中总生物碱积累规律在营养生长期表现为逐渐升高,在生殖生长的中、晚期则呈降低趋势。3、取不同种植基地三年生钩藤地上部营养器官,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钩藤总生物碱,探讨生长环境对总生物碱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钩藤不同种植基地温度与降水量变化趋势相同,均为先上升后下降;各种植基地土壤肥力为长顺基地丹寨基地花溪基地平坝基地;各种植基地海拔高度分别为长顺基地1020~1070 m、丹寨基地820~830 m、花溪基地1145~1160 m和平坝基地1230~1240 m;各种植基地的钩藤主茎中总生物碱含量年平均值大小依次为长顺基地丹寨基地花溪基地平坝基地,侧枝中总生物碱含量年平均值大小依次为长顺基地平坝基地花溪基地丹寨基地,叶和钩中总生物碱含量年平均值大小依次为丹寨基地花溪基地长顺基地平坝基地。总体上看,钩藤总生物碱积累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且适宜在海拔800 m~1100 m、温度为11℃~25℃、年均降水量约为130 mm、土壤肥力较好的地区种植。
【图文】:

总生物碱,钩藤


(1-a×200、1-b×100、1-c×100、1-d×100、1-e×200、1-f×40、1-g×100;2-a×200、2-b×100、2-c×1002-d×100、2-e×100、2-f×200、2-g×200;3-a×100、3-b×200、3-c×100、3-d×200、3-e×200、3-f×403-g×100)图 2-3B 钩藤茎总生物碱积累规律Figure 2-3B Accumulation of total alkaloids in stems of U. rhynchophylla2.2.3 叶中总生物碱的分布规律三年生钩藤叶中总生物碱积累情况(图 2-3 C):6~7 月,韧皮部、木质部和叶肉细

总生物碱,钩藤,橘黄色


(1-a×100、1-b×100、1-c×100、1-d×100、1-e×100、1-f×100、1-g×100;2-a×100、2-b×100、2-c×1002-d×100、2-e×100、2-f×100、2-g×200;3-a×100、3-b×100、3-c×100、3-d×100、3-e×100、3-f×100、3-g×100)图 2-3C 钩藤叶总生物碱积累规律Figure 2-3C Accumulation of total alkaloids in leaves of U. rhynchophylla2.2.4 钩中总生物碱的分布规律三年生钩藤钩中总生物碱积累情况(图 2-3 D):6 月,韧皮部、木质部和皮层薄壁细胞均有橘黄色总生物碱沉淀分布;7~12 月,,橘黄色沉淀在钩中分布结构并未出现改
【学位授予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67.23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莹;;钩藤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04期

2 王春雷;刘洁榧;楼璐璐;侯桂兰;石森林;;马钱子散中马钱子总生物碱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5年10期

3 刘芳;张浩;青琳森;武勇;;峨眉黄连根茎生物量积累及生物碱类成分的动态变化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5年09期

4 吴伟明;李志峰;欧阳辉;许燕;何明珍;陈杰;冯育林;杨世林;;钩藤化学成分分析[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年18期

5 刘诗雅;张明生;高晓峰;刘贵贤;韦红边;吕享;;光照强度对狐臭柴叶片形态与结构的影响[J];贵州农业科学;2015年06期

6 杨吉刚;高凯悦;吉志超;廖海民;;杠板归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5年02期

7 徐东升;高言明;杨春;叶世芸;林昌虎;梁婷;吴明花;唐才林;;贵州钩藤总生物碱含量测定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5年02期

8 崔桂琴;查雨锋;王克英;;黔产钩藤药材茎枝和叶的HPLC指纹图谱比较[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年21期

9 昝丽霞;徐皓;赵桦;李会宁;;盾叶薯蓣根状茎中皂苷的组织化学定位及含量测定[J];湖北农业科学;2014年13期

10 宋欣o

本文编号:26593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6593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cd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