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转TαDREB3α基因大豆品系的耐碱性鉴定

发布时间:2020-05-12 19:26
【摘要】:近几年土壤盐碱化是世界性问题,在该土壤上种植普通品种大豆,出现抗性弱、产量低、品质差等问题。针对该问题本课题拟从提高大豆耐碱性出发。首先,对普通大豆品种(东农50)在芽期、苗期和开花期用不同浓度的NaHCO_3和Na_2CO_3碱溶液进行胁迫处理,筛选出每个时期东农50大豆的临界浓度范围;然后依据上述各时期筛选出的临界浓度范围,对东农50大豆(非转基因)和TαDREB3α转基因大豆在不同时期进行耐碱性分析。主要研究如下:(1)在芽期、苗期、开花期,通过对栽培大豆东农50,在不同浓度的碱胁迫下,对各个生理指标的测定,筛选出适宜的碱浓度范围。依据芽期筛选的碱浓度范围,采用培养皿培养的方法,对转入耐碱基因TαDREB3α大豆和东农50进行不同浓度NaHCO_3和Na_2CO_3胁迫处理,测定发芽率、发芽势、主根长和侧根数等指标。研究发现,随NaHCO_3和Na_2CO_3溶液浓度的增加,发芽势、发芽率、主根长和侧根数均呈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且转基因大豆均显著高于东农50。其中转基因品系564-1-1的各指标与对照差异最大,表现出的耐碱性最强。结果表明,转入耐碱基因TαDREB3α,可使大豆耐碱性得到显著提高。(2)依据上述苗期和开花期筛选出的碱浓度范围,采用土与蛭石(1:3)混配的培养方法,对东农50大豆和转基因大豆进行NaHCO_3和Na_2CO_3胁迫处理,测定东农50大豆和转基因大豆在株高、叶面积、叶绿素含量、鲜重、干重、相对电导率,以及丙二醛、可溶性蛋白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相关耐碱性的生理指标。研究发现,转基因和对照的株高、叶面积、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均随碱浓度的增加呈现先不变后显著降低的趋势,转基因品系的各指标高于对照(P0.05)。而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则呈现先不变后显著增加的趋势,转基因品系的各指标低于对照(P0.05)。其中转基因品系564-1-1的各指标与对照差异最大,表现出的耐碱性最强。结果表明,转入耐碱TαDREB3α基因,可使转基因大豆的耐碱性明显高于非转基因大豆。(3)为对比东农50和转基因大豆在完整生长时期的差异,采用在pH 8.9的碱性土壤中种植。研究发现,东农50在苗期和开花期受到的迫害程度明显高于转基因大豆。其株高、叶绿素含量和干鲜重显著低于转基因大豆,而相对电导率明显高于转基因大豆。长至成株期时,转基因大豆在株高、主茎节数、分枝数、单株荚数、粒数、百粒数和百粒重及理论产量上均显著高于东农50大豆(P0.05)。其中转基因品系564-1-1的各指标与对照差异最大,表现出的耐碱性最强。说明转入耐碱基因后,可以改良并利用碱性土地,提高大豆抗性,增加大豆产量。
【图文】:

技术路线图


技术路线图

碱胁迫,大豆种子,发芽势,溶液浓度


图 3-1 碱胁迫对东农 50 大豆种子发芽势的影响Fig. 3-1 Effect of alkaline stress on germination potential of 东农 50 soybean seeds种子的发芽势是衡量碱胁迫下种子胚乳活力以及幼苗整齐度的指标。由图 3-1 可知,aHCO3和 Na2CO3溶液浓度的增加,,东农 50 大豆种子发芽势呈显著降低的趋势(P<0.05) NaHCO3和 Na2CO3溶液浓度在 0 mmol/L 时,东农 50 大豆种子发芽势分别为 62.60 1.3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6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慧;王思明;;相对优势地位的转变:中美大豆发展比较研究[J];中国农史;2018年05期

2 曲径;刘国伟;叶晓婷;;有机大豆营养特征最健康[J];环境与生活;2016年11期

3 罗教芬;尹光初;雷勃钧;王剑;芦翠华;;栽培大豆与近缘野生种杂交(F_1)部分遗传的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1987年02期

4 张开旺;尹光初;;大豆属种间杂交研究的某些新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1987年06期

5 林子祥;;提高间作大豆产量的技术措施[J];四川农业科技;1988年03期

6 隋德志;王连铮;尹光初;雷勃君;;大豆组织培养再生植株研究的进展[J];黑龙江农业科学;1988年02期

7 常汝镇;国内外大豆遗传资源的搜集、研究和利用[J];大豆科学;1989年01期

8 尹光初;大豆遗传和遗传工程研究获得新进展[J];大豆科学;1989年03期

9 雷勃钧,王连铮,尹光初,卢翠华,钱华,王树林,周思君,张开旺,王岚,邵启全,李安生,蒋兴惃;A281菌系对大豆属致瘤效果的初步研究[J];大豆科学;1989年04期

10 ;大豆科学 第8卷 总目录[J];大豆科学;198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申;鲍男;秦贵信;姜海龙;;吉林地区大豆营养价值分析[A];2016东北养猪论坛论文集[C];2016年

2 东惠茹;孙军明;丁安林;常汝镇;;大豆异黄酮的开发利用[A];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全国第二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大豆的生理特征[N];河北农民报;2017年

2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 陈雪香;黄河中下游大豆起源历程中的人工选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张卓;基于玉米大豆轮作模式的大豆精密播种技术研究及配套耕播机设计[D];吉林大学;2019年

2 聂颖;抗盐碱转BADH基因大豆对根系分泌物及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8年

3 王文森;基于叶绿素荧光动力学的大豆干旱/NaCl胁迫影响分析[D];沈阳农业大学;2018年

4 高乐;中国大豆广适品种SMV抗性的时空演变分析及CRISPR/Cas9介导的抗性基因编辑[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5 刘海坤;农杆菌介导大豆高效遗传转化及热激控制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的去除[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年

6 乞永艳;大豆子叶异黄酮类次生代谢物的诱导及其微粒体部分蛋白的初步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5年

7 张治安;吉林省大豆品种遗传改良中光合特性和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8 张涛;盐生和中生大豆属植物的结构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佳琪;转TαDREB3α基因大豆品系的耐碱性鉴定[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2 张鑫;大豆天隆一号突变体库及CRISPR/Cas9技术平台的初步构建[D];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3 姜浩;大豆干旱胁迫的水氮利用及不同水文年型的灌溉制度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4 杨岚;热处理强度对大豆蛋白凝胶性质的影响及机制初探[D];江南大学;2018年

5 李海纳;大豆抗病毒基因NL(G12g132200)的筛选鉴定及功能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8年

6 郭阳鑫;大豆叶柄离体再生体系初探与胚尖体系转GmBZL2*基因的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7年

7 赵冬;夏大豆涡豆6号品种选育与栽培技术及耐热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8年

8 张莹;GmWRI1基因在大豆中的表达及功能初步分析[D];吉林农业大学;2018年

9 魏孟辉;基于物理特性的大豆品质评价技术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7年

10 章梦颖;栽培大豆特征性功能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起源进化[D];南昌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6607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6607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28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