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氮肥施用次数与缓释肥对油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
【图文】:
图 3-1 不同施肥处理对油菜株高的影响Fig.3-1 Effects of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on plant height of rapeseed3.2.2 对油菜根颈粗的影响油菜根颈粗随着播后天数增加而增加。缓释肥、炭基肥和一次施肥的根颈粗要显著大于分次施肥。各施肥处理的根颈粗规律为炭基肥>缓释肥>一次施肥>二次施肥>三次施肥>四次施肥(图 3-2)。2016-2017 年盆栽试验表明,圣光 127 成熟期(4 月 27 日)不施肥、缓释肥、一次施肥、二次施肥、三次施肥、四次施肥的根颈粗分别为 7.67、14.55、14.15、12.54、12.06、11.83mm,,其中缓释肥比一次施肥大 0.40mm,比一次施肥提高了 2.83%四次施肥比一次施肥小 2.33mm,根颈粗降低了 16.47%。华油杂 9 号成熟期(5 月1 日)不施肥、缓释肥、一次施肥、二次施肥、三次施肥、四次施肥的根颈粗分别为 8.8、15.26、14.54、12.48、14.21、11.85mm,其中缓释肥比一次施肥大 0.72mm,
不同氮肥施用次数与缓释肥对油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2017-2018 年盆栽试验,成熟期(4 月 29 日),华油杂 9 号不施肥、缓释、一次施肥、二次施肥、三次施肥、四次施肥的根颈粗分别为 12.37、1、17.8、16.82、16.78、16.25mm。缓释肥较一次施肥大 0.55mm,提高了 3.肥较一次施肥大 0.11mm,提高了 0.62%。分次施肥随着施肥次数的增多变小,其中四次施肥的根颈粗最小,比一次施肥小 1.55mm,降低了 8.-2018 年大田试验,成熟期(4 月 30 日),华油杂 9 号不施肥、缓释肥、炭施肥、二次施肥、三次施肥、四次施肥的根颈粗分别为 7.03、12.35、1、11.96、11.68、11.19mm,其中缓释肥、炭基肥比一次施肥分别大 0.32、0.52提高 2.66%、4.32%。分次施肥中四次施肥的根颈比一次施肥小 0.84mm。综上分析,缓释肥比一次施肥根颈粗增大 2.66%-4.95%,炭基肥比一次增大 0.62%-4.32%,分次施肥比一次施肥根颈粗缩短 6.98%-18.50%。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65.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辜爱生;傅跃进;叶惠娟;王宝强;方永深;;建德市油菜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杭州农业科技;1999年03期
2 陈云飞;冯中朝;杜为公;;基于双重目标的油菜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以湖北省342户调研农户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8年24期
3 汪波;刘姝;甘丽;张哲;郭安国;熊明清;杨华;郭妮妮;蒯婕;傅廷栋;周广生;;油菜多功能利用技术模式[J];长江蔬菜;2019年06期
4 廖克厚;;油菜多元化绿色增效栽培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策略[J];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12期
5 徐海;;油菜全程机械化的应用与关键技术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8年06期
6 陈其鲜;崔小茹;;甘肃油菜“一菜多用”技术应用现状问题及对策[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7年24期
7 金新华;;青海省油菜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治措施[J];农业工程;2018年03期
8 杨清坡;刘万才;黄冲;;近10年油菜主要病虫害发生危害情况的统计和分析[J];植物保护;2018年03期
9 刘建珍;包青龙;;油菜机械栽培技术及主要病虫害防治[J];农业工程技术;2018年05期
10 宗国庆;肖平义;徐远红;;油菜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书芬;朱家成;文雁成;王建平;曹金华;何俊平;蔡东芳;赵磊;王东国;胡坤;;河南省油菜科学研究进展[A];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C];2018年
2 张皓;田展;杨捷;李军;赵瑞;辛跳儿;;气候变化影响下长江流域油菜产量模拟初步研究[A];第28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气象与现代农业[C];2011年
3 秦光蔚;辛海宁;周祥;朱军;;硫对油菜产量和抗逆性的影响[A];江苏土壤肥料科学与农业环境[C];2004年
4 姚建国;;简阳市油菜“3414”肥料效果初报[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中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忠松;;不同用途油菜对品种特性的基本要求[A];2017年湖南省作物学会论文汇编集[C];2017年
6 鞠英芹;杨霏云;马德栗;朱晓炜;罗蒋梅;李文科;;江淮地区油菜渍害的时空分析[A];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5 气候变暖背景下干旱灾害形成机制变化与监测预测及其影响评估[C];2018年
7 张耀文;赵小光;关周博;王学芳;侯君利;田建华;李殿荣;卢庆陶;卢从明;;油菜高光效育种的难点及解决策略[A];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C];2018年
8 冷博峰;冯中朝;周晓时;李谷成;刘成;;蜂农授粉对油菜产量的技术经济影响与区域差异[A];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C];2018年
9 ;成就卓越 桃李满园[A];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作物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综述与摘要集[C];2018年
10 刘志雄;刘凯文;苏荣瑞;秦鹏程;万素琴;;CLDAS资料在湖北省油菜湿渍害监测中的应用[A];第34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2 提升气象科技水平,保障农业减灾增效论文集[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丹丹;“绿色”油菜前景“灿烂”[N];农民日报;2019年
2 本报记者 田豆豆;油菜院士的六件套[N];人民日报;2019年
3 记者 乐明凯;“油菜基因超市”开放共享种质资源[N];农民日报;2019年
4 记者 何红卫 乐明凯;湖北三年推广油菜技术“345”模式过千万亩[N];农民日报;2019年
5 梁文;池州油菜喜获丰收 总产7.3万吨增长6.4%[N];粮油市场报;2019年
6 本报记者 赵雪;油菜多元化发展产业不再单一[N];江苏农业科技报;2019年
7 林琳;油菜喜磷肥 施用宜趁早[N];农业科技报;2019年
8 通讯员 陈文;我市油菜喜获丰收[N];池州日报;2019年
9 余宏章;油菜增产及时预防菌核病[N];农资导报;2018年
10 蒋佐升 本报记者 赵宇恒;油菜盈利空间还有哪些?[N];农民日报;201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倪绯;不同农艺措施对油菜角果碳氮代谢与油脂积累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2 王直新;油菜核不育材料7365A恢复基因Bnams4~a的功能验证[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3 SHAHBAZ KHAN;提高油菜产量及减少倒伏损失的栽培措施[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4 Sundus Zafar;利用遗传工程的方法提高油菜油的品质和过量表达外源热休克蛋白减少因逆境造成的油菜产量损失[D];江苏大学;2019年
5 赵艳茹;核盘菌侵染油菜早期光谱诊断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8年
6 郑卓;新疆野生油菜的利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7 胡立勇;油菜品质形成的生理生态基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8 王茂林;油菜(Brassica napus L)矮秆和无花瓣突变体的创制、遗传及优质杂交油菜选育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史卫东;油菜开花时间变异分析和拟南芥晚开花突变体鉴定与基因克隆[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10 年夫照;甘蓝型油菜的硼高效生理基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吴文华;基于图像的油菜表型参数测量方法研究[D];浙江大学;2019年
2 杨旭燕;宁夏引黄灌区绿肥油菜培肥土壤试验研究[D];宁夏大学;2019年
3 王玲;油菜光合面积指数消长变化及高产群体指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4 陈雅慧;油菜萌发期耐淹性种质资源筛选与遗传机制解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5 高雯晗;无人机载遥感数据估测油菜长势参数方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6 李小勇;稻油轮作周年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形成影响机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7 陈芳;不同氮肥施用次数与缓释肥对油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9年
8 宋楚崴;施氮水平和花期渍水胁迫对油菜产量形成的影响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9 刘森;西藏油菜种质资源耐盐性比较与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7年
10 李丹妮;陕西汉中油菜机械化直播技术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6623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662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