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小麦优化播种方式的增产机制及氮肥调控研究
【图文】:
国土壤分类标准属于石灰性褐土。冬小麦和玉米是主要的种植作物,冬小麦于10月中逡逑上旬种植至第二年6月上旬收获,玉米于6月中下旬种植,同年10月上旬收获。该试逡逑验点2016—2017年降水量见图1,土壤基础肥力见表1。逡逑90邋|逦84t4逦1逡逑80邋r逡逑百70逡逑54.6逡逑J逦雨逦39邋1逡逑111逡逑n逡逑10邋W■逦■逡逑SS-WS逦WS-JS逦JS-AS逦AS-MS逡逑各生育阶段Growth邋stages逡逑图1邋2016-2017年闻喜试验点降水置逡逑Fig.l邋Precipitation邋in邋the邋growth邋stages邋at邋Wenxi邋in邋2016-2017逡逑注:播种一越冬:SS-WS,邋sowing邋stage邋to邋wintering邋stage;越冬一拔节:WS-JS,邋wintering邋stage邋to邋jointing邋stage;拔节一开逡逑花:JS-AS,邋jointing邋stage邋to邋anthesis邋stage;开花一成熟:AS-MS,邋anthesis邋stage邋to邋maturity邋stage.下同。逡逑表1试验点土壤基本肥力逡逑Table邋1邋Soil邋basic邋fertility邋at邋the邋experimental邋site逡逑c邋层逦有机质逦碱解氮逦速效磷逦速效钾逦u逡逑Soil邋layer逦,逦.逦,逦,逦,逦,逦
3.2.2对各生育时期株Qi的影响逡逑由图4可得,不同生育时期,与常规条播相比,不同播种方式处理下的株高均降低,逡逑但越冬期、孕穗期、开花期沟播与常规条播处理间无明显差异,开花期、成熟期宽幅条逡逑播与常规条播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匀播下的株高不同生育时期均最低。越冬期、拔节期、逡逑孕穗期沟播下的株高均高于宽幅条播和匀播,开花期和成熟期宽幅条播下的株高均高于逡逑沟播和匀播。逡逑90邋r逦14邋-逡逑自逦y^i::逡逑8:=逦'2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51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勰;王显立;李文武;谢峰;;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产量及产值的影响[J];农技服务;2019年01期
2 安志伟;白利明;姜金;裴桂英;刘保才;宋明梅;郑福祥;;宽、窄幅播种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J];种子科技;2017年09期
3 胡小春;;水稻翻耕直播不同播种方式效果分析[J];耕作与栽培;2012年05期
4 ;种子大小和播种方式对发芽率的影响[J];云南热作科技;2001年01期
5 鲁宣华;小麦合理播种方式[J];云南农业;1998年09期
6 肖春英,陈禅友;两种播种方式对秋甘蓝生育进程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1988年07期
7 В.Я.Щербаков;甘盛馨;;粒用高粱播种方式的农业生态学分析[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88年03期
8 高占彪;梁铎;吴玉想;候俊峰;孙思涛;;旱地胡麻畜力机播示范简结[J];甘肃农业科技;1989年08期
9 单桂兰;;旱地麦的冬管措施[J];农业科技通讯;1989年11期
10 涂炎章;;棉花前茬播种方式的改革与评价[J];棉花;197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少青;曾兵;李健;张磊鑫;;渝西地区两种播种方式下墨西哥玉米生产性能的比较研究[A];第九届(2014)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4年
2 苗兴武;;棉花生产与气象的关系[A];山东省棉花学会第六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13年
3 吴新胜;王炽;袁志勇;李军;吴琼;;稻茬冬小麦不同播种方式和播种量试验研究[A];“推进气象科技创新,提高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能力”——江苏省气象学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4 石永红;王运琦;郭锐;吴欣明;刘建宁;;混播方式及行距对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草地产量及其组分变化的影响[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5 李丙文;邱永志;王强;徐新文;周宏伟;范敬龙;靳正忠;常青;许波;;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咸水滴灌人工种植肉苁蓉技术的试验研究[A];第六届肉苁蓉暨沙生药用植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易靖;郑家国;江心禄;苏音贵;李杰;;重庆市油菜机播机收技术研究[A];全国丘陵山地农机化技术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赵凯男;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王艳杰;杨玉双;张保军;赵广才;;立体匀播和氮肥运筹对小麦产量及植株性状的影响[A];2018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8年
8 王彬龙;魏艳丽;张平;;陕西关中小麦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2010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曹宏;韩雍;方刚;;陇东地区紫花苜蓿播种技术试验研究[A];第五届中国苜蓿发展大会论文集[C];2013年
10 胡剑锋;任万军;杨文钰;;机插杂交稻工厂化育秧技术研究[A];2014年全国青年作物栽培与生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王树国 陈明 曲方;一种全新播种方式在阿旗得到应用[N];赤峰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田丽;改进播种方式 提高经济效益[N];西藏日报(汉);2011年
3 陈建纲;不同牧草播种方式[N];中国畜牧报;2004年
4 文禾;合理密植是玉米最佳播种方式[N];朝阳日报;2008年
5 本报记者 张桃英;颠覆“先播种、后覆膜”的播种方式[N];中国农机化导报;2006年
6 记者 张瑛;我区探索小麦生产绿色增产模式[N];宁夏日报;2019年
7 李晓东 车彦旭 赵明库 本报记者 杨欣;创新成增产“利器”[N];黑龙江日报;2012年
8 作物栽培专家 梁赫;玉米节水旱作技术要点[N];吉林农村报;2015年
9 杨守勇;消协:不教会农资用法,厂商要赔[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记者 沈明堂 通讯员 周德龙 冯开瑞;夏种任务完成近九成[N];蚌埠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赵红梅;旱地小麦抗逆御旱栽培技术模式与水分运行机制[D];山西农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薛玲珠;晋南小麦优化播种方式的增产机制及氮肥调控研究[D];山西农业大学;2018年
2 李腾辉;不同播种方式下旱地荞麦生产性能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3 吴祯;不同播种方式对小麦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4 戴四基;不同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5 李馨园;播种方式和追肥时期对黑龙江省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及产质量的影响[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6 舒敏玉;水分和播种方式对小扁豆生化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光合作用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7 雷锦雯;不同播种方式与播量对冬小麦群体质量与产量构成的调控效应[D];河南农业大学;2017年
8 张琼瑛;油菜稻田免耕直播技术试验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9 孙中伟;不同播种方式下播期与播量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10 张勇;种植方式对小麦群体建成的影响与调控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6861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686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