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粒形QTLqGS7.1的定位与验证
【图文】:
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 水稻粒形相关性状 QT二章 水稻粒形相关性状 QTL 的定位及分与方法材料 BG1 和 XLJ 都是在大田实验中选择的品种,双亲在抽穗期、株高、千个重要农艺性状上都有显著性差异(占小登等,2014)。由其构建的重组系(BIL)以及剩余杂合体(RH)是用来定位重要农艺性状 QTL 的理 XLJ 为轮回亲本,与 BG1 经过多次回交及自交获得 BC4F4群体,其,在陵水(110.0°E,18.5°N,日照长度<12h,短日照地区)、富阳(120.0h,,长日照地区)两地种植,经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挑选出 192 个 BIL用 BC4F5群体进行验证。选择可以在陵水、富阳两地都能检测到的 QT在检测区间内筛选剩余杂合体单株构建衍生群体,缩短目标区间,以究。
13图 2.2 检测到的 QTL 在连锁图上的分布位置Figure 2.2 The location of putative QTLs for grain size and thousand grain weight on a BIL linkage map2.3 讨论2.3.1 粒形、千粒重 QTL 的定位与分析利用农艺性状差异非常明显的 BG1 和 XLJ 构建回交重组自交系,并在其中挑选 192 个家系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滨;占小登;林泽川;高志强;于萍;刘群恩;沈希宏;张迎信;陈代波;程式华;曹立勇;;水稻粒形和粒重性状的相关性分析及QTL定位[J];分子植物育种;2015年12期
2 占小登;于萍;林泽川;陈代波;沈希宏;张迎信;付君林;程式华;曹立勇;;利用大粒籼/小粒粳重组自交系定位水稻生育期及产量相关性状QTL[J];中国水稻科学;2014年06期
3 邱先进;袁志华;何文静;刘环;徐建龙;邢丹英;;水稻粒型性状遗传研究进展[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14年04期
4 李孝琼;韦宇;高国庆;邓国富;郭嗣斌;;水稻遗传图谱构建及粒形相关性状的QTL定位[J];南方农业学报;2014年07期
5 宫李辉;高振宇;马伯军;钱前;;水稻粒形遗传的研究进展[J];植物学报;2011年06期
6 潘国庆;周凤明;陈新红;周青;张国良;吕宏飞;张安存;;粳稻粒型与粒重相关分析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7 孟庆虹;潘国君;李霞辉;张瑞英;姚鑫淼;王伟威;关海涛;黄晓群;王翠;;粳稻品种的粒厚特征及其对食味品质的影响[J];中国水稻科学;2009年04期
8 ;Heterotrimeric G protein α subunit is involved in rice brassinosteroid response[J];Cell Research;2006年12期
9 宋宪亮;孙学振;张天真;;偏分离及对植物遗传作图的影响[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6年02期
10 徐正进,陈温福,马殿荣,吕英娜,周淑清,刘丽霞;稻谷粒形与稻米主要品质性状的关系[J];作物学报;2004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宏伟;水稻微效千粒重QTLqTGW1.1的分解、精细定位和检测功效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892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689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