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稻头季机收对再生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图文】:
112017图 1 头季四种收割处理示意图(2016 年和 2017 年)Fig.1 Four harvesting treatments at the maturity of main crop in 2016 and 2017
图 2 再生季成熟期田间取样示意图(a:2016 年;b:2017 年)Fig.2 Four harvesting treatments at the maturity of main crop in 2016 (a) and 2017 (b)各参数计算公式如下: (%) =边行产量 产量 产量× 100 (1)BEI表示 H1、H2 或 H3 非碾压区边行与 H4 (CKe)相比的边际效应。其中边行产量表示边行 12(或者 18)蔸的产量,CKe 表示 H4 中 12(或者 18)蔸产量。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S51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水清;党洪阳;王玉猛;;水稻一季+再生头季稻机收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2015年06期
2 徐富贤;熊洪;张林;朱永川;蒋鹏;郭晓艺;刘茂;;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与关键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科学;2015年09期
3 钱太平;梅少华;张键;喻均吉;翟中兵;方锡文;陈建军;张丛德;魏坦雄;;再生稻不同留桩高度和收割方式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5年01期
4 陈鸿飞;张志兴;林文雄;;促芽肥对水稻再生芽萌发生长过程蛋白质表达的影响[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4年12期
5 彭少兵;;对转型时期水稻生产的战略思考[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4年08期
6 刘明星;张林;范青华;熊洪;周兴兵;朱永川;蒋鹏;刘茂;郭晓艺;徐富贤;;前氮后移对杂交中稻及其再生稻产量的影响[J];中国稻米;2014年04期
7 徐富贤;熊洪;张林;郭晓艺;朱永川;周兴兵;刘茂;;杂交中稻留桩高度对再生稻米质的影响及其与头季稻米质的关系[J];中国稻米;2014年01期
8 朱永川;熊洪;徐富贤;郭晓艺;张林;刘茂;周兴兵;;再生稻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36期
9 费震江;董华林;武晓智;周鹏;;湖北省再生稻发展的现状及潜力[J];湖北农业科学;2013年24期
10 刘正忠;;再生稻头季机收关键技术分析[J];农业科技通讯;2013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何红卫;乐明凯;;湖北:再生稻如何绿色“再生”[N];农民日报;2017年
2 孙秀艳;;机动车污染是灰霾重要成因[N];人民日报;2014年
3 ;全力以赴打好秸秆禁烧这场硬仗[N];新华日报;2012年
4 简放鹏;孔棣;;被洪水淹没的水稻还有救[N];泸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鸿飞;再生稻高产稳产形成的生理生态特性及比较蛋白组学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09年
2 郑景生;再生稻高产栽培特性与相关性状的基因定位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3 肖应辉;水稻再生特性及其与内源激素等生理因素的关系[D];湖南农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马晓春;中稻蓄留再生稻品种筛选与头季收获方式对再生季产量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5年
2 周红英;再生稻轻简化高产栽培技术及其生理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年
3 杨和川;不同氮肥水平对水稻生理生态及产量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2年
4 姜照伟;再生稻的N素吸收特性及增产效应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6935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693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