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时空亏缺灌溉对玉米生长、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0-06-08 09:55
【摘要】:随着全球水资源短缺和供需矛盾的日益尖锐,如今国内外大力的推行节水农业。而控制性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技术(APRI)作为一种有效可行的节水灌水方式,自提出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但APRI这一空间亏缺和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这一时间亏缺相结合的节水效益研究较少,为了更好的发挥APRI的节水效益,完善干旱区域典型作物节水灌溉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郑丹958”作为供试作物,从2017年5月到10月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旱区农业节水研究院大型移动式遮雨棚下进行了玉米桶栽试验,研究了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条件下,不同生育时期水分胁迫对夏玉米生理生长指标、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及根系的空间分布动态的影响。试验共设置了16个处理:灌水方式设常规灌溉(CI,每次对全部土壤均匀灌水)和分根区交替灌溉(APRI,交替对1/2根区土壤灌水)和固定分区灌溉(PRD,固定对1/2根区土壤灌水);灌水水平设充分灌溉(W0:(70%-85%)FC)、中度亏缺(W1:(55%-70%)FC)和重度亏缺(W2:(40%-55%)FC);亏缺时期设苗期(S)和灌浆期(M)。亏缺时期灌水量为相应亏缺灌水水平,其他时期灌水水平均为充分灌溉。另设常规灌水方式下全生育期充分灌溉作为对照。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相同灌水方式和灌水水平条件下,苗期水分亏缺的株高、叶面积、干物质积累、总耗水量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显著低于灌浆期水分亏缺的,并且苗期进行水分亏缺处理复水后,APRI处理的株高和叶面积的补偿效应比CI的强,但苗期水分亏缺的籽粒产量和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明显高于灌浆期和全生育期。苗期水分亏缺处理时,不同灌水方式和灌水水平的各项生理指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灌浆期和全生育期水分亏缺处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2)相同灌水方式和亏缺时期条件下,随着灌水水平的降低,植株的根干重、地上和总干物质量、籽粒产量、总耗水量、叶片叶绿素、叶绿素a、b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降低,且APRI处理的叶绿素含量下降趋势明显高于CI的。中度水分亏缺处理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利用效率较重度水分亏缺处理的值高,但两者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3)相同灌水水平和亏缺时期条件下,在灌浆期和全生育期进行水分亏缺处理时,APRI处理的根干重显著低于CI的,中度水分亏缺时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CIAPRI,重度处理时APRI和CIPRD,达显著水平。全生育期水分亏缺处理时,CI的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APRI和PRD,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苗期水分亏缺的叶片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APRI和CIPRD,差异达显著水平,苗期进行中度处理时APRI显著地高于CI的,进行重度处理时APRI和CI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4)相同灌溉水平和亏缺时期条件下,和CI处理相比,APRI处理显著降低了总耗水量,同时籽粒产量、总干物质量、灌溉水利用效率、干物质水分利用效率和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22.11%,23.72%和37.25%。苗期水分亏缺时,与CI处理相比,APRI和PRD处理叶片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有所增加,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灌浆期水分亏缺不同灌水方式间的玉米叶片丙二醛、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表现为PRDAPRICI,差异达显著水平。(5)籽粒产量与0-40 cm土层的根干重呈正相关,与40-50 cm土层的根干重呈负相关。玉米中后期0-20 cm土层的根干重与籽粒产量的关系更密切,增加0-20 cm土层的根干重有利于提高籽粒产量。APRI不仅促进了表层根系的生长,而且有利于深层根系的生长。(6)不同灌水方式、灌水水平和亏缺时期并没有改变玉米植株地上总干物质和总根干重的积累趋势,但各处理在各取样时期的地上总干物质和总根干重值存在明显差异,即各处理玉米地上总干物质量和总根干重随着生育期的推进分别呈现“S”型和倒“V”型曲线变化。综合上述分析可得,APRI灌水方式下在苗期对玉米进行中度水分亏缺(55%~70%FC)为本试验的最佳的处理。
【图文】:

均匀分布,日最高温,全生育期,玉米


图 2-2 玉米全生育期内日最高温、最低温和平均气温2 The daily highest temperature, the lowest temperature and average temperature during the wgrowth period of maize017年6月29日选取在28℃的恒温培养箱中催芽3天的根系数为4条的长势一米幼苗移栽到试验桶中,单株种植,移栽时人为的将根系均匀分布于钢板两系初期两侧根量相同。参考当地的施肥量,,N、K2O和P2O5分别为180,90,2,即施加尿素(N 46%)、氯化钾(K2O 62%)和过磷酸钙(P2O516%))分

动态,上干,水分亏缺,全生育期


缺下降了5.66%。说明不同生育期水分亏缺对玉米地上干物质量的积累的影响程度为:全生育期>苗期>灌浆期。图3-1 各处理玉米的地上干物质量动态积累曲线Fig. 3-1 Dynamic curves of accumulation of dry matters in aboveground of maize under differenttreatments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红梅,须晖,李天来,郭泳,侯红霞;不同生育期钾营养亏缺对番茄褐变型筋腐果发生的影响[J];中国蔬菜;2001年02期

2 刘明池;张慎好;刘向莉;;亏缺灌溉时期对番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05年S2期

3 张继林;;亏缺灌溉对枸杞水分利用效率和果实品质的影响[J];农业科学研究;2015年03期

4 胡廷兰;杨志峰;;林地生态用水亏缺的经济损失估算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6年02期

5 杨柯;王鹏云;王辉;曾艳;;云南小麦需水量及其降水亏缺率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7年11期

6 曹正鹏;刘玉汇;张小静;沈宝云;秦舒浩;刘震;王丽;李朝周;张俊莲;;亏缺灌溉对马铃薯生长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9年04期

7 刘明池;刘向莉;;亏缺灌溉对番茄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蔬菜;2005年S1期

8 柴红敏;蔡焕杰;王健;刘增进;;亏缺灌溉中土壤含水量的试验控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4期

9 邵光成;张娟;陈磊;刘娜;邢文刚;;时空亏缺灌溉对温室盆栽辣椒生理生态指标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08年03期

10 刘小刚;万梦丹;齐韵涛;杨启良;刘艳伟;;不同遮阴下亏缺灌溉对小粒咖啡生长和水光利用的影响[J];农业机械学报;201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陈娟;叶建伟;陈根云;许大全;;N亏缺对灌浆期玉米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A];纪念殷宏章先生百年诞辰暨全国光合作用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2 刘明池;刘向莉;刘伟;;亏缺灌溉加密栽培对番茄果实品质和产量形成的影响[A];2004年中国设施园艺学会学术年会文集[C];2004年

3 马忠明;;干旱绿洲灌区春小麦亏缺灌溉效应的研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4 武辉;向镜;陈惠哲;张玉屏;张义凯;姬广梅;王亚梁;史鸿志;朱德峰;;花前氮亏缺对水稻叶片氮代谢酶活性的影响[A];全国第十七届水稻优质高产理论与技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17年

5 杜太生;康绍忠;胡笑涛;张富仓;;时空亏缺调控灌溉——果园节水理论的新突破[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农业水土工程专业委员会第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沈天花;熊强强;汤国平;钟蕾;陈小荣;;氮素亏缺与补偿对双季超级杂交晚稻生理特性、产量形成及氮肥利用的影响[A];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摘要集[C];2017年

7 林涛;田立文;崔建平;徐海江;郭仁松;汤秋香;;亏缺灌溉对南疆棉田耗水特征及WUE的影响[A];中国棉花学会2015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5年

8 张文萍;肖卫华;潘景富;;模糊数学法在旱稻亏缺节水规律中的应用[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上)[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石吉勇;基于高光谱图像技术的设施栽培作物营养元素亏缺诊断研究[D];江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铭慧;时空亏缺灌溉对玉米生长、生理特性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乔林然;日光温室蔬菜亏缺补偿灌溉节水机理与灌水模式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张娟;辣椒时空亏缺灌溉最优模式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4 黄磊;双季超级杂交稻品种氮素亏缺补偿效应的初步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5 黄文峗;2个双季超级杂交稻品种分蘖期的氮素亏缺及其高效补偿阈值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

6 沈融;亏缺灌溉对高产春大豆根系生长和地上部生理特性的影响[D];新疆农业大学;2011年

7 计玉妹;钾、磷缺乏对番茄生理特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01年

8 王玲玲;不同生育时期营养亏缺对大豆碳氮代谢及产量品质的影响[D];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2009年

9 汤国平;双季超级杂交稻分蘖期氮素亏缺补偿效应及其生理机制[D];江西农业大学;2016年

10 刘向莉;亏缺灌溉提高番茄果实品质风味的基础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029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7029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43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