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忍冬属多种质性状变异与优株选育

发布时间:2020-06-24 15:36
【摘要】:忍冬属物种具有药用、食用和观赏等多种用途。忍冬属植物资源丰富,但其遗传变异研究还不够系统,现有种质存在来源不明、品质混杂等现象,给其种质的保育带来不便。该文以多个忍冬属树种的品种和初选种质为对象,分析和阐释了种质间形态、花产量、药用成分等的遗传变异,利用简化基因组测序研究了忍冬属多种质的种群结构与多样性,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建立了忍冬属代表性种质的指纹图谱,还选出了一个优异种质并构建了其繁育与保质栽培技术。研究对忍冬属优良种质的保育和开发提供了参考。(1)以湖南、山东、河南及美国地区的29份忍冬属种质为对象,分析了种质间的形态、产量、药用成分等的遗传变异。结果显示,种质间各性状变异显著,为优良种质选育提供了丰富的种质资源。花蕾性状方面,成熟花蕾棒状期的变异系数最大;产量性状方面,头茬花单株干重的变异系数最大;药用成分方面,花蕾中绿原酸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叶片中木犀草苷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植株不同部位绿原酸含量水平表现为花叶茎,木犀草苷含量水平表现为叶花茎,绿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在花、叶、茎中均呈极显著相关。R型聚类结果显示,花中木犀草苷含量、成熟花蕾棒状期、干花率等是重要的区别性状;Q型聚类结果显示,全部种质分为2大类,第一类群为灰毡毛忍冬,第二类群为其他忍冬种质。(2)基于GBS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获得了 29份忍冬属种质的共859714个有效单核苷酸多态(SNP),并用这些SNP对这些忍冬属种质开展了系统进化树、主成分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种质基本按照地域分布聚集,分为中国北方忍冬,中国南方灰毡毛忍冬和美国观赏忍冬,花蕾颜色和开裂程度是重要的分类性状;明确了初选种质的种属类别。(3)基于ISSR标记技术,构建了 20个代表性忍冬属种质的DNA指纹图谱。PopGen32软件分析显示,20个种质的平均有效等位位点数为1.5437,Nei's基因多样性为0.3137,Shonnon's信息指数为0.4702,遗传一致度介于0.4565~1.0000之间;UPGMA聚类在0.735处将20份种质分成灰毡毛忍冬、忍冬和华南忍冬3个类群。(4)以初选种质与多个忍冬属树种的品种为对象,比较了花蕾开裂程度、花蕾棒状期、单株干花重、药用成分等特征,选出了一个优异种质,其具有花蕾不开裂、成熟度一致、花产量和药用成分含量高等特点,性状能稳定保持。该种质采摘期长达13~15 d;3年生树,每公顷种植12450株,可产干花1145.4 kg,比对照'巨花1号'高16.4%;绿原酸含量4.5%,比对照高60.7%。(5)以选育的优异种质为对象,筛选了适宜的继代和生根培养基,建立了组培繁殖技术,增殖系数4.7,生根率96.5%;比较了生根剂种类及浓度、扦插基质和时期等因子对扦插生根的影响,建立了扦插繁殖技术,硬枝扦插生根率92%以上,嫩枝喷雾扦插成活率93.6%以上。肥力管理对忍冬良种的保质栽培有重要影响,N、P2O5、K2O单株施肥量分别在45 g、15 g、24 g以内时,每施1g氮、磷、钾肥分别能增加花蕾产量1.98g、8.21g、4.56g;单株产量与氮、磷、钾的肥力效应方程显示,当N、P2O5、K2O分别施34.9~53.6g、13.1~14.4g、18.5~23.8g时,单株产量为387.0~430.3g;磷肥是产量限制的首要因子,有促进花蕾增长、花蕾壁增厚的作用;磷与绿原酸含量呈正相关,磷和钾的协同作用与木犀草苷含量呈正相关。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67.19;S685.99
【图文】:

种质,忍冬属,叶片性状,忍冬


忍冬属多种质性状变异与优株选育逡逑表2.4忍冬种质叶片性状变异系数逡逑Table邋2.4邋Variation邋coefficient邋of邋leaf邋traits邋of邋Lonicera逡逑叶长逦叶宽逦叶长宽比逦叶柄长逡逑种质邋逦逦逦—逦逡逑平均值邋种质间邋平均值邋种质间逦种质间邋平均值邋种质间逡逑平均值逡逑逦(cm)邋C.V(%)邋(cm)邋C.V(%)逦C.V(%)邋(cm)邋C.V(%)逡逑南方逡逑灰扭欠邋8.39±1.70逦20.28逦4.12±0.86逦20.77逦2.06±0_32逦15.63逦0.63±0.15逦24.54逡逑北方逦5.27±0.54逦10-32逦3.25±0.67逦20.61逦1.66±0.26逦丨邋5.40逦0邋49±0邋07逦13.24逡逑忍冬逡逑美国逦5.0U0.85逦17.10逦3.56±0.33逦9.14逦1.42±0.30逦21.13逦050±0邋19逦38.69逡逑观赏忍冬逡逑总逦6.87土2.01逦29.22逦3.73土邋0_8丨逦21.72逦1.84±0.36逦19.46逦0.57±0.丨5逦25.76逡逑

种质,忍冬属,花蕾,棒状


1逦2逦3逦4逦5逦6逦7逦8逦9逦10邋11邋12逦13逦14邋15逦16邋17逦18邋19邋20邋21邋22邋23逦24邋25邋26逦27邋28逦29逡逑种质编号逡逑图2.1忍冬属种质叶片性状逡逑Figure邋2.1邋Characters邋of邋leaf邋of邋Lonicera逡逑全部种质的叶宽度从2.63邋cm邋(邋‘宁远野生种’)至5.96邋cm邋(邋‘龙花’)不等,逡逑变异系数为21.72邋%,显著差异。其中灰毡毛忍冬种质叶宽为3.26?5.96邋cm,平均4.12逡逑cm,变异系数为20.28邋%;忍冬种质叶宽为2.63?4.32邋cm,平均3.25邋cm,变异系数逡逑为20.61邋%;美国观赏忍冬种质叶宽为3.19 ̄3.91邋cm,平均3.56邋cm,变异系数为逡逑9.14%。逡逑全部种质的叶长宽比从1.21邋(邋‘CrinsonCasccude’)至2.50邋(邋{银翠蕾,)不逡逑等,变异系数为19.46%,显著差异。其中灰毡毛忍冬种质叶长宽比为1.54?2.50,逡逑平均2.0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启锋;朱秀英;陈璋;林学健;卢勤;;生物工程应用于作物育种的试验研究 第1报 外源DNA导致水稻性状变异[J];福建农学院学报;1987年03期

2 舒世珍,王万忠;甜菊数量性状变异及与产量关系[J];作物学报;1988年02期

3 陈天华,王章荣,施炳炎,叶林;金钱松球果与种子性状变异的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1989年06期

4 油松种源课题组;富裕华;廉志刚;;油松种源变异和选择的研究[J];山西林业科技;1989年03期

5 许勇;周长久;王福钧;李丙东;;外源DNA注射茄子授粉后子房引起性状变异[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6 万贤国,庞伯良;水稻辐照M_1代结实率、生育期与M_2代性状变异关系的初步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1981年06期

7 郑少泉,许秀淡,许家辉,刘惠玉,黄金松;枇杷辐射诱变育种研究Ⅰ.枝条辐射的适宜剂量及性状变异[J];中国南方果树;1996年03期

8 朱璧如;徐冰;张大勇;;草地植物功能性状变异的程度和来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5期

9 郭腾龙,张宝红;棉花组培再生植株的农艺和染色体性状变异(简报)[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4年06期

10 伏军,严钦泉,徐庆国;导入外源DNA引起水稻性状变异的一种简便方法[J];湖南农业科学;199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教忠意;王保松;隋德宗;;苦楝果实性状变异研究[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孙鸿有;史济伟;;檫树幼林性状变异的初步分析[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3 孔鸿有;支济伟;;檫树幼林性状变异的初步分析[A];全国林木遗传育种第五次学术报告会论文汇编[C];1986年

4 黄寿先;周传明;梁机;唐庆兰;梁文汇;于光实;黄奥舟;;大叶栎半同胞家系苗期性状变异研究[A];第三届南方林木育种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樊光迅;亓帅;王文奎;戴思兰;;毛华菊形态性状变异的数学分析[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16[C];2016年

6 刘义华;张召荣;范永红;周光凡;彭福英;;茎瘤芥(榨菜)优良种质主要性状变异度及相关分析[A];2005年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分子育种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一)[C];2005年

7 黄铨;;树木种群表型结构的研究[A];中国林木遗传育种进展[C];1991年

8 王国宏;倪健;;植物性状变异及其敏感性与大尺度环境梯度的关系[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3)[C];2003年

9 李源祥;华育坚;戴迪生;蒋兴村;李金国;李富贵;;水稻空间诱变性状变异多样性与遗传多向性的研究[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专业委员会2003年中国空间生命科学与航天医学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3年

10 ;前言[A];第六届全国林木遗传育种大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曾慧杰;忍冬属多种质性状变异与优株选育[D];北京林业大学;2019年

2 李卓夫;春小麦性状变异非线性特殊征育种作用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1年

3 熊壮;银杏无性系种子性状变异与核用良种选择[D];南京林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桂萍;岷山摩天岭东段木本植物叶性状变异的生物学来源及对地形因子的响应[D];甘肃农业大学;2019年

2 宋云峰;古田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物种多度和环境生态位及功能生态位分化关系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7年

3 杨杨;油茶优良杂交子代主要性状变异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4 高文海;陕北木枣性状变异及优系选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5 陈曦颜;红楠地理分布及形态性状变异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

6 李远智;亚高寒草甸不同空间尺度种内性状变异与群落构建机制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7 唐青青;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植物功能性状变异[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6年

8 黎海利;大叶栎优树选择及子代性状变异规律研究[D];广西大学;2005年

9 井振华;苦槠遗传多样性和种苗性状变异规律初步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0年

10 王楠;泡桐回交一代杂种优势研究[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本文编号:27280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7280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0c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