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黑土稻作不同水氮调控模式的肥料氮素利用试验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11
【图文】:
揭示不同水氮管理下水稻叶片气体交换代谢调节规律,为叶片论。灌溉模式和施氮量下水稻对基、蘖、穗肥氮素的吸收利用作为对照,采用在田间小区试验中开设15N 示踪微区的方法,细分,研究不同水氮调控下水稻对基肥、蘖肥和穗肥氮素吸收在水稻植株内的积累和分布情况。灌溉模式和施氮量对基、蘖、穗肥氮素在土壤中残留的影响模式作为对照,在研究稻作节水灌溉模式下肥料氮素在水稻收,分别计算和分析基肥、蘖肥、穗肥在收获后稻田土壤的残留肥料氮素在各不同深度土层的残留量。灌溉模式和施氮量对稻田土壤氮素分布与有效性的影响区和微区的试验结果,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水氮调控模式对稻田的 NH4+-15N 和 NO3--15N 累积量、水稻对土壤氮素的吸收利用响。线图究内容及目的,技术路线见图 1-1。
东北农业大学工学硕士学位论文料与方法概况龙江省水稻灌溉试验站进行,该站(127°40′45″E,46°57′28″N 2-1 所示,是典型的寒地黑土分布区。从水稻移栽到成熟,该降雨量变化如图 2-2 所示,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 750 mm,作物全年无霜期 128 d。气候特征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供试土土壤耕层厚度 11.3 cm,犁底层厚度 10.5 cm,在移栽和施肥前~40 cm 和 40~60 cm 土层进行 5 点对角取样后混合,并对其主要试土壤基本性质见表 2-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毛毛;邵孝侯;翟亚明;袁有波;丁福章;;基于~(15)N示踪技术的烟田肥料氮素再利用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6年S1期
2 林裕益,高占峰,徐季娥,陈良,龚云池,徐晓荣;鸭梨不同施氮期肥料氮的平衡及其效应[J];核农学报;1992年02期
3 贾树龙,孟春香,唐玉霞,王泽文,刘春田;肥料氮的淋溶深度对肥效的影响[J];核农学报;1993年04期
4 盛殿阁;刘惠文;姚远;刘福恩;;利用~(15)N研究不同灌溉措施对水稻吸收利用氮的影响[J];核农学报;1987年02期
5 H.F.Schnier;王家玉;;N~(15)标记硫铵在湿地水稻土的不同无机、有机组分中的动态[J];土壤学进展;1988年05期
6 杨宏敏;王伟;陆引罡;魏成熙;钱晓刚;;烟草吸收肥料氮研究初报[J];贵州农学院学报;1988年02期
7 U.R.Sangakkarra;常月帆;;小麦吸收肥料氮和土壤氮的评价[J];核农学通报;1988年04期
8 钦绳武,刘芷宇;土壤-根系微区养分状况的研究——Ⅵ.不同形态肥料氮素在根际的迁移规律[J];土壤学报;1989年02期
9 程励励,文启孝,李洪;盆栽和田间条件下土壤~(15)N标记肥料氮的转化[J];土壤学报;1989年02期
10 许景钢;刘德玉;祝崇学;何万云;;黑龙江省主要类型水稻土供氮特性的初步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198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赵伟;梁斌;杨学云;周建斌;;旱地长期不同施肥土壤一季作物收获后残留肥料氮的去向[A];面向未来的土壤科学(下册)——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韩晓增;朱霞;王守宇;乔云发;;黑土农田不同土壤管理方式下肥料氮去向的研究[A];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一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8年
3 石玉;;运用~(15)N标记技术研究施氮量和底追比例对冬小麦产量及肥料氮去向的影响[A];第十五次中国小麦栽培科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沈善敏;;氮肥在中国农业发展中的贡献和农业中氮的损失[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5 朱兆良;;氮素管理与粮食生产和环境[A];《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专辑——氮素循环与农业和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6 李文卿;陈顺辉;张仁椒;江荣风;李春英;张福锁;;不同氮源对烤烟总氮和烟碱分布与积累规律的影响(摘要)[A];中国地壤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五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文集(面向农业与环境的土壤科学专题篇)[C];2004年
7 刘枫;张辛未;叶舒娅;朱宏斌;;水稻氮素营养特点与氮肥运筹技术的研究[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8 段淑辉;刘天波;张璐;代快;裴晓东;;浏阳烟区烤烟氮素吸收利用特征[A];中国烟草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201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夏梦洁;黄土高原旱地残留肥料氮及夏季休闲期间的去向[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赵伟;不同肥力土壤残留肥料氮去向及其机理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3 刘小娥;地膜覆盖对半干旱区玉米地土壤氮素循环和肥料氮去向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4年
4 王文斌;乙烯利刺激割胶对橡胶树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研究[D];海南大学;2014年
5 况福虹;长江上游紫色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氮去向及氮素平衡[D];中国农业大学;2016年
6 王少杰;黄土高原旱作覆膜玉米不同时期施氮效果及气态氮损失[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年
7 田育军;长期不同施肥土壤供氮特性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0年
8 袁仕豪;水氮互作对烤烟氮素吸收利用及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河南农业大学;2008年
9 夏文建;优化施氮下稻麦轮作农田氮素循环特征[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鸿睿;东北黑土玉米季肥料氮的N_2损失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9年
2 陈鹏;寒地黑土稻作不同水氮调控模式的肥料氮素利用试验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9年
3 于鹏;不同时期光合碳和肥料氮在水稻—土壤系统中的分配[D];沈阳农业大学;2017年
4 翟学旭;施氮时期对冬小麦肥料氮去向及气态氮损失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5 徐明杰;不同轮作体系作物—土壤—肥料氮素特征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4年
6 宋文博;寒地稻田氮素吸收利用特征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2年
7 左红娟;基于高丰度~(15)N的肥料氮去向及利用率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2年
8 张总正;深松和控释尿素对玉米氮素吸收、分配与利用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3年
9 侯彦会;温性荒漠化草原不同放牧强度下氮素示踪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9年
10 智磊;基于~(15)N同位素的烤烟氮素吸收分配规律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281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728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