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苯肽胺酸对大豆生长发育调控作用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6 20:57
【摘要】:苯肽胺酸是一种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机理尚不清楚,限制了该药剂的推广应用。为探讨该药剂的作用机理和应用技术,本研究以大豆为供试作物,以芸苔素内酯(0.075 mg/L)为对照药剂,研究了苯肽胺酸3个剂量(133.3mg/L、200.0 mg/L和400.0 mg/L)喷雾处理后,大豆植株在光合生理、抗逆生理、产量及果实品质等方面的变化,以分析探讨该药剂对作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为其合理使用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苯酞胺酸可调控大豆植株生长,以400.0 mg/L苯肽胺酸处理影响最为显著,在药后第7 d、14 d和21 d,大豆株高相对生长速率较空白对照分别提高了18.19%、85.71%和104.35%;茎粗净增长量分别提高了33.33%、51.51%和22.91%;各调查期间,大豆的光合作用明显增强。以200.0 mg/L苯肽胺酸处理后,大豆叶片净光合速率在药后较空白对照提高了10.56%,叶绿素含量在测定期间增加29.60~32.28%。芸苔素内酯也具有类似效应,其调控作用高于苯肽胺酸。细胞惊醒剂的调控效果要低于苯肽氨酸。(2)可诱导大豆提高抗逆性。200.0 mg/L苯肽胺酸在测定期间,大豆叶片中CAT及POD比空白对照分别提高64.44%~102.13%、23.55~54.61%,游离脯氨酸含量也在提高,比空白对照显著提高17.10%~77.80%;相对电导率比空白对照分别降低6.80%-16.72%。芸苔素内酯调对大豆植株抗逆性调控效果要高于苯酞胺酸,细胞惊醒剂较空白对照效果不显著。(3)大豆的产量也略有提高。200.0 mg/L浓度处理后,相比对照,产量提高37.2%,高于空白对照。综上所述,苯肽胺酸对大豆的生长发育及抗逆性均具有明显的促进和诱导作用。作为一种高效、新型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苯肽胺酸在生产实践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S565.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刚;;苯肽胺酸可显著提高辣椒产量改善果实品质[J];农药市场信息;2019年02期

2 程炜;汤俊梅;;液相色谱法检测生物样本中苯肽胺酸的含量[J];科技与创新;2018年18期

3 程伟琴;赵增兵;成兰兴;王毅楠;冯明;王延花;霍二福;;植物生长调节剂苯肽胺酸的绿色合成研究[J];化学工程师;2017年09期

4 张欧;马强;刘娜;马志卿;张兴;;苯肽胺酸对辣椒抗逆性及产量的影响[J];农药学学报;2017年04期

5 韦思华;代玲玲;周峰;李龙;;苯肽胺酸在大鼠体内的毒物动力学及组织分布[J];农药学学报;2016年01期

6 赵欢欢;徐军;吴艳兵;董丰收;刘新刚;吴小虎;鞠超;郑永权;;土壤中苯肽胺酸的测定及淋溶特性研究[J];农药学学报;2015年03期

7 代玲玲;韦思华;庄宛;李龙;;苯肽胺酸28d经口染毒致小鼠脾脏和胸腺的氧化损伤[J];毒理学杂志;2016年03期

8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宝赢[J];西北园艺(果树);2006年03期

9 韦思华;代玲玲;周峰;李龙;;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生物样本中苯肽胺酸的含量[J];农药;2016年01期

10 朱菜红;;类营养物质与龙灯喷效[J];农药市场信息;2015年2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子豪;苯肽胺酸对大豆生长发育调控作用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9年

2 刘娜;苯肽胺酸对豇豆生长发育调控作用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3 张欧;苯肽胺酸对辣椒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年

4 代玲玲;苯肽胺酸亚急性染毒致小鼠免疫毒性和氧化损伤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5 韦思华;苯肽胺酸在大鼠体内的毒物动力学及特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7949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7949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9b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