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干旱胁迫下百脉根SSH文库构建与分析

发布时间:2020-09-28 17:06
   百脉根(Lotus corniculatus)作为优良豆科牧草有很大的利用前景,但干旱限制了其推广利用效率。研究植物在干旱胁迫下基因的差异表达是寻找抗旱基因和培育抗旱品种的重要手段。抑制消减杂交是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的一种有效方法。为培育高抗旱性百脉根种质,本课题组经过多年研究筛选出高抗旱性百脉根种质B08,为了解B08百脉根种质抗旱机理、培育高抗旱性百脉根、挖掘相关抗旱基因、推广利用B08百脉根,本研究以B08百脉根叶片为材料,采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构建干旱胁迫下B08百脉根正反抑制消减文库,从正反文库中各随机挑选600个阳性克隆测序分析,筛选到了B08百脉根抗旱相关基因,再通过对这些基因所调控的抗旱相关植物激素、渗透性调节物质、叶绿素、抗氧化酶活性进行测定,得到以下结论:(1)成功构建了B08百脉根种质SSH c DNA文库。(2)正反文库各得到574条、595条高质量序列,正库序列平均长度为207.5 bp,反库序列平均长度为242.7 bp。使用Phred对测序得到的1 169条高质量序列数据进行组装,最终得到632条Unigene序列(又称独立基因),其中正向文库178条,反向文库454条。(3)用得到的632条Unigene分别与NCBI nt、NCBI nr、Swissport等数据库进行Blast比对,有147条基因注释成功,另外还发现了485条新基因。所得到的632条Unigene序列比对结果显示,这些基因大部分与百脉根基因组DNA1-6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同源。(4)对NCBI nr注释结果进行物种统计,结果显示与毛果杨、苹果、菠菜、大麦、油菜等同源性较高。对正反库注释信息进行物种统计,这些基因中参与细胞及细胞器构成、结合活性、细胞代谢过程、催化作用的比例较大。(5)得到的Unigene涉及植物激素合成、能量代谢、光合作用、蛋白质代谢、离子转运、核酸代谢、信号转导等。(6)发现了与植物抗旱密切相关的吲哚-3-乙酸诱导蛋白ARG7(Indole-3-acetic acid-induced protein ARG7)、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Serine/Threonine-protein phosphatase)、类钙调素蛋白(Calmodulin-like protein,CML)、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等。(7)ARG7基因差异表达的干旱处理组百脉根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旱第3 d、5 d、7 d各处理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了7.9倍、8.1倍、8.4倍,增强了百脉根抗旱性。(8)类钙调素蛋白基因差异表达的干旱处理组百脉根叶片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P0.05)。干旱第3 d、5 d、7 d各处理过氧化氢酶活性分别增加了4.1倍、1.9倍、4.0倍,过氧化物酶活性分别增加了3.7倍、5.4倍、4.6倍,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增加了3.5倍、1.8倍、2.9倍,有利于清除百脉根叶片细胞中的活性氧,提高抗旱性。(9)干旱处理下,百脉根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第5d开始无显著变化。类钙调素蛋白基因差异表达的干旱处理组百脉根叶片中叶绿素a/b的值显著高于对照组。(10)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ARG7基因差异表达的处理组百脉根叶片IAA、ABA含量显著增加(P0.05)。干旱第3 d、5 d、7 d各处理IAA含量分别增加了1.5倍、1.2倍、1.3倍,ABA含量分别增加了46.14%、53.34%、46.45%,增强了百脉根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
【学位单位】:贵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541.6
【部分图文】:

土壤相对含水量,叶片相对含水量


图 2.1 土壤相对含水量随时间变化Fig. 2.1 variation of soil relative water content with time2.3.2 叶片相对含水量随干旱时间的变化通过对干旱第 1 d、第 3 d、第 5 d、第 7 d、第 9 d 及对照组(CK)对含水量的测定分析可知,随着干旱时间的增加,叶片相对含水量逐渐下1 d 至第 5 d 叶片相对含水量下降缓慢,第 5 d 之后急剧下降,表明叶片水系统已崩溃。其中第 3 d 叶片相对含水量为 84.63 %,在 80 %-90 %范围内轻度干旱标准;第 5 d 叶片相对含水量为 77.82 %,在 65 %-80 %范围内,度干旱标准;第 7 d 叶片相对含水量为 53.79 %,在 50 %-65 %范围内,符干旱标准;第 9 d 时,叶片相对含水量仅为 38.28 %,接近永久枯死状态(

叶片相对含水量,百脉根,植物形态,时间变化


图 2.2 叶片相对含水量随时间变化Fig. 2.2 Variation of leaves relative water content with time2.3.3 植物形态随干旱时间变化根据图 2.3 可知,干旱胁迫处理及未干旱处理的 CK 对照组百脉根植如表 2.1:表 2.1 百脉根植物形态随干旱时间变化情况Table2.1 Lotus corniculatus of changes in plant morphology with drought time处理Treatment植物的形态The morphology of plants干旱程度Degree of drouCK 鲜嫩,长势良好 无干旱3 d 轻微萎蔫 轻度干旱5 d 萎蔫卷曲,但夜间能够恢复 中度干旱7 d 萎蔫卷曲,夜间不能恢复 重度干旱

形态图,百脉根,干旱处理,形态


图 2.3 干旱处理 3 d、5 d、7 d 及对照组百脉根形态Fig. 2.3 Plant morphology of Lotus corniculatus on the 3rd, 5th, and 7th day of drought treatment2.4 讨论干旱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目前气温升高的形式下全球各地区干旱形式越来越严峻,研究和提高植物对干旱的适应能力,是一个需要长期持续的工作。干旱对植物的胁迫主要是对植物根的胁迫和对叶的胁迫,因此,在干旱试验中确定干旱胁迫程度必须结合根胁迫和叶胁迫状态来确定。学术界公认的根胁迫的参考指标为土壤相对含水量,但植物受到干旱胁迫后通常叶的水分变化最明显,结合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的形态变化可以更有效确定植物所受干旱胁迫程度,因此,使用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叶片形态变化作为干旱程度界定辅助指标已越来越普遍,而这种方式也更为合理地反应了植物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所受的胁迫程度,对植物所受胁迫状态的解释更为合理。干旱胁迫下百脉根 SSH 文库构建的目的是为了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穆尼热·买买提;田聪;朱忠艳;祖日古丽;;观赏牧草——百脉根[J];中国花卉园艺;2017年08期

2 杨志忠;百脉根种子生产技术规程[J];北京农业;2002年02期

3 ;果牧优良品种百脉根[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02年02期

4 杨志忠,刘法涛,张清斌,加拉提;百脉根栽培技术及开发前景[J];草食家畜;2000年01期

5 罗孝伦;百脉根在贵阳花溪高坡的引种观察[J];贵州畜牧兽医;2000年01期

6 高原;百脉根牧草的独特优点[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1997年08期

7 柳凤祥,房玉红;百脉根的栽培及饲用[J];当代畜禽养殖业;1997年04期

8 刘法涛;百脉根补播草地效果[J];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94年01期

9 ;百脉根[J];饲料博览;1995年05期

10 M. W. Alison,Jr;白原生;;百脉根对不同土层酸性的反应[J];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9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金梅;周禾;;百脉根农杆菌介导的转化体系的建立与优化[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冯雪;孙艳香;于桂凤;贾永红;姜淑慧;;百脉根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A];中国植物学会七十五周年年会论文摘要汇编(1933-2008)[C];2008年

3 吕德扬;邵嘉红;徐晓明;张军;汪清;俞梅敏;范云六;;百脉根高含硫氨基酸转基因植株再生[A];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第五次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1992年

4 陈桃;朱辉;张忠明;;MAPK激酶在百脉根共生信号转导中作用机理的研究[A];2008年中国微生物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郭喜英;刘艳芝;韦正乙;邢少辰;;转录因子CBF1基因的克隆及在百脉根中的表达[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6 袁松丽;张忠明;;SIE3在百脉根共生信号转导中功能及作用机制的研究[A];2012年鄂粤微生物学学术年会——湖北省暨武汉微生物学会成立六十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冯雪;孙艳香;贾永红;王彬;赵学良;;百脉根谷胱甘肽-S-转移酶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提高了宿主菌耐盐性[A];中国遗传学会植物遗传和基因组学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9年

8 冯思琼;武波;宾金华;;茉莉酸甲酯对大豆和百脉根根部类黄酮和茉莉酸类物质合成的影响[A];第六届中国植物逆境生理学与分子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9 王勇;白艳玲;朱晔荣;杨宗岐;王丹;李乐;付艳苹;;百脉根叶绿体表达载体的构建及转基因研究[A];2007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7年

10 卢福荣;茹艺;李曹娜;韩阳;;脉根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再生体系的建立[A];中国草学会2013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山西省农科院土肥所 俞小秋;优质豆科牧草——百脉根[N];瓜果蔬菜报.农业信息周刊;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兆栋;碳纳米材料对百脉根共生固氮生物效应及作用机制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7年

2 王龙祥;结瘤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与CRISPR/Cas9技术在百脉根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3 王丹;百脉根种质评价、创制与LcSRA13耐盐调控机理研究[D];兰州大学;2018年

4 陈江华;百脉根侧生器官边界形成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6年

5 罗江虹;百脉根复叶发育分子机制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3年

6 张振霞;几种牧草和草坪草植物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其转基因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2年

7 王莹;miR156在光叶百脉根中的功能研究及百脉根转录组深度测序分析[D];西北大学;2015年

8 康恒;百脉根结瘤信号途径中相关调控蛋白的功能和作用机制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李玉珠;苜蓿与百脉根原生质体培养及体细胞杂交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10 庄黎丽;豆科植物LATHYROIDES基因的功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简忠领;干旱胁迫下百脉根SSH文库构建与分析[D];贵州大学;2019年

2 肖遥;百脉根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基因LjHDT2对AM真菌共生调节的影响[D];安徽农业大学;2018年

3 谭茜;百脉根SERKs蛋白与共生受体激酶的互作机制及CRISPR/Cas9在共生固氮研究中的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4 张恒;植物呼吸爆发氧化酶Rboh在百脉根共生固氮中的功能[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5 李碧璇;百脉根LORE1插入突变体的分离及BAK1/SERK3与SymRK蛋白的相互作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6 李文清;百脉根几个共生基因在水稻中共表达及其对水稻转录组的影响[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7 周辉;HspQ遗传转化烟草和百脉根的研究[D];贵州大学;2018年

8 靳丽萍;分裂泛素系统在百脉根共生相关膜蛋白互作中的研究和应用[D];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

9 赵红梅;竹柏、乌头和百脉根三种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燕雯;共表达霸王ZxNHX及ZxVP1-1基因提高百脉根的耐盐性和抗旱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290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8290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4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