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作模式对马铃薯生育、土壤养分和产质量的影响
【学位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532
【部分图文】:
值均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对不同时期各处理间马铃薯叶片SPAD值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出苗后15d、30d和45d时,各处理间的马铃薯叶片SPAD值均无显著性??差异;在出苗后60(1时,1^!^处理的马铃薯叶片3?40值最高,为37.99,较)《卩丨的??显著增加了?6.?83%;在出苗后80d时,L(:LXM和L(.L(.M处理的马铃薯叶片SPAD值最高,??均为35.?36,分别较YXM显著增加了?11.?34%。??60?r??a?a?a??50?-?g?_??sll?11?Si?1?in:::??1SH?^4H?7RH?QOd??图1?2017年不同轮作模式对马铃薯叶片SPAD值的影响??Fig.?1?Effect?of?different?rotation?patterns?on?potato?leaf?SPAD?value?in?2017??
片净光合速率较大,分别为19.?70、17.?69和18.?79?u?molC02???nf2???s'分别较XM显??著增加了?33.?47%、19.?85%和27.?30%;出苗后90d时,MM处理的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最大,为?15.?97?umolC02???nf2???s_1,较?LcM、XM?和?YM?显著増加了?29.?52%、43.?62%??和?47.?05%。??从图4可以看出,2018年各处理的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随着生育的推进呈现??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在出苗后30d时,各处理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均最高,变化范围??为26.?49-28.?53?umolC02???nT2???s'对不同时期各处理间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出苗后30d时,LtLxM处理的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最大,??为?28.?53?umolC02??nf2?.s'?较?XXM?显著增加了?7.?70%;在出苗后?45d?时,LcLxM?和?LcLcM??处理的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最大,分别为22.?72和23.?18?UmolC02???ro_2???s'分别??较)(XM显著增加了?5.?77%和7.?91%;在出苗后60d时,各处理间的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在出苗后80d时,LU和LeUM处理的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最大,分别为15.?00和14.?83?ixmolC02??nf2?*s_l,分别较XXM和YXM显著增加了?4.?90%、??15.?03%和3.?71%、13.?73%,其次为XXM处理的马铃薯叶片净光合速率较大,为14.?30??U?molC02???iif2???s'?较?YX
?3.?2.?3不同轮作模式对马铃薯叶片气孔导度的影响??从图5可以看出,2017年各处理的马铃薯叶片气孔导度随着生育的推进呈现逐??渐下降的变化趋势,在出苗后34d时,各处理的叶片气孔导度均最高,变化范围为??0.?45-0.?67molH20???nf2???s'对不同时期各处理间马铃薯叶片气孔导度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发现,在出苗后34d时,廳处理的马铃薯叶片气孔导度最大,为??0??67molH20???m—2???s'?分别较?LcM、XM?和?YM?显著增加了?48.?89%、31.?37%和?42.?55%;??出苗后56d时,也是MM处理的马铃薯叶片气孔导度最大,为0.?5〇111〇1札0???of2???s'??分别较UM和YM显著增加了?28.?21%和25.?00%;出苗后75d时,丽和XM处理的马铃??薯叶片气孔导度最大,分别为0.32和0.30111〇1[!20_11^3'分别较141和州显著增??加了?33.?33%、23.?08%和25.?00%、15.?38%;在出苗后90d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曲延军;蒙美莲;张笑宇;陈雯廷;胡俊;马志伟;陈慧;;马铃薯品种对枯萎病菌的抗性鉴定[J];植物保护;2015年03期
2 张婷婷;蒙美莲;陈有君;包开花;于小彬;任少勇;卢培娜;;氮素水平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及库活性的影响[J];中国马铃薯;2015年02期
3 张建平;哈斯;程玉臣;;几种杀菌剂对马铃薯黑痣病的防效[J];中国马铃薯;2014年01期
4 任少勇;王姣;黄美华;肖强;魏翠果;宋树慧;蒙美莲;陈有君;;炭基肥对马铃薯干物质积累分配和产量的影响[J];中国马铃薯;2013年04期
5 李宏图;罗建新;彭德元;燕慧;袁雅威;赵莉;;绿肥翻压还土的生态效应及其对土壤主要物理性状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3年05期
6 高菊生;徐明岗;董春华;黄晶;曹卫东;曾希柏;文石林;聂军;;长期稻-稻-绿肥轮作对水稻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J];作物学报;2013年02期
7 李亚莉;杨永岗;张化生;;轮作与连作对高原夏季甜脆豆病虫害发生及产量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2年02期
8 徐祥玉;孟贵星;袁家富;赵书军;刘晔;耿明建;曹卫东;;翻压绿肥对植烟土壤活性有机质和土壤酶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11年S1期
9 于亚利;贾文凯;王春宏;姜佰文;;春玉米叶片SPAD值与氮含量及产量的相关性研究[J];玉米科学;2011年04期
10 贾晶霞;杨德秋;李建东;李洋;;中国与世界马铃薯生产概况对比分析与研究[J];农业工程;2011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杰;不同作物轮作结合施肥对土壤性状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8年
2 于小彬;施肥对马铃薯农田土壤特性及产量的影响[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6年
3 杨宁;豆科绿肥—冬小麦轮作提高小麦产量和营养元素含量的效应与土壤机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4 孙玉玲;不同作物茬口与施肥对连作大豆植株高度的影响[D];黑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8506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850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