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水稻千粒重QTL qTGW1.2a的解析与精细定位

发布时间:2020-10-26 02:44
   粒重和粒形是典型的数量性状,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息息相关。数量性状一般由少量主效基因和大量微效基因共同控制,其中,主效基因具有效应大和遗传力高的特点,成为深入研究的首选。然而,主效基因数量有限,对于粒重和粒形遗传机理的阐明具有局限性;因此,对微效粒重和粒形QTL的研究意义重大。在前期研究中,本实验室应用珍汕97(ZS97)///ZS97//ZS97/密阳46(MY46)衍生的BC_2F_5、BC_2F_6和BC_2F_7群体,在水稻第1染色体长臂上分解出两个控制粒重且相互连锁的QTL,分别将其命名为qTGW1.1和qTGW1.2。随后,应用6套BC_2F_(10:11)近等基因系将qTGW1.2分解为qTGW1.2a、qTGW1.2b和qTGW1.2c。本研究针对效应最大、定位区间在RM11730-RM11762的qTGW1.2a,构建新群体,开展精细定位研究,结果如下:1 qTGW1.2a的验证和分解依据qTGW1.2a的定位结果,从ZS97~3/MY46后代群体中筛选出1株在Wn33011-Wn33304区间分离的BC_2F_(10)单株;种植该单株自交产生的BC_2F_(11)群体,经标记检测,获得2个在Wn33011-Wn33252区间杂合的单株和1个在Wn33252-Wn33304区间杂合的单株,自交获得BC_2F_(12)群体。对3个群体的分离区间进行标记检测,选择双亲纯合型单株,自交获得BC_2F_(12:13)近等基因系,命名为L1、L2和L3。QTL分析结果显示,L1和L2中两基因型间千粒重和粒宽差异明显,两个群体加性效应基本一致且增效等位基因均来源于MY46;在L3群体中,只有粒宽在两基因型间差异显著,增效等位基因来源于ZS97,表明该群体两基因型间的粒宽差异由另一个QTL控制。将前者称为qTGW1.2a1、后者称为qTGW1.2a2,并根据3套近等基因系基因型组成的比较,将qTGW1.2a1界定在366.1 kb的Wn32886-Wn33252区间内,将qTGW1.2a2界定在471.0 kb的Wn33186-RM11762区间内。针对定位精度较高和加性效应较大的qTGW1.2a1所处区间,从BC_2F_(13)群体继续挑选材料,分别发展了2套BC_2F_(14:15)近等基因系和3套BC_2F_(16:17)近等基因系将qTGW1.2a1进一步界定在Wn33011和Wn33186之间175.1 kb的区间内。2 qTGW1.2a1的分解、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针对qTGW1.2a1所处区间,筛选了5个BC_2F_(16)单株,自交获得5个BC_2F_(17)群体;经杂合区间标记检测,获取双亲纯合型单株,自交产生5套近等基因系。比较5套近等基因系的基因型组成,将qTGW1.2a1分解为2个QTL,其中,qGL1-33.0位于60.9 kb的Wn33011-Wn33072区间内,主要控制粒长,还影响粒宽和长宽比,粒长和粒宽的反向作用使得两基因型间未检测到千粒重的显著差异;qTGW1-33.1位于35.6 kb的RM212-Wn33089区间内,主要控制千粒重,还影响粒长和粒宽。同时发现,这2个QTL对粒长作用方向相反,2个QTL的共同分离导致qTGW1.2a1对千粒重和粒长仅具较小效应,分解后效应变大。针对定位精度较高且加性效应较大的qTGW1-33.1进行分析,显示该区间存在5个开放阅读框,综合基因测序、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推测ORF5可能是qTGW1-33.1的目标基因。
【学位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S511
【部分图文】:

田间生长,不同时期,基因


44图 3.6 qTGW1-33.1 区间的 5 个预测基因在水稻各组织在田间生长不同时期的表达量Fig 3.6 Expression of 5 putative genes in qTGW1-33.1 region in rice various tissues throughout entire growth in the field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农保选;秦碧霞;夏秀忠;杨行海;张宗琼;曾宇;邓国富;蔡健和;李战彪;刘丕庆;李丹婷;;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的遗传分析及主效QTL的精细定位[J];中国水稻科学;2019年02期

2 刘品彦;刘茹凤;丛江珊;刘春;;家蚕狭胸(narrow breast,nb)突变性状观察及基因的精细定位[J];蚕学通讯;2019年01期

3 李思敏;左东云;程海亮;张友平;王巧连;刘珂;冯晓旭;耿洪伟;宋国立;;棉花光籽基因n_2的精细定位[J];棉花学报;2019年02期

4 姜玲;姜宁;曹黎明;董世青;杨金水;陆平利;罗小金;;水稻簇生穗基因CPB4的精细定位[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06期

5 李进波;戚华雄;;水稻颖壳扭曲基因TWH1的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7年24期

6 郑燕梅;苏德文;蒋家焕;朱永生;魏毅东;陈丽萍;连玲;王颖姮;蔡秋华;谢鸿光;谢华安;张建福;;水稻簇生穗基因OsCl-6的精细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8年07期

7 韩康妮;杜晓芬;王智兰;连世超;王军;郭二虎;;谷子花药颜色基因Siac1的精细定位[J];中国农学通报;2019年12期

8 向阳;;基于熵理论的病例父母亲对照研究来精细定位(英文)[J];数学理论与应用;2012年04期

9 殷娅茹;胡建;胡文波;杨成飞;王坤;刘春;林英;朱勇;王凌燕;;家蚕油蚕oc突变体突变基因的精细定位[J];昆虫学报;2018年06期

10 饶玉春;徐娜;胡娟;焦然;徐江民;宋周琳;黄玲;路梅;王跃星;胡江;;水稻类病变突变体spl-3t的精细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J];中国科学:生命科学;2018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文慧;水稻千粒重QTL qTGW1.2a的解析与精细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2 秦锦霞;小麦表皮蜡质抑制基因的精细定位与物理图谱构建[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3 王洋坤;陆地棉高强纤维QTL(qFS_(D03))的精细定位与候选基因的克隆[D];南京农业大学;2016年

4 卢全伟;陆海渐渗系纤维长度QTL(qFL-12-2)精细定位与候选基因鉴定[D];山西农业大学;2017年

5 李威亚;玉米株型关键基因ZmCSLD1分子机制解析及叶夹角qLA2-1精细定位[D];中国农业大学;2019年

6 谢小芳;水稻细条病抗性QTL qBlsr5a的进一步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分析[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7 刘立龙;野生稻长芒新基因Awn8的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分析[D];广西大学;2018年

8 苏晓梅;番茄抗灰叶斑病基因Sm的精细定位与克隆[D];中国农业大学;2018年

9 朱吉风;菜豆普通细菌性疫病抗性基因精细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8年

10 马洪丽;水稻穗颈伸长基因EUI1的精细定位与候选基因的克隆[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玉;番茄耐裂果基因Cr3a和Cr4a的精细定位[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2 董昕;甘蓝显性蜡质缺失基因BoGL-3的精细定位与候选基因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年

3 苏秀红;小麦抗赤霉菌侵染QTL Fhb4的精细定位[D];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

4 阚欣;玉米穗上多叶基因的精细定位及转录组分析[D];扬州大学;2018年

5 刘晓青;玉米百粒重主效QTL qHKW3的精细定位[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6 牛国卿;水稻深根比数量性状位点qRDR-7精细定位[D];华中农业大学;2018年

7 罗琴;小麦三雌蕊基因Pis1的精细定位[D];西华师范大学;2018年

8 秦琦;小麦旗叶宽主效基因TaFLW1的精细定位[D];南京农业大学;2015年

9 孟庆伟;甘蓝型油菜千粒重QTL TSWA7b的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鉴定[D];华中农业大学;2016年

10 彭颂;17号染色体影响杜长大三元杂交猪胴体长的主效位点的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56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856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5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