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冀东地区强筋小麦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对不同灌水量的响应

发布时间:2020-11-01 17:34
   本研究选用2个强筋小麦品种(津农7号和石优20),设置4个灌水量处理(W1:冬水;W2:冬水+拔节水;W3:冬水+拔节水+开花水;W4:冬水+拔节水+开花水+灌浆水),在防雨棚内池栽条件下,研究了灌水量对强筋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荧光特性的影响,探究了强筋小麦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对灌水量的响应,进一步探讨了灌水量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籽粒灌浆过程中,强筋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时间随着灌水量的增加有所推迟。说明增加灌水量,强筋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增加,净光合速率提高,有利于光合产物的积累。灌水影响强筋小麦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的积累和转移,且影响的程度因灌水量而异。W1处理后强筋小麦植株的单茎干重和经济系数均低于W4处理,说明干旱抑制了小麦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的积累。同时,研究发现2个小麦品种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转运量表现为W1处理高于W4处理,表明灌水量增加抑制了花后营养器官干物质向籽粒的转移,降低了营养器官转移物质对籽粒的贡献率。本研究发现,强筋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随灌水量增加而降低,表明灌水量增加不利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提高。籽粒各蛋白组分对不同灌水量响应差异显著,灌水量增加有利于籽粒谷蛋白含量增加,却抑制球蛋白的积累。本研究表明,灌水显著影响强筋小麦淀粉及其组分的含量,且此影响存在品种间差异。W1处理下津农7号的籽粒淀粉含量最低,说明干旱抑制籽粒总淀粉含量的积累,灌水量对其籽粒直/支比的影响并不显著。石优20总淀粉含量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不同处理籽粒支链淀粉含量有显著差异,直链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适当增加灌水量提高强筋小麦的籽粒产量。津农7号的W4处理产量最高达到8661.3kg/hm2,石优20的最高产量为W3处理的7934.55kg/hm2。干旱降低强筋小麦花后平均灌浆速率,缩短灌浆持续期,降低了粒重,造成小麦减产。综上所述,津农7号在W2处理条件下,籽粒蛋白质含量高达16.43%,产量较高,较适合在冀东地区栽培种植,W2处理是最适宜的灌水量。
【学位单位】: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S512.1
【部分图文】:

强筋小麦,灌水量,旗叶,叶绿素


3.1 花后不同灌水量对强筋小麦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3.1.1 花后不同灌水量对强筋小麦旗叶叶绿素含量的影响3.1.1.1 花后不同灌水量对强筋小麦旗叶叶绿素 a 含量的影响由图 3-1 可以看出,津农 7 号的四个不同灌水量处理的叶绿素 a 含量均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4 个水分处理的强筋小麦旗叶叶绿素 a 含量在花后 714 天达到最大,W1 处理的叶绿素 a 含量在花后 21 天和 28 天最低,表明干著抑制了花后后期强筋小麦旗叶叶绿素 a 的形成。石优 20 的四个水分处理叶叶绿素 a 含量亦先增后降,与津农 7 号趋势一致,W4 处理的小麦旗叶叶a 含量都高于 W1 处理,可见,适当增加灌水量有利于增加小麦旗叶叶绿素利用。

旗叶,强筋小麦,灌水量,叶绿素b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1.2 花后不同灌水量对强筋小麦旗叶叶绿素 b 含量的影响由图 3-2 可以看出,津农 7 号四个不同灌水量处理的旗叶叶绿素 b 含量后降,在花后 14 天叶绿素 b 含量达到最大,W1 处理的旗叶叶绿素 b 在花化显著,相反,W4 处理的叶绿素 b 含量变化不显著,表明干旱对花后小麦叶绿素 b 含量影响较大,W2 处理的叶绿素 b 含量在花后 14 天到 28 天在四理中均为最高,说明 W2 处理最有利于小麦花后叶绿素 b 的利用。石优 20不同灌水处理之间旗叶叶绿素 b 含量差异显著,W1 处理的旗叶叶绿素 b 含后后期急剧降低,说明干旱胁迫显著抑制了花后叶绿素 b 的利用,W3 处理叶叶绿素b含量变化差异不显著,表明此处理最有利于花后旗叶叶绿素b的利

强筋小麦,灌水量,旗叶,叶绿素


花后天数 Days after anthesis (d)图 3-3 灌水量对强筋小麦旗叶叶绿素 a+b 的影响Fig .3-3 Effect of different irrigation water on Chlorophyll of wheat flagellum3.1.1.4 花后不同灌水量对强筋小麦旗叶叶绿素 a/b 的影响由图 3-4 可知,花后不同灌水量对津农 7 号旗叶叶绿素 a/b 的影响较大,呈现先降低后上升的趋势,而对石优 20 旗叶叶绿素 a/b 影响差异不显著,可以得知不同灌水量对不同基因型的强筋小麦花后旗叶叶绿素 a/b 的影响有较大差异。津农 7 号在花后 14 天时四个灌水量处理的叶绿素 a/b 均为最低,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津农 7 号的叶绿素 a 在花后第 7 天时达到最大,14 天有所降低,而叶绿素 b 在 14 天时达到最大。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戴忠民;李妍;张红;王丽燕;张秀玲;李勇;王振林;;不同灌溉处理对小麦花后氮素积累和转运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5年12期

2 戴忠民;张秀玲;张红;李勇;王振林;;不同灌溉模式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5年09期

3 马耕;张盼盼;王晨阳;刘卫星;张美微;马冬云;谢迎新;朱云集;郭天财;;高产小麦花后植株氮素累积、转运和产量的水氮调控效应[J];麦类作物学报;2015年06期

4 王秀英;;不同水氮条件对燕麦氮素吸收转运和积累的影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11期

5 范仲卿;赵广才;田奇卓;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亓振;;拔节至开花期控水对冬小麦氮素吸收运转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4年08期

6 孙敏;葛晓敏;高志强;任爱霞;邓妍;赵维峰;赵红梅;;不同降水年型休闲期耕作蓄水与旱地小麦籽粒蛋白质形成的关系[J];中国农业科学;2014年09期

7 蔡瑞国;李亚华;张敏;郭良海;王文颇;周印富;;雨养与灌溉条件下施氮对小麦花后氮素累积与转运的影响[J];麦类作物学报;2014年03期

8 卢红芳;王晨阳;郭天财;尹云星;;灌浆前期高温和干旱胁迫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4年13期

9 段有强;黄明;李友军;李强;孙华尊;吕瑞珍;李晓波;;硝态氮和铵态氮及其配施对专用型小麦蛋白质和GMP含量的影响[J];核农学报;2014年01期

10 徐心志;马超;孙倩;孙会娜;王志强;林同保;;不同灌水量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叶绿素荧光及光保护特性的影响[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4年01期



本文编号:28658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28658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e5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