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甜玉米群体改良及选系的配合力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06 22:37
  本研究以16份甜玉米种质资源合成甜玉米改良群体,经连续6代自交选育出一批自交系,以其中8个遗传差异较大的自交系,按照GriffingIV双列杂交设计,对各个杂交组合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进行测定,从而进行配合力分析及遗传参数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本试验合成的群体基础资源遗传基础丰富、多样性高,自交系选育经历了耐寒性、耐热性、耐密性的逆境选择。对群体改良效果检验表明,随着轮回次数增加,空秆率、倒折率、感病株率及雌雄不协调株率均有显著下降,优质株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株高及穗位高均有下降。61份自交系的株型性状变化范围均较大,变异系数也较大。果穗性状变化范围也较大,其中秃尖长及行粒数的变异系数较大。这表明,该群体对各性状的改良具有一定效果,可以提高选育甜玉米自交系的效率及育种的水平。2.本研究对参试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及果穗性状进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自交系之间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在8个亲本自交系中:M33、M3的株高GCA效应值较大,M5、M2的穗位高GCA效应值较低,M3、M4的茎粗GCA效应值较大,M4、M2的雄穗长GCA效应值较大,M119、M11... 

【文章来源】: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东省

【文章页数】:5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第一章 前言
    1.1 甜玉米育种现状及研究进展
        1.1.1 甜玉米简介及发展前景
        1.1.2 甜玉米育种现状及研究进展
        1.1.3 甜玉米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
    1.2 玉米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现状
        1.2.1 种质资源的概念
        1.2.2 国外玉米种质研究现状
        1.2.3 国内玉米种质研究现状
    1.3 玉米群体改良研究进展
        1.3.1 群体改良的意义
        1.3.2 群体改良中基础群体的选择
        1.3.3 群体改良的方法选择
    1.4. 配合力概念及测定方法
        1.4.1 配合力概念
        1.4.2 配合力测定时期和方法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1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5.2 本研究技术路线
第二章 改良群体的合成及选系鉴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设计方法
        2.1.3 数据处理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群体改良效果
        2.2.2 群体选系的鉴定及分析
    2.3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改良群体选育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设计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方差分析
        3.2.2 配合力方差分析
        3.2.3 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3.2.4 自交系利用价值的综合评价
        3.2.5 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参数分析
    3.3 结论与讨论
第四章 改良群体选育自交系产量相关性状配合力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设计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方差分析
        4.2.2 配合力方差分析
        4.2.3 主要产量相关性状配合力分析
        4.2.4 自交系利用价值的综合评价
        4.2.5 甜玉米主要产量性状遗传参数分析
    4.3 结论与讨论
第五章 结论
    5.1 改良群体的合成及选系鉴定
    5.2 改良群体选育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5.3 改良群体选育自交系产量相关性状配合力分析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甜玉米自交系锌胁迫下根系活力的差异及敏感性评价[J]. 蒲浩杰,张丽容,牛文霞,闫光远,陈思平,张姿丽.  福建农业. 2015(08)
[2]玉米自交系南方锈病抗性配合力及遗传参数分析[J]. 吴永升,邹成林,黄爱花,郑德波,谭华,韦新兴,莫润秀,黄开健,莫芳华.  西南农业学报. 2014(06)
[3]我国甜玉米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J]. 姚文华,韩学莉,汪燕芬,谭静,徐春霞,陈洪梅,番兴明.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1(02)
[4]2009年广东甜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 潘艺,张禄祥,万忠,尹艳,胡建广.  广东农业科学. 2010(03)
[5]优质、抗逆超甜玉米粤甜13号特征特性及配套栽培技术[J]. 孙国富,李高科.  广东农业科学. 2009(08)
[6]微卫星标记在玉米群体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J]. 夏亮,赵琦,焦雨歆,谢传晓.  生物技术通报. 2008(04)
[7]超甜玉米新品种中农大甜413的选育及简介[J]. 李建生,张义荣,王忠义,严建兵,刘波,刘光辉,李仁昆.  作物杂志. 2008(04)
[8]耐旱性不同的玉米杂交种的生理生化差异分析[J]. 郝楠,李月明,孙楠.  辽宁农业科学. 2008(01)
[9]玉米种质资源抗病毒病鉴定[J]. 贾志森,智建奇,郑联寿,苑森行,马淑文,李鹏,郑义.  山西农业科学. 2008(01)
[10]提高玉米育种效率的技术途径[J]. 番兴明,姚文华,黄云霄.  作物杂志. 2007(02)

硕士论文
[1]广东省鲜食玉米病害发生趋势及小斑病抗性遗传分析[D]. 梁毅.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2014
[2]糯玉米主要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遗传特性的研究[D]. 李玉杰.吉林农业大学 2013
[3]7个玉米合成群体选系的配合力及杂优类群分析[D]. 李燕.四川农业大学 2010
[4]糯玉米主要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D]. 孙艳.吉林农业大学 2008
[5]甜玉米新品种的选育现状及其推广模式的探讨[D]. 俞平高.浙江大学 2006
[6]糯玉米主要农艺性状遗传特性的研究[D]. 曹丽娟.吉林农业大学 2006
[7]鲜食甜玉米优质高效栽培配套技术研究[D]. 栾春荣.南京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1222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1222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5e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