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平原钵苗机插杂交籼稻高产群体建成及其生理生态基础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1-04-09 05:48
机插秧可以减少劳动成本、提高水稻生产效率,是我国当前水稻种植的主要发展方向。为改善成都平原稻作区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不高、发展缓慢和品种选育评价不适应机械化生产等问题,加快成都平原水稻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与集成,分别于2015年和2016年在成都平原稻作区——崇州市和眉山市东坡区两地,开展了钵苗机插杂交籼稻高产群体建成及其生理生态基础的研究。(1)2015年以杂交稻F优498为材料,以毯苗机插为对照的条件下,开展对秧龄和栽插密度的研究,试验为两因素裂区设计。即,主区设置不同移栽秧龄:25 d和40 d;副区为“钵苗机插+高密度”、“钵苗机插+中密度”、“钵苗机插+低密度”、“毯苗机插+高密度”、“毯苗机插+中密度”、“毯苗机插+低密度”6种机插方式与密度配合的处理;(2)在2015年确定的钵苗机插方式、适宜秧龄与密度研究的基础上,于2016年开展不同千粒重杂交籼稻品种与最适机械播种量农机农艺融合研究,试验为两因素裂区设计。即,主区设置3个不同千粒重的杂交籼稻品种:V1:川农优华占(千粒重26g),V2:F优498(千粒重29g),V3:宜香优2115(千粒重32 g),副区为...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20t5年全国水相主产省份水相种植
1.2品种特性在机插秧生产上的研究与现状??水稻总的来说分为籼稻和粳稻,籼稻适宜于在低海拔湿热以及低纬度的区域种植,??而粳稻则更喜欢在高纬度或者低纬度的高海拔地区种植,因此粳稻品种一般种植在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的后季以及黄河以北区域,而籼稻则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区域种植,??作为平均海拔在500m左右的四川盆地成都平原,则以杂交籼稻为主。与常规稻相比,??杂交稻的分蘖力更强、穗型更大,创造超高产的潜力也更大但要想尽可能发挥其??5??
图3技术路线图??Fig.3?Technical?route??3试验方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秧龄下机插方式与密度对杂交稻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J]. 李应洪,王海月,吕腾飞,张绍文,蒋明金,何巧林,孙永健,马均. 中国水稻科学. 2017(03)
[2]钵苗机插水稻育秧关键技术[J]. 杨松,沈进松,王进友,耿婷. 中国稻米. 2016(05)
[3]不同秧龄及剪根程度对杂交水稻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李应洪,李玥,严奉君,孙加威,赵建红,李娜,孙永健,马均. 杂交水稻. 2016(03)
[4]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免耕厢沟栽培杂交稻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 赵建红,李玥,孙永健,李应洪,孙加威,代邹,谢华英,徐徽,马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03)
[5]播期和播量对机插连作晚稻甬优538产量的影响[J]. 黄根元,李方勇,娄厉行,林家威,陆雁. 浙江农业科学. 2015(09)
[6]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J]. 许俊伟,孟天瑶,荆培培,张洪程,李超,戴其根,魏海燕,郭保卫. 作物学报. 2015(11)
[7]江淮水稻钵苗机插生育特性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J]. 吴文革,张健美,周永进,陈刚,许有尊,李胜群,严文学,高尚勤. 中国稻米. 2015(04)
[8]秧龄对机插超级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J]. 陈惠哲,江文松,向镜,徐一成,张玉屏,朱德峰. 中国稻米. 2015(04)
[9]播种量与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J]. 龙瑞平,李贵勇,夏琼梅,侯跃,朱丽芬,李香连,赵丽娟,朱海平,杨从党. 中国稻米. 2015(04)
[10]播种量对机插连作晚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J]. 蔡小盈,黄歆贤,吴学荣,陈爱柳,陈兰. 浙江农业科学. 2015(07)
博士论文
[1]水稻免耕机插生长及产量形成特性研究[D]. 陈惠哲.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2]生态条件和栽培密度对水稻群体特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李静.四川农业大学 2013
[3]机插粳稻群体特征及定量栽培技术研究[D]. 于林惠.南京农业大学 2011
[4]不同穗型水稻品种机插规格的综合研究[D]. 钱银飞.扬州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不同秧龄对机插中、迟熟杂交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D]. 贾现文.四川农业大学 2012
[2]余杭区双季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 方文英.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3]杂交稻不同机插模式下生长与产量形成及秧苗调控研究[D]. 刘晓娜.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4]水稻强化栽培适宜秧龄及旱育秧临界移栽秧龄研究[D]. 郭翔.四川农业大学 2010
[5]播期和移栽密度对淮北中粳稻两个品种产量形成及品质的影响[D]. 翟超群.扬州大学 2007
[6]秧龄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 吴一梅.扬州大学 2007
[7]水稻强化栽培不同移栽秧龄、密度的研究[D]. 龙旭.四川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27037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20t5年全国水相主产省份水相种植
1.2品种特性在机插秧生产上的研究与现状??水稻总的来说分为籼稻和粳稻,籼稻适宜于在低海拔湿热以及低纬度的区域种植,??而粳稻则更喜欢在高纬度或者低纬度的高海拔地区种植,因此粳稻品种一般种植在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的后季以及黄河以北区域,而籼稻则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区域种植,??作为平均海拔在500m左右的四川盆地成都平原,则以杂交籼稻为主。与常规稻相比,??杂交稻的分蘖力更强、穗型更大,创造超高产的潜力也更大但要想尽可能发挥其??5??
图3技术路线图??Fig.3?Technical?route??3试验方案??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秧龄下机插方式与密度对杂交稻光合生产及产量的影响[J]. 李应洪,王海月,吕腾飞,张绍文,蒋明金,何巧林,孙永健,马均. 中国水稻科学. 2017(03)
[2]钵苗机插水稻育秧关键技术[J]. 杨松,沈进松,王进友,耿婷. 中国稻米. 2016(05)
[3]不同秧龄及剪根程度对杂交水稻生长特性和产量的影响[J]. 李应洪,李玥,严奉君,孙加威,赵建红,李娜,孙永健,马均. 杂交水稻. 2016(03)
[4]灌溉方式和氮肥运筹对免耕厢沟栽培杂交稻氮素利用及产量的影响[J]. 赵建红,李玥,孙永健,李应洪,孙加威,代邹,谢华英,徐徽,马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03)
[5]播期和播量对机插连作晚稻甬优538产量的影响[J]. 黄根元,李方勇,娄厉行,林家威,陆雁. 浙江农业科学. 2015(09)
[6]机插密度对不同类型水稻抗倒伏能力及产量的影响[J]. 许俊伟,孟天瑶,荆培培,张洪程,李超,戴其根,魏海燕,郭保卫. 作物学报. 2015(11)
[7]江淮水稻钵苗机插生育特性与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研究[J]. 吴文革,张健美,周永进,陈刚,许有尊,李胜群,严文学,高尚勤. 中国稻米. 2015(04)
[8]秧龄对机插超级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J]. 陈惠哲,江文松,向镜,徐一成,张玉屏,朱德峰. 中国稻米. 2015(04)
[9]播种量与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的影响[J]. 龙瑞平,李贵勇,夏琼梅,侯跃,朱丽芬,李香连,赵丽娟,朱海平,杨从党. 中国稻米. 2015(04)
[10]播种量对机插连作晚稻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J]. 蔡小盈,黄歆贤,吴学荣,陈爱柳,陈兰. 浙江农业科学. 2015(07)
博士论文
[1]水稻免耕机插生长及产量形成特性研究[D]. 陈惠哲.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2]生态条件和栽培密度对水稻群体特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D]. 李静.四川农业大学 2013
[3]机插粳稻群体特征及定量栽培技术研究[D]. 于林惠.南京农业大学 2011
[4]不同穗型水稻品种机插规格的综合研究[D]. 钱银飞.扬州大学 2009
硕士论文
[1]不同秧龄对机插中、迟熟杂交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D]. 贾现文.四川农业大学 2012
[2]余杭区双季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D]. 方文英.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3]杂交稻不同机插模式下生长与产量形成及秧苗调控研究[D]. 刘晓娜.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4]水稻强化栽培适宜秧龄及旱育秧临界移栽秧龄研究[D]. 郭翔.四川农业大学 2010
[5]播期和移栽密度对淮北中粳稻两个品种产量形成及品质的影响[D]. 翟超群.扬州大学 2007
[6]秧龄对机插水稻生长发育与产量及品质的影响[D]. 吴一梅.扬州大学 2007
[7]水稻强化栽培不同移栽秧龄、密度的研究[D]. 龙旭.四川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127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12703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