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氮密互作对冬小麦安农0711茎秆抗倒性能和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4-13 05:14
  本试验以小麦安农0711为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密度为主区,设四个密度水平,分别为:120×104/hm2(D1),180×104/hm2(D2),240×104/hm2(D3),300×104/hm2(D4);氮肥为副区,设四个氮素水平,分别为:150 Kg/hm2(N1),210 Kg/hm2(N2),270Kg/hm2(N3),330Kg/hm2(N4)。研究了氮肥、密度及其互作对小麦茎秆基部节间形态特征、力学特征、化学成分、抗倒指数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旨为探讨小麦安农0711在淮北地区最适宜的播种密度和合理的施氮量,为其在淮北地区高产栽培、大面积推广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氮、密互作对安农0711茎秆基部节间形态特征的影响氮肥和播种密度对小麦茎秆节间形态特征有显著影响,且氮密两者存在显著互作效应。不同氮素水平下,随着播种密度加大,基部1、2、3节间长度和株高明显增加,重心高度相应提高,茎秆明显变细,茎壁变薄。不同播种密度下,随着氮肥量的增加,基部1、2、3三节间长度和株高明显增加,重心高度相应提高,茎秆变细,茎壁变薄。氮、密互作显著影响小麦茎秆节间形态特... 

【文章来源】:安徽农业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氮密互作对冬小麦安农0711茎秆抗倒性能和产量的影响


表氮、密水平下产量模拟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小麦品种茎秆抗倒性的研究[J]. 冯素伟,李淦,胡铁柱,姜小苓,李小军,董娜,茹振钢.  麦类作物学报. 2012(06)
[2]小麦蜡熟期茎杆抗倒伏数学模型的建立[J]. 钱兵,张海龙,李静波.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2(15)
[3]多效唑不同施用方法对小麦生产的影响[J]. 张道荣,陈桥生,谭永强,周芳菊,汤清益.  湖北农业科学. 2012(13)
[4]氮肥和种植密度对带状种植小麦抗倒能力的影响及边际效应[J]. 樊高琼,李金刚,王秀芳,郑亭,郭翔,陈溢,吴中伟,杨文钰.  作物学报. 2012(07)
[5]不同播期条件下小麦基部节间性状的相关性分析[J]. 崔勇,谢全刚,刘宾,张晗,田纪春.  山东农业科学. 2012(04)
[6]茎秆挠度对评价小麦抗倒伏能力的实验研究[J]. 张凯,吴晓强,宗可栋.  中国农机化. 2012(01)
[7]3种化学调控剂对西农979抗倒伏性的影响[J]. 邵云,张黛静,冯荣成,王言景,姜丽娜,李春喜.  西北农业学报. 2011(04)
[8]玉米籽粒产量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及条件QTL分析[J]. 彭勃,王阳,李永祥,刘成,张岩,刘志斋,谭巍巍,王迪,孙宝成,石云素,宋燕春,王天宇,黎裕.  作物学报. 2010(10)
[9]施氮模式对冬小麦越冬期冻害和茎秆抗倒伏性能的影响[J]. 魏凤珍,李金才,屈会娟,沈学善.  江苏农业学报. 2010(04)
[10]播期与密度对小麦茎秆抗倒力的影响研究[J]. 卞爱群,吴建中,何宜玲,陈高祥,周建军,胥益锋,凌晓峰.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09)

博士论文
[1]小麦茎秆特征与倒伏的关系及调控研究[D]. 陈晓光.山东农业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小麦茎秆特性与抗倒伏关系及其调控研究[D]. 胡昊.河南农业大学 2013
[2]栽培技术措施对冬小麦茎秆抗倒性能及产量的影响[D]. 张一.安徽农业大学 2010
[3]小麦茎秆强度及其相关性状的QTL分析[D]. 郭会君.中国农业科学院 2002



本文编号:3134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134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1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