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观音茶园土壤-茶树体系中金属的迁移特征及来源解析
发布时间:2021-04-13 09:14
茶是世界上三大饮料之一,全球有20多亿人饮茶。长期饮用金属污染物超标的茶叶将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选择福建省安溪县铁观音茶园土壤和茶树为研究对象,开展铁观音茶叶受金属(Li、V、Cr、Co、Ni、Cu、Zn、Sr、Mo、Cd、Sb、Ba、Tl、Pb)污染的调查研究,分析土壤—茶树体系的金属总量、生物有效性并进行评价;研究茶树在典型金属胁迫条件下,茶树各部位的金属分布及茶叶品质的变化;采用同位素示踪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法,研究土壤—茶树体系中的金属来源,为铁观音种植区的金属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铁观音茶园土壤酸化严重;土壤总有机碳在大部分采样点为优良水平;茶园土壤中Cd、Pb、Tl为主要污染因子,Cd具有极大的生态风险,湖头镇和剑斗镇的3个采样点(HT1、HT2、JD1)及2个垂直剖面(HTp、JDp)的污染严重;金属含量在垂直剖面土壤中的变化无明显规律;根中的Cu和Zn,茎中的Mo、Cd、Sb,新叶中的Cr、Sr、Cd、Ba具有极强变异;茶树新叶从土壤中富集金属的能力较弱。(2)茶园土壤金属赋存形态的研究表明:Cd、Pb、...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20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茶园土壤金属的因子载荷图(a)表层土壤(b)HTp(c)JDp(d)PLp(e)XHp(f)CKp(g)GDp(h)XPp
茶树根中金属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如图7.2(a)所示。特征值大于1的3个因子贡献率分别为41.31%、25.70%,19.50%,累计贡献率为86.33%。因子1(F1)中,Cu、Zn、Cd具有较高的正载荷,因子2(F2)中,Cr、Ni、Sr具有较高的正载荷,因子3(F3)中,Pb、Tl具有较高的正载荷。由本文3.5的分析中,因子1中的3种金属的变异系数均超过130%,属于极高程度的变异,表明了强烈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因子1主要受农业生产的影响;因子2中Ni和Sr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81.42%和80.18%,属于高度变异,也受到了一定程度人为源的影响,因此,因子2主要受到水泥厂和金属冶炼的影响;因子3的两种金属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受到母质层的影响。7.2.2.2茶树茎中金属的主成分分析
系统聚类法(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多聚类分析法。该方法将研究对象的多个样品各自视为一类,计算它们的相互之间的距离或相似系数,把距离最小或相似最大的样品合并为一类,再计算所得类与其他类的距离或相似系数,并将距离最小或相似最大的样品合并为一类,如此逐步进行类的合并,直至所有的样品归为一类为止[419]。目前,聚类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来源示踪的研究中[420,421]。本文采用SPSS软件,系统聚类的方法,Z得分的数据标准化方法,平方欧氏距离的距离测度方法,以ward法进行聚类,对主成分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如图7.3和图7.4所示。图7.4茶树金属的聚类分析树状图(a)根(b)茎(c)老叶(d)新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寿光市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J]. 宗丹丹,黄智刚. 山东农业科学. 2020(02)
[2]青藏高原表土重金属污染评价与来源解析[J]. 杨安,王艺涵,胡健,刘小龙,李军. 环境科学. 2020(02)
[3]茶园土壤酸化成因及改良措施研究和展望[J]. 樊战辉,唐小军,郑丹,杨琴,陈光年,李晓文,孙家宾. 茶叶科学. 2020(01)
[4]不同工业大麻品种对田间5种重金属吸收积累特性的比较[J]. 许艳萍,吕品,张庆滢,郭蓉,邓纲,郭鸿彦,杨明.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01)
[5]草原型露天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空间分布特征[J]. 李晶,杨超元,殷守强,杨震,刘乾龙,崔绿园. 煤炭学报. 2019(12)
[6]徐州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来源分析[J]. 徐蕾,肖昕,马玉,韩筱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11)
[7]近十年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进展[J]. 陈雅丽,翁莉萍,马杰,武晓娟,李永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10)
[8]北京地区8种园林树木的叶片和枝条重金属含量比较[J]. 兰欣宇,程佳雪,万映伶,张欣,刘燕. 中国园林. 2019(09)
[9]新疆某矿冶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与生态风险评价[J]. 杨伟光,陈卫平,杨阳,刘长峰,马凌超. 环境工程学报. 2019(08)
[10]太滆运河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J]. 李伟迪,崔云霞,曾撑撑,朱永青,彭月,王凯,李士俊. 环境科学. 2019(11)
博士论文
[1]泉州市大气PM2.5化学组成特征及铅锶同位素示踪研究[D]. 张云峰.华侨大学 2017
[2]巢湖污染物赋存、来源及风险评价研究[D]. 李国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安溪茶园土壤—茶叶系统中重金属分布特征与同位素示踪研究[D]. 江嵩鹤.华侨大学 2016
[2]水培茶树吸收铅与铜的累积特性及调控作用研究[D]. 汪艳霞.四川农业大学 2011
[3]福建铁观音茶园铜锌营养状况研究[D]. 许璐璐.福建农林大学 2011
[4]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土壤质量分析与评价[D]. 谷晓静.长安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35027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208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茶园土壤金属的因子载荷图(a)表层土壤(b)HTp(c)JDp(d)PLp(e)XHp(f)CKp(g)GDp(h)XPp
茶树根中金属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如图7.2(a)所示。特征值大于1的3个因子贡献率分别为41.31%、25.70%,19.50%,累计贡献率为86.33%。因子1(F1)中,Cu、Zn、Cd具有较高的正载荷,因子2(F2)中,Cr、Ni、Sr具有较高的正载荷,因子3(F3)中,Pb、Tl具有较高的正载荷。由本文3.5的分析中,因子1中的3种金属的变异系数均超过130%,属于极高程度的变异,表明了强烈的人类活动的影响,因此,因子1主要受农业生产的影响;因子2中Ni和Sr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81.42%和80.18%,属于高度变异,也受到了一定程度人为源的影响,因此,因子2主要受到水泥厂和金属冶炼的影响;因子3的两种金属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受到母质层的影响。7.2.2.2茶树茎中金属的主成分分析
系统聚类法(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nalysis,HCA)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多聚类分析法。该方法将研究对象的多个样品各自视为一类,计算它们的相互之间的距离或相似系数,把距离最小或相似最大的样品合并为一类,再计算所得类与其他类的距离或相似系数,并将距离最小或相似最大的样品合并为一类,如此逐步进行类的合并,直至所有的样品归为一类为止[419]。目前,聚类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土壤重金属的污染来源示踪的研究中[420,421]。本文采用SPSS软件,系统聚类的方法,Z得分的数据标准化方法,平方欧氏距离的距离测度方法,以ward法进行聚类,对主成分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结果如图7.3和图7.4所示。图7.4茶树金属的聚类分析树状图(a)根(b)茎(c)老叶(d)新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寿光市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及污染评价[J]. 宗丹丹,黄智刚. 山东农业科学. 2020(02)
[2]青藏高原表土重金属污染评价与来源解析[J]. 杨安,王艺涵,胡健,刘小龙,李军. 环境科学. 2020(02)
[3]茶园土壤酸化成因及改良措施研究和展望[J]. 樊战辉,唐小军,郑丹,杨琴,陈光年,李晓文,孙家宾. 茶叶科学. 2020(01)
[4]不同工业大麻品种对田间5种重金属吸收积累特性的比较[J]. 许艳萍,吕品,张庆滢,郭蓉,邓纲,郭鸿彦,杨明.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01)
[5]草原型露天煤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及空间分布特征[J]. 李晶,杨超元,殷守强,杨震,刘乾龙,崔绿园. 煤炭学报. 2019(12)
[6]徐州农田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布及来源分析[J]. 徐蕾,肖昕,马玉,韩筱璇.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9(11)
[7]近十年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解析研究进展[J]. 陈雅丽,翁莉萍,马杰,武晓娟,李永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10)
[8]北京地区8种园林树木的叶片和枝条重金属含量比较[J]. 兰欣宇,程佳雪,万映伶,张欣,刘燕. 中国园林. 2019(09)
[9]新疆某矿冶区周边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与生态风险评价[J]. 杨伟光,陈卫平,杨阳,刘长峰,马凌超. 环境工程学报. 2019(08)
[10]太滆运河流域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与来源解析[J]. 李伟迪,崔云霞,曾撑撑,朱永青,彭月,王凯,李士俊. 环境科学. 2019(11)
博士论文
[1]泉州市大气PM2.5化学组成特征及铅锶同位素示踪研究[D]. 张云峰.华侨大学 2017
[2]巢湖污染物赋存、来源及风险评价研究[D]. 李国莲.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安溪茶园土壤—茶叶系统中重金属分布特征与同位素示踪研究[D]. 江嵩鹤.华侨大学 2016
[2]水培茶树吸收铅与铜的累积特性及调控作用研究[D]. 汪艳霞.四川农业大学 2011
[3]福建铁观音茶园铜锌营养状况研究[D]. 许璐璐.福建农林大学 2011
[4]陕西省泾惠渠灌区土壤质量分析与评价[D]. 谷晓静.长安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1350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135027.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