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历年审(认)定水稻品种分析
发布时间:2021-04-25 15:50
通过全面总结湖北省水稻育种成果,为湖北省水稻育种提供参考,对1985—2019年共35 a湖北省审(认)定的水稻品种进行了统计,对2000—2019年共20 a湖北审(认)定的407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品质和抗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5—2019年湖北省审(认)定水稻品种514个,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品种331个;2000—2019年湖北审(认)定水稻品种的单产稳步提高,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得到改良,食味品质得到改善,但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没有明显改观,其中外观品质近5 a甚至有所下降。
【文章来源】:杂交水稻. 2020,35(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概况
2.2 品种性状分析
2.2.1 产量、生育期和株高分析
2.2.2 米质分析
2.2.3 抗病性分析
3 讨论
3.1 多穗型向大穗型转变,单产显著提升
3.2 食味品质和抗病性提升,外观品质下降
3.3 湖北省水稻品种选育能力仍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水稻主栽品种演替分析[J]. 林海,李婷婷,童汉华,王志刚,王磊,鄂志国. 中国水稻科学. 2018(06)
[2]中国水稻品种及其系谱数据库[J]. 鄂志国,王磊. 中国水稻科学. 2011(05)
[3]湖北高档优质稻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 徐得泽,吴建平,陈亿毅. 现代农业科技. 2008(18)
[4]我国优质稻米的生产现状和发展对策[J]. 黄发松,罗玉坤,庞乾林. 中国稻米. 1998(06)
[5]中国水稻农家品种马尾粘败育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马协A)研究[J]. 朱英国,余金洪,徐树华,梅启明,杨代常,付彬英,黄佩霞,张晓国.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06)
[6]晚粳自然两用系选育及应用初报[J]. 石明松. 湖北农业科学. 1981(07)
[7]利用华南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杂交选育三系的研究[J]. Research Laboratory of Genetics, Wuhan University, Division of Eice Culture, Hupeh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遗传学报. 1977(03)
本文编号:3159662
【文章来源】:杂交水稻. 2020,35(03)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1.2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基本概况
2.2 品种性状分析
2.2.1 产量、生育期和株高分析
2.2.2 米质分析
2.2.3 抗病性分析
3 讨论
3.1 多穗型向大穗型转变,单产显著提升
3.2 食味品质和抗病性提升,外观品质下降
3.3 湖北省水稻品种选育能力仍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水稻主栽品种演替分析[J]. 林海,李婷婷,童汉华,王志刚,王磊,鄂志国. 中国水稻科学. 2018(06)
[2]中国水稻品种及其系谱数据库[J]. 鄂志国,王磊. 中国水稻科学. 2011(05)
[3]湖北高档优质稻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J]. 徐得泽,吴建平,陈亿毅. 现代农业科技. 2008(18)
[4]我国优质稻米的生产现状和发展对策[J]. 黄发松,罗玉坤,庞乾林. 中国稻米. 1998(06)
[5]中国水稻农家品种马尾粘败育株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马协A)研究[J]. 朱英国,余金洪,徐树华,梅启明,杨代常,付彬英,黄佩霞,张晓国.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3(06)
[6]晚粳自然两用系选育及应用初报[J]. 石明松. 湖北农业科学. 1981(07)
[7]利用华南普通野生稻和栽培稻杂交选育三系的研究[J]. Research Laboratory of Genetics, Wuhan University, Division of Eice Culture, Hupeh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遗传学报. 1977(03)
本文编号:31596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159662.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