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双季稻氮肥运筹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8 11:43
双季稻是提高水稻复种指数和增加总产的重要途径。传统的移栽双季稻因投入高、劳动强度大导致农民种植积极性下降,通过早晚双季直播替代双季育秧移栽是推动双季稻发展的有效措施。华中农业大学作物生理生态与栽培研究中心前期已经筛选出适宜直播双季稻模式的短生育期品种,这些品种在早晚季的生育期只有88-100 d,两季周年产量最高可达15 t ha-1,证明该模式具有很好的推广前景。然而,目前还少有关于直播双季稻模式下短生育期品种氮素利用特性以及直播双季稻氮肥优化管理的研究。因此,为明确直播双季稻的氮素需求特性和优化双直播模式的氮肥管理,本研究设计了16种氮肥运筹模式,包括不同施氮量与施氮时期处理,主要目的为:(1)比较直播稻早晚两季温光资源差异对水稻氮肥吸收与利用的影响;(2)探索适用直播双季稻各生育阶段的需肥特性;(3)探究直播双季稻产量构成因子与产量性状对不同氮肥运筹模式的响应;(4)建立直播双季稻系统高产高效的氮肥管理模式。本试验主要结果如下:1.在直播双季稻系统中,与早稻相比,晚稻营养生长期日均温度与日均辐射分别高9.6℃和3.6 MJ m-2,灌浆期分别低3.9℃和1.1 MJ m-2,温光...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研究背景
1.1 中国水稻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1.2 水稻主要轻简化与机械化栽培方式
1.2.1 移栽稻的发展概况
1.2.2 直播稻的发展概况
1.2.3 直播双季稻的发展与生育特性
1.3 中国水稻生产的氮肥利用
1.3.1 氮肥利用现状
1.3.2 改善氮肥管理的相关探索
1.3.3 直播稻氮肥管理的研究概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与材料
2.2 试验设计与大田管理
2.3 样品的采集、处理与测定
2.3.1 气象数据
2.3.2 土壤指标
2.3.3 生育进程记录
2.3.4 株高与茎蘖数
2.3.5 叶面积指数
2.3.6 干物质积累
2.3.7 SPAD值测定
2.3.8 测产与考种
2.3.9 氮素指标测定与分析
2.4 数据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各季水稻生育期
3.2 产量及其构成因子
3.2.1 早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分析
3.2.2 晚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分析
3.2.3 早晚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比较
3.3 直播稻生长发育特性
3.3.1 成熟期株高
3.3.2 幼穗分化期与齐穗期茎蘖数
3.3.3 幼穗分化期与齐穗期叶面积指数
3.3.4 作物生长速率
3.4 氮素利用分析
3.4.1 叶片SPAD值
3.4.2 各组织氮浓度
3.4.3 氮素利用率
3.5 温光资源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3.5.1 早稻温光资源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3.5.2 晚稻温光资源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3.5.3 早晚稻温光资源差异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4.讨论
4.1 施氮量对直播早晚稻产量的影响
4.2 不同施氮时期对直播早晚稻生长的影响
4.3 直播早晚稻的氮素吸收与利用
4.4 直播早晚稻氮肥管理的优化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粮食生产格局演变及增产贡献研究[J]. 张锦宗,朱瑜馨,赵飞,钱誉.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07)
[2]供氮浓度与时期对水稻产量及氮吸收的影响[J]. 刘晓伟,王火焰,周健民,陈照明,刘永哲. 江苏农业科学. 2017(07)
[3]长江中下游热量资源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双季稻种植的影响[J]. 谢远玉,黄淑娥,田俊,王钰,叶清.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9)
[4]氮肥优化管理协同实现水稻高产和氮肥高效[J]. 王玉雯,郭九信,孔亚丽,张瑞卿,宋立新,刘振刚,张俊,王建中,郭世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05)
[5]水稻根系研究进展[J]. 梁永书,周军杰,南文斌,段东东,张汉马. 植物学报. 2016(01)
[6]1998-2012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及动因[J]. 谢花林,刘桂英. 地理学报. 2015(04)
[7]不同温湿度条件下杨树人工林土壤氮矿化特征研究[J]. 葛晓敏,王瑞华,唐罗忠,贾志远,朱玲,李勇. 中国农学通报. 2015(10)
[8]浙江省直播稻技术发展过程回顾与分析评价[J]. 王岳钧. 中国稻米. 2015(02)
[9]不同氮肥施用对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周亮,荣湘民,谢桂先,王心星,谢勇. 土壤. 2014(06)
[10]氮肥运筹对鄂南直播稻生长、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J]. 侯文峰,李小坤,李云春,任涛,丛日环,鲁剑巍. 中国稻米. 2014(05)
博士论文
[1]温光条件及精确施氮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与利用影响的研究[D]. 金丹丹.沈阳农业大学 2017
[2]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及生理机制的研究[D]. 陈宇眺.华中农业大学 2016
[3]不同水分、养分利用效率水稻品种的根系特征及其调控技术[D]. 褚光.扬州大学 2016
[4]不同种植方式水稻群体生产力与生态生理特征的研究[D]. 李杰.扬州大学 2011
[5]超级杂交中籼稻高产生理生态及其调控研究[D]. 吴朝晖.中南大学 2008
[6]水稻氮肥利用效率及其调控途径[D]. 刘立军.扬州大学 2005
[7]高产农田氮素肥效与调控途径[D]. 李荣刚.中国农业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绿色超级稻和超级稻在简化栽培模式下的农艺表现[D]. 孙凡.华中农业大学 2017
[2]湖北地区双季稻直播种植模式研究[D]. 詹学武.华中农业大学 2016
[3]氮肥运筹和播种量对双季稻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研究[D]. 彭龙龙.江西农业大学 2016
[4]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及其应用效益分析[D]. 王旭辉.浙江农林大学 2015
[5]不同土壤地力下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研究[D]. 罗常钛.华中农业大学 2015
[6]养分运筹对双季稻群体质量、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D]. 周旋.湖南农业大学 2013
[7]氮肥优化施用技术对中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D]. 曾祥明.华中农业大学 2012
[8]氮肥运筹对双季稻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D]. 林忠成.扬州大学 2007
[9]关于水稻幼穗分化发育的研究[D]. 成勤勤.扬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75279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研究背景
1.1 中国水稻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
1.2 水稻主要轻简化与机械化栽培方式
1.2.1 移栽稻的发展概况
1.2.2 直播稻的发展概况
1.2.3 直播双季稻的发展与生育特性
1.3 中国水稻生产的氮肥利用
1.3.1 氮肥利用现状
1.3.2 改善氮肥管理的相关探索
1.3.3 直播稻氮肥管理的研究概况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2.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地点与材料
2.2 试验设计与大田管理
2.3 样品的采集、处理与测定
2.3.1 气象数据
2.3.2 土壤指标
2.3.3 生育进程记录
2.3.4 株高与茎蘖数
2.3.5 叶面积指数
2.3.6 干物质积累
2.3.7 SPAD值测定
2.3.8 测产与考种
2.3.9 氮素指标测定与分析
2.4 数据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 各季水稻生育期
3.2 产量及其构成因子
3.2.1 早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分析
3.2.2 晚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分析
3.2.3 早晚稻产量及其构成因子比较
3.3 直播稻生长发育特性
3.3.1 成熟期株高
3.3.2 幼穗分化期与齐穗期茎蘖数
3.3.3 幼穗分化期与齐穗期叶面积指数
3.3.4 作物生长速率
3.4 氮素利用分析
3.4.1 叶片SPAD值
3.4.2 各组织氮浓度
3.4.3 氮素利用率
3.5 温光资源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3.5.1 早稻温光资源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3.5.2 晚稻温光资源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3.5.3 早晚稻温光资源差异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4.讨论
4.1 施氮量对直播早晚稻产量的影响
4.2 不同施氮时期对直播早晚稻生长的影响
4.3 直播早晚稻的氮素吸收与利用
4.4 直播早晚稻氮肥管理的优化
5.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我国粮食生产格局演变及增产贡献研究[J]. 张锦宗,朱瑜馨,赵飞,钱誉.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7(07)
[2]供氮浓度与时期对水稻产量及氮吸收的影响[J]. 刘晓伟,王火焰,周健民,陈照明,刘永哲. 江苏农业科学. 2017(07)
[3]长江中下游热量资源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双季稻种植的影响[J]. 谢远玉,黄淑娥,田俊,王钰,叶清. 应用生态学报. 2016(09)
[4]氮肥优化管理协同实现水稻高产和氮肥高效[J]. 王玉雯,郭九信,孔亚丽,张瑞卿,宋立新,刘振刚,张俊,王建中,郭世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6(05)
[5]水稻根系研究进展[J]. 梁永书,周军杰,南文斌,段东东,张汉马. 植物学报. 2016(01)
[6]1998-2012年中国耕地复种指数时空差异及动因[J]. 谢花林,刘桂英. 地理学报. 2015(04)
[7]不同温湿度条件下杨树人工林土壤氮矿化特征研究[J]. 葛晓敏,王瑞华,唐罗忠,贾志远,朱玲,李勇. 中国农学通报. 2015(10)
[8]浙江省直播稻技术发展过程回顾与分析评价[J]. 王岳钧. 中国稻米. 2015(02)
[9]不同氮肥施用对双季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周亮,荣湘民,谢桂先,王心星,谢勇. 土壤. 2014(06)
[10]氮肥运筹对鄂南直播稻生长、产量及氮素吸收的影响[J]. 侯文峰,李小坤,李云春,任涛,丛日环,鲁剑巍. 中国稻米. 2014(05)
博士论文
[1]温光条件及精确施氮对水稻产量及氮素吸收与利用影响的研究[D]. 金丹丹.沈阳农业大学 2017
[2]栽培模式对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及生理机制的研究[D]. 陈宇眺.华中农业大学 2016
[3]不同水分、养分利用效率水稻品种的根系特征及其调控技术[D]. 褚光.扬州大学 2016
[4]不同种植方式水稻群体生产力与生态生理特征的研究[D]. 李杰.扬州大学 2011
[5]超级杂交中籼稻高产生理生态及其调控研究[D]. 吴朝晖.中南大学 2008
[6]水稻氮肥利用效率及其调控途径[D]. 刘立军.扬州大学 2005
[7]高产农田氮素肥效与调控途径[D]. 李荣刚.中国农业大学 2000
硕士论文
[1]绿色超级稻和超级稻在简化栽培模式下的农艺表现[D]. 孙凡.华中农业大学 2017
[2]湖北地区双季稻直播种植模式研究[D]. 詹学武.华中农业大学 2016
[3]氮肥运筹和播种量对双季稻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研究[D]. 彭龙龙.江西农业大学 2016
[4]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及其应用效益分析[D]. 王旭辉.浙江农林大学 2015
[5]不同土壤地力下水稻高产高效栽培研究[D]. 罗常钛.华中农业大学 2015
[6]养分运筹对双季稻群体质量、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研究[D]. 周旋.湖南农业大学 2013
[7]氮肥优化施用技术对中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D]. 曾祥明.华中农业大学 2012
[8]氮肥运筹对双季稻产量、品质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D]. 林忠成.扬州大学 2007
[9]关于水稻幼穗分化发育的研究[D]. 成勤勤.扬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1752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17527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