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mmiR169q在玉米应答盐胁迫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05-08 14:20
玉米是全球范围内重要的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作物,土壤盐碱化极大地影响了玉米的生长和最终产量,miRNAs是植物生长发育和逆境应答过程的关键调控因子,但miRNAs参与玉米高盐应答的研究还很少。本研究前期鉴定了一个玉米根中对盐胁迫敏感的miR169家族成员ZmmiR169q,初步分析表明,ZmmiR169q参与了调控玉米对盐逆境的应答。在前期基础之上,深入研究了ZmmiR169q调控玉米盐应答的分子机制,主要取得以下结果:1.对pmiR169q:GUS转基因植株进行GUS染色分析,发现在200?mM NaCl处理1 h时,根中ZmmiR169q表达量降到最低,4 h后逐渐升高,表明ZmmiR169q可能是玉米根中的一个盐应答信号。2.ZmmiR169q沉默的转基因玉米株系(MIM169q)对200 mM NaCl表现很强的耐受性,而ZmmiR169q过表达株系(ZmmiR169q OE)则对200 mM NaCl很敏感,表现出极不耐盐的表型,表明ZmmiR169q对玉米植株耐盐性具有负调控作用。3.ZmmiR169q OE株系及WT植株的根部转录组分析表明,ZmmiR169q可能参与高盐...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植物的耐盐机理
1.1.1 渗透调节
1.1.2 离子调节
1.1.3 次生调节
1.2 miRNA参与植物逆境胁迫的研究进展
1.3 NF-Y参与植物逆境胁迫的研究进展
1.4 miR169/NF-YA参与调控植物逆境胁迫和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玉米材料的种植与处理
2.2.2 生物量的测定
2.2.3 DAB与 NBT染色
2.2.4 GUS组织化学染色与观察
2.2.5 丙二醛(MDA)浓度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2.2.6 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2.2.7 植物基因组PCR鉴定方法
2.2.8 玉米材料RNA的提取及cDNA的获得
2.2.9 qPCR检测靶基因相对表达量
2.2.10 酵母单杂交
2.2.11 ChIP实验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ZmmiR169q低表达增强了玉米的耐盐性
3.2 转录组分析表明Zmmi R169q参与了盐胁迫诱导的氧化胁迫
3.3 Zmmi R169q通过其下游靶基因Zm NF-YA14 发挥功能
3.4 Zm NF-YA14 过表达增强了玉米的耐盐性
3.5 盐胁迫下Zmmi R169q OE和Zm NF-YA14 OE中的ROS表达变化
3.5.1 转基因材料的DAB与 NBT染色
3.5.2 不同转基因株系中抗氧化物酶系的活性测定
3.6 Zm NF-YA14 特异结合Zm PER1 的启动子
3.6.1 转录组测序数据及ZmPER1启动子序列分析
3.6.2 Zm NF-YA14 与启动子的相互作用验证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致谢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3175490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植物的耐盐机理
1.1.1 渗透调节
1.1.2 离子调节
1.1.3 次生调节
1.2 miRNA参与植物逆境胁迫的研究进展
1.3 NF-Y参与植物逆境胁迫的研究进展
1.4 miR169/NF-YA参与调控植物逆境胁迫和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玉米材料的种植与处理
2.2.2 生物量的测定
2.2.3 DAB与 NBT染色
2.2.4 GUS组织化学染色与观察
2.2.5 丙二醛(MDA)浓度和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2.2.6 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
2.2.7 植物基因组PCR鉴定方法
2.2.8 玉米材料RNA的提取及cDNA的获得
2.2.9 qPCR检测靶基因相对表达量
2.2.10 酵母单杂交
2.2.11 ChIP实验
第三章 实验结果
3.1 ZmmiR169q低表达增强了玉米的耐盐性
3.2 转录组分析表明Zmmi R169q参与了盐胁迫诱导的氧化胁迫
3.3 Zmmi R169q通过其下游靶基因Zm NF-YA14 发挥功能
3.4 Zm NF-YA14 过表达增强了玉米的耐盐性
3.5 盐胁迫下Zmmi R169q OE和Zm NF-YA14 OE中的ROS表达变化
3.5.1 转基因材料的DAB与 NBT染色
3.5.2 不同转基因株系中抗氧化物酶系的活性测定
3.6 Zm NF-YA14 特异结合Zm PER1 的启动子
3.6.1 转录组测序数据及ZmPER1启动子序列分析
3.6.2 Zm NF-YA14 与启动子的相互作用验证
第四章 结论
第五章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致谢
作者简历
本文编号:31754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17549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