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水分胁迫对不同倍性小麦穗部干物质积累与转运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5-10 07:10
  小麦是中国北方广泛种植的重要粮食作物,干旱是限制该地区小麦稳产、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了解小麦适应水分胁迫的机理,选择适合干旱地区栽培的小麦基因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研究水分胁迫对不同倍性小麦穗部干物质积累、转运特征及对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挖掘小麦穗部物质生产潜力,提高单产奠定理论基础。本研究选取了4个基因型小麦(二倍体:野生一粒;四倍体:野生二粒;六倍体:碧玛1号,蚂蚱麦)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和盆栽试验,分析品种进化过程中水分胁迫对小麦穗部干物质积累、分配、转运及产量的影响和芒对小麦穗部干物质分配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小麦由2n→4n→6n进化的过程中,穗部花前干物质转运量、转运效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先升高后降低;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升高而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先降低后升高;小麦籽粒干物质分配率呈升高趋势。四倍体小麦穗轴、内外稃+颖壳干物质分配率最低。水分胁迫提高了3种不同倍性小麦穗部干物质分配率及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贡献率,降低了小麦各器官的花前干物质转运效率、转运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四倍体的降低幅度最小。2.有芒品种穗部干物质分配率低于无芒品种,籽粒...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进展
        1.2.1 干物质积累、转运特性的研究
            1.2.1.1 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特性的研究进展
            1.2.1.2 小麦穗干物质分配的研究进展
        1.2.2 小麦各器官对产量贡献的研究
            1.2.2.1 小麦穗部对产量贡献率的研究进展
            1.2.2.2 芒对产量贡献的研究进展
        1.2.3 水分胁迫对小麦的影响
            1.2.3.1 水分胁迫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特性的影响
            1.2.3.2 水分胁迫对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及收获指数的影响
        1.2.4 小麦进化研究进展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2 研究内容
        1.3.3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水分胁迫对不同倍性小麦穗部干物质积累和分配及转运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材料
        2.1.3 试验处理
        2.1.4 采样时间和方法
        2.1.5 转运特性指标测定
        2.1.6 土壤水分和降雨量的测定
        2.1.7 试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水分胁迫对不同倍性小麦穗部各器官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2.2.2 水分胁迫对不同倍性小麦干物质转运特性的影响
            2.2.2.1 水分胁迫对不同倍性小麦花前干物质转运量的影响
            2.2.2.2 水分胁迫对不同倍性小麦花前干物质转运效率的影响
            2.2.2.3 水分胁迫对不同倍性小麦花后干物质转积累量的影响
            2.2.2.4 水分胁迫下不同倍性小麦器官对籽粒贡献率的差异
    2.3 讨论
第三章 芒对小麦穗部干物质分配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处理
            3.1.2.1 盆栽试验
            3.1.2.2 田间试验
        3.1.3 采样时间和方法
        3.1.4 穗部干物质分配测定
        3.1.5 产量的测定
        3.1.6 蒸发蒸腾量的测定
        3.1.7 水分利用效率的测定
        3.1.8 试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3.2 结果分析
        3.2.1 两种小麦品种穗部干物质分配的差异
            3.2.1.1 两种小麦品种穗轴干物质分配的差异
            3.2.1.2 两种小麦品种内外稃+颖壳干物质分配的差异
            3.2.1.3 两种小麦品种籽粒干物质分配的差异
            3.2.1.4 小麦芒的干物质分配
        3.2.2 两种小麦品种产量构成的差异
            3.2.2.1 两种小麦品种穗粒数的差异
            3.2.2.2 两种小麦品种千粒重的差异
            3.2.2.3 两种小麦品种产量的差异
        3.2.3 两种小麦品种生物量及收获指数的差异
        3.2.4 两种小麦品种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
            3.2.4.1 两种小麦品种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
            3.2.4.2 两种小麦品种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差异
    3.3 讨论
第四章 水分胁迫对不同倍性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试验材料
        4.1.3 试验处理
        4.1.4 采样时间和方法
        4.1.5 产量的测定
        4.1.6 土壤水分和降雨量的测定
        4.1.7 水分利用效率的测定
        4.1.8 试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水分胁迫对不同倍性小麦株高的影响
        4.2.2 水分胁迫对不同倍性小麦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
            4.2.2.1 水分胁迫对不同倍性小麦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4.2.2.2 水分胁迫对不同倍性小麦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4.2.2.3 水分胁迫对不同倍性小麦产量的影响
            4.2.2.4 水分胁迫对不同倍性小麦收获指数的影响
        4.2.3 水分胁迫对不同倍性小麦生育期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2.3.1 水分胁迫对不同倍性小麦蒸发蒸腾耗量的影响
            4.2.3.2 水分胁迫对不同倍性小麦生物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2.3.3 水分胁迫对不同倍性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4.3 讨论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植物多倍体化中基因组和基因表达的变化[J]. 王涛,陈孟龙,刘玲,宁传丽,蔡斌华,章镇,乔玉山.  植物学报. 2015(04)
[2]水分亏缺对小麦穗部光合特性及花前14C-同化物分配的影响[J]. 张磊,吕金印,贾少磊.  作物学报. 2013(08)
[3]有芒小麦芒与穗粒重的关系研究[J]. 宫晶,傅兆麟,孙丽娜,余薇,何丽香.  安徽农业科学. 2012(24)
[4]水分亏缺对不同抗旱性小麦穗部光合及碳同化物转运的影响[J]. 任妍婷,吕金印,成健.  麦类作物学报. 2012(04)
[5]水氮调控对小麦植株干物质积累、分配与转运的影响[J]. 董剑,赵万春,高翔,陈其皎,王军卫.  华北农学报. 2012(03)
[6]灌溉对小麦—玉米周年栽培中花后水分与干物质积累的影响[J]. 王瑞英,高峻岭,王月福,赵长星,杜金哲,王圣健.  山东农业科学. 2011(05)
[7]拔节期水分胁迫-复水对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闫永銮,郝卫平,梅旭荣,白清俊,刘琳.  中国农业气象. 2011(02)
[8]普通小麦芒的遗传分析[J]. 黄瑾,骆惠生,张勃,贾秋珍,金明安,曹世勤,金社林.  甘肃农业科技. 2011(02)
[9]灌水控制下限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申孝军,孙景生,刘祖贵,张俊鹏,刘小飞.  农业工程学报. 2010(12)
[10]不同水分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 黄彩霞,柴守玺,赵德明,李志贤,常磊,王婷.  草业学报. 2010(05)

硕士论文
[1]野生二粒小麦作为小麦种质资源的评价与育种利用[D]. 刘洁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2]冬小麦灌浆期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转运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D]. 李丽.甘肃农业大学 2013
[3]水分亏缺对不同抗旱性小麦穗光合及碳同化物分配的影响[D]. 任妍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1789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1789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7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