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运筹对江汉平原旱地小麦和稻茬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5-16 20:10
江汉平原是我国主要小麦生产区长江中下游麦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旱地小麦和稻茬小麦是该区域小麦的主要种植模式。提高小麦单产和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下发展的根本,氮肥调控是影响小麦产量和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研究江汉平原不同氮肥运筹模式下旱地小麦和稻茬小麦的产量、生长发育和氮素利用特征,在保障小麦产量的基础上,减少氮素的残留和损失,降低环境污染,为制定合理的氮肥管理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在江汉平原旱地小麦和稻茬小麦两种小麦种植模式下进行田间试验,设置5种不同氮肥运筹模式,以不施肥处理为对照,系统分析了旱地小麦和稻茬小麦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生长规律、氮素吸收利用规律、土壤硝态氮残留等。探讨不同小麦种植模式和氮肥运筹模式的搭配实现小麦增产和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可能途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 传统氮肥模式下注重前期追肥的处理,以旱地小麦产量较高,较稻茬小麦高出13%~27%;优化氮肥处理氮肥后移,两种茬口小麦产量已无显著差异,旱地小麦和稻茬小麦均以M5(底肥:越冬期追肥:拔节期追肥=1/3:1/3:1/3)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籽粒产量可达6418、6559 kg/hm2...
【文章来源】:长江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小麦种植模式产量差异
1.3 小麦施氮技术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氮肥运筹对旱地小麦和稻茬小麦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与小结
第3章 氮肥运筹对旱地小麦和稻茬小麦氮素积累与利用特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与小结
第4章 总结
4.1 主要结论
4.2 本研究的创新点
4.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稻茬小麦氮高效品种产量构成和群体质量特征[J]. 丁永刚,李福建,王亚华,汤小庆,杜同庆,朱敏,李春燕,朱新开,丁锦峰,郭文善. 作物学报. 2020(04)
[2]雨养条件下不同冬小麦品种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特征[J]. 刘海红,徐学欣,吴姗姗,於思益,石岩,赵长星. 华北农学报. 2019(06)
[3]江汉平原不同氮肥运筹模式下豆麦和稻/麦轮作系统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差异[J]. 杨蕊,耿石英,王小燕.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2)
[4]氮肥基追比例对测墒补灌小麦冠层不同层次光能利用及干物质转运的影响[J]. 张振,于振文,张永丽,石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01)
[5]不同管理措施对黄土塬区农田土壤水分调控和硝态氮淋溶累积的影响[J]. 胡锦昇,樊军,付威,郝明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02)
[6]不同轮作模式对后茬作物小麦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 刘洪庆,付丹丹,武海杰,苗福泓,孙娟,杨国锋. 草业学报. 2018(08)
[7]减氮适墒对冬小麦土壤硝态氮分布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张嫚,周苏玫,杨习文,周燕,杨蕊,张珂珂,贺德先,尹钧. 中国农业科学. 2017(20)
[8]黄土高原旱地小麦产量差异与产量构成及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关系[J]. 马小龙,王朝辉,曹寒冰,佘旭,何红霞,包明,宋庆赟,刘金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5)
[9]氮肥后移对绿洲灌区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的调控效应[J]. 魏廷邦,胡发龙,赵财,冯福学,于爱忠,刘畅,柴强.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5)
[10]氮肥施用对豫南稻茬小麦群体质量指标及产量的影响[J]. 谢迎新,谢旭东,白雪莹,周国勤,马冬云,王晨阳. 华北农学报. 2017(01)
博士论文
[1]水旱轮作区土壤养分循环及其肥力质量评价与作物施肥效应研究[D]. 刘金山.华中农业大学 2011
[2]不同类型专用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特性与调控[D]. 朱新开.扬州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前茬和施氮量对春性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D]. 代丹丹.扬州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190321
【文章来源】:长江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5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小麦种植模式产量差异
1.3 小麦施氮技术研究进展
1.4 研究内容
第2章 氮肥运筹对旱地小麦和稻茬小麦群体生长发育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3 讨论与小结
第3章 氮肥运筹对旱地小麦和稻茬小麦氮素积累与利用特性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讨论与小结
第4章 总结
4.1 主要结论
4.2 本研究的创新点
4.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稻茬小麦氮高效品种产量构成和群体质量特征[J]. 丁永刚,李福建,王亚华,汤小庆,杜同庆,朱敏,李春燕,朱新开,丁锦峰,郭文善. 作物学报. 2020(04)
[2]雨养条件下不同冬小麦品种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特征[J]. 刘海红,徐学欣,吴姗姗,於思益,石岩,赵长星. 华北农学报. 2019(06)
[3]江汉平原不同氮肥运筹模式下豆麦和稻/麦轮作系统小麦产量和经济效益差异[J]. 杨蕊,耿石英,王小燕. 应用生态学报. 2020(02)
[4]氮肥基追比例对测墒补灌小麦冠层不同层次光能利用及干物质转运的影响[J]. 张振,于振文,张永丽,石玉.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01)
[5]不同管理措施对黄土塬区农田土壤水分调控和硝态氮淋溶累积的影响[J]. 胡锦昇,樊军,付威,郝明德.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02)
[6]不同轮作模式对后茬作物小麦产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J]. 刘洪庆,付丹丹,武海杰,苗福泓,孙娟,杨国锋. 草业学报. 2018(08)
[7]减氮适墒对冬小麦土壤硝态氮分布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J]. 张嫚,周苏玫,杨习文,周燕,杨蕊,张珂珂,贺德先,尹钧. 中国农业科学. 2017(20)
[8]黄土高原旱地小麦产量差异与产量构成及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关系[J]. 马小龙,王朝辉,曹寒冰,佘旭,何红霞,包明,宋庆赟,刘金山.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5)
[9]氮肥后移对绿洲灌区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的调控效应[J]. 魏廷邦,胡发龙,赵财,冯福学,于爱忠,刘畅,柴强.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5)
[10]氮肥施用对豫南稻茬小麦群体质量指标及产量的影响[J]. 谢迎新,谢旭东,白雪莹,周国勤,马冬云,王晨阳. 华北农学报. 2017(01)
博士论文
[1]水旱轮作区土壤养分循环及其肥力质量评价与作物施肥效应研究[D]. 刘金山.华中农业大学 2011
[2]不同类型专用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特性与调控[D]. 朱新开.扬州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前茬和施氮量对春性小麦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D]. 代丹丹.扬州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1903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190321.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