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不同外源硒吸收及木质部和韧皮部转运的差异

发布时间:2021-05-23 22:12
  虽然硒并非高等植物的必需元素,但植物对硒的吸收和分配对低硒地区硒的生物强化或是硒中毒地区的植物修复均具有重要意义。硒在环境中以多种形态存在,植物也通过不同方式(根系或叶面)吸收硒。但目前有关植物通过不同方式对不同种类外源硒的吸收及其在体内转运方面缺乏系统研究,因此,本研究利用水培试验,首次系统地比较了外源施入3种有机硒(硒代蛋氨酸、甲基硒代半胱氨酸、硒代胱氨酸)和2种无机硒(硒酸盐、亚硒酸盐)在植物根系、叶片的吸收及其在木质部、韧皮部转运上的差异;针对性地对常用的硒源(硒酸盐和亚硒酸盐)在根系吸收差异机制及其交互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亚硒酸盐不同组分在根系的吸收机制及其韧皮部转运的影响因素。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查明了根系对不同外源硒的吸收及木质部转运的差异。当基施外源硒时,硒对植物根系活力和根系伤流强度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作用;但与硒酸盐、亚硒酸盐、硒代蛋氨酸和硒达胱氨酸相比,甲基硒代半胱氨酸对玉米幼苗的的毒害阈值较高。玉米对五种外源硒的吸收具有显著差异:其对有机硒的吸收显著高于无机硒;且以施加甲基硒代半胱氨酸时,硒装载进入木质部的能力最大,以亚硒酸盐的装载能力最小。因此导...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1.2.1 硒概述
        1.2.2 植物对硒的反馈及耐性分子机制
        1.2.3 植物根系对硒的吸收及木质部转运
        1.2.4 植物叶面对外源物质的吸收及韧皮部转运
        1.2.5 植物对硒的同化过程
    1.3 研究内容
        1.3.1 根系对不同外源硒的吸收及木质部转运
        1.3.2 叶片对不同外源硒的吸收及韧皮部转运
        1.3.3 亚硒酸盐和硒酸盐的吸收动力学及其交互作用
        1.3.4 根系对不同亚硒酸盐组分的吸收机制初探
        1.3.5 磷和硅对韧皮部转运亚硒酸盐的调控
    1.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根系对不同外源硒的吸收及木质部转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植物材料与水培条件
        2.1.2 硒暴露试验及木质部伤流液的收集
        2.1.3 硒的测定
        2.1.4 数据处理
    2.2 结果分析
        2.2.1 不同外源硒对玉米幼苗根部硒浓度的影响
        2.2.2 不同外源硒对玉米幼苗木质部伤流液体积及硒浓度的影响
        2.2.3 玉米幼苗地上部对不同外源硒的累积
        2.2.4 玉米幼苗对不同外源硒的吸收及分配
    2.3 讨论
        2.3.1 玉米幼苗对不同外源硒的吸收差异
        2.3.2 玉米幼苗对不同外源硒的木质部转运差异
    2.4 小结
第三章 叶面对不同外源硒的吸收及韧皮部转运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植物材料与水培条件
        3.1.2 叶面喷施外源硒
        3.1.3 分根试验
        3.1.4 硒的测定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分析
        3.2.1 叶喷不同外源硒对玉米幼苗硒浓度及分配的影响
        3.2.2 分根试验中玉米幼苗对不同外源硒的吸收和转运
    3.3 讨论
        3.3.1 玉米叶片对外源硒的吸收
        3.3.2 玉米韧皮部对外源硒的再分配
    3.4 小结
第四章 亚硒酸盐和硒酸盐的吸收动力学及其交互作用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植物材料与水培条件
        4.1.2 硒暴露试验及木质部伤流液的收集
        4.1.3 硒的测定
        4.1.4 数据处理
    4.2 结果分析
        4.2.1 亚硒酸盐和硒酸盐对番茄幼苗生长的双重作用
        4.2.2 番茄幼苗对不同浓度亚硒酸盐和硒酸盐的吸收动力学和转运
        4.2.3 亚硒酸盐和硒酸盐对作物硒吸收转运的交互作用
        4.2.4 番茄木质部对硒的转运
    4.3 讨论
        4.3.1 亚硒酸盐和硒酸盐对植物的利弊
        4.3.2 植物对亚硒酸盐和硒酸盐的吸收转运的差异
        4.3.3 亚硒酸盐和硒酸盐的竞争吸收作用
    4.4 小结
第五章 根系对不同亚硒酸盐组分的吸收机制初探
    5.1 材料与方法
        5.1.1 植物材料与水培条件
        5.1.2 磷对番茄幼苗吸收不同亚硒酸盐组分的影响
        5.1.3 硅对番茄幼苗吸收不同亚硒酸盐组分的影响
        5.1.4 硒的测定
        5.1.5 数据处理
    5.2 结果分析
        5.2.1 磷对番茄幼苗吸收亚硒酸盐的影响
        5.2.2 硅对番茄幼苗吸收亚硒酸盐的影响
    5.3 讨论
        5.3.1 番茄幼苗对不同亚硒酸盐组分的吸收亲和力
        5.3.2 番茄幼苗根系对不同亚硒酸盐组分的吸收机制
    5.4 小结
第六章 磷和硅空间异质性分布对韧皮部转运亚硒酸盐的调控
    6.1 材料与方法
        6.1.1 植物材料与水培条件
        6.1.2 磷空间异质性分布对韧皮部转运亚硒酸盐的影响
        6.1.3 硅空间异质性分布对韧皮部转运亚硒酸盐的影响
        6.1.4 硒的测定
        6.1.5 数据处理
    6.2 结果分析
        6.2.1 磷空间异质性分布对韧皮部转运亚硒酸盐的影响
        6.2.2 硅空间异质性分布对韧皮部转运亚硒酸盐的影响
    6.3 讨论
    6.4 小结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1.1 根系对不同外源硒的吸收及木质部转运
        7.1.2 叶片对不同外源硒的吸收及韧皮部转运
        7.1.3 亚硒酸盐和硒酸盐的吸收动力学及其交互作用
        7.1.4 根系对不同亚硒酸盐组分的吸收机制初探
        7.1.5 磷和硅空间异质性分布对韧皮部转运亚硒酸盐的调控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疏水性氨基酸的羟基化研究进展[J]. 孙登岳,程晓涛,郭倩倩,许盼盼,朱张亮,秦慧民,路福平.  生物工程学报. 2018(07)
[2]植物对硒的吸收转运和形态转化机制[J]. 王晓芳,陈思杨,罗章,黄青青,乔玉辉,孙宏杰,李花粉.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4(06)
[3]环境硒形态测定中预处理与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J]. 胡婷,向昌国.  湖南农业科学. 2014(14)
[4]植物硒形态分析的研究综述[J]. 程建中,杨萍,桂仁意.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2(02)
[5]植物体内硫的运输与同化的研究进展[J]. 孟赐福,姜培坤,曹志洪,徐秋芳,周国模.  浙江农业学报. 2011(02)
[6]不同水、氮条件对水稻苗生长及伤流液的影响[J]. 柏彦超,钱晓晴,沈淮东,薛巧云,王娟娟,陈峰,汪孙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01)
[7]植物硫营养代谢、调控与生物学功能[J]. 吴宇,高蕾,曹民杰,向成斌.  植物学通报. 2007(06)
[8]外源硒肥对茶叶硒含量及化学品质的影响研究[J]. 李静,夏建国,巩发永,李廷轩,张锡洲,杨凌云.  水土保持学报. 2005(04)
[9]小麦富硒生产技术研究[J]. 宋家永,张万业,王永华,尹钧.  中国农学通报. 2005(05)

博士论文
[1]水稻和小麦对硒的吸收、转运及形态转化机制[D]. 黄青青.中国农业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外源硒在小白菜和小麦体内的分布及形态研究[D]. 李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2030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2030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3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