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农作物论文 >

不同播种模式下播期对短季棉(中棉所50)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02 20:56
  麦棉两熟种植制度提高了单位土地的作物产量,是黄河流域棉区主要的种植制度之一。本研究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在不同种植模式下设置了不同的播种期,一是比较研究了播期对不同熟制下中棉所50的生长发育特性和产量特征的影响,明确一熟和麦棉两熟条件下不同模式的产量形成过程;二是研究了基于不同播期下早熟棉中棉所50的成铃特点和蕾铃器官形成动态,为合理的播期确定提供了理论支持。田间试验在河南安阳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试验农场东场(36°07’N,116°22’E)于2015、2016年进行,以转Bt基因短季抗虫棉花品种——中棉所50为材料,在麦棉两熟和一熟种植条件下,设置了不同模式下不同播种期的4个处理,测定了棉花农艺性状指标、干物质量的生产、累积和分配,以及产量等性状,并开展了基于果节器官随时间变化的成铃时空分布的调查和相关特征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一是,不同模式播种期下中棉所50成铃数的时空动态变化。麦棉种植模式对棉铃空间分布有一定的影响,由于棉株内部铃重的空间异质性,棉株的成铃空间结构变化是引起单铃重变化的原因之一。两熟条件下的棉花成铃数明显小于一熟模式,成铃数变化范围比同一播种期一熟制棉花的明... 

【文章来源】:河南大学河南省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播种模式下播期对短季棉(中棉所50)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试验地棉花生育期的气象信息Figure1-2Weatherconditionoftheexperimentalsite度温emperat照光unshineS(m)m

概率分布,麦棉两熟,熟制,棉花


期和熟制下的棉花现蕾概率分布图(调查时间为田间打为 2016 年一熟,c 为 2016 麦棉两熟)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Early Maturing Cotton under differeion time was 10 days after topping in the field(a: Single cropin 2016, c: Wheat-cotton double cropping in 2 不同模式播种期对中棉所50器官脱落空间棉花不同部位的花蕾脱落个数按每果枝每果节的5/15 5/25 6/5 6/15

麦棉两熟,概率空间,成铃,棉花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of bud shedding probability(a: Singcropping in 2016, c: Wheat-cotton double cropping 不同模式播种期对中棉所50成铃动态影响的成铃过程的研究可以发现,不同播种期的棉花过程中,棉花累计成铃数比较为:5 月上中旬播播种,2015 年数据:5 月 4 日播种的棉花结铃速 31 日成铃趋势和总量均比较一致,因播种时间长期的出现较 5 月 18 日播种期提前;而 6 月 11小的。进一步对逐日数量变化图分析,5 月 18 日/d,最大日期为 8 月 18~20 日(为播种后 90 d 由于播期的变化,成铃表现出与生长环境和棉花是成铃时期的温度变化与营养生长的协调性引起度、总现蕾量和日现蕾动态的差异大致与 2015


本文编号:3210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210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ca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