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地水稻产量因素对淹水胁迫的响应
发布时间:2021-06-05 08:08
黑龙江省现为我国最大的水稻产区和商品稻区,但河流众多,且夏季多大雨、暴雨,较易形成涝灾。为了研究洪涝灾害对寒地水稻产量的影响,于2017年通过田间淹水试验,分析寒地水稻关键生育期不同淹水深度、淹水历时造成的结实率和产量差异。结果表明:龙粳31在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乳熟期经淹水处理后,产量和结实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并随着淹水深度的增加和淹水历时的延长而明显下降,淹水深度达植株高度的2/3~3/3,淹水历时为3~7 d,产量损失约31.1%~65.2%。方差分析表明:龙粳31和龙稻18在全淹没下的结实率、产量极显著(P<0.01)低于植株高度2/3、1/3的淹水深度,淹水历时为7 d的结实率极显著(P<0.01)低于3 d的淹水历时。水稻在较深的淹水条件下,长时间的淹水胁迫会加速结实率和产量的下降。当田间积水深度达25 cm,且淹水时间超过3 d时,会造成水稻结实率和产量的下降,而淹水深度为25~50 cm或以上,淹水历时超过3 d时,将造成水稻结实率和产量的明显下降。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科学. 2020,45(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不同生育期淹水胁迫对龙粳31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差异
图2c为淹水深度与淹水历时间交互作用结实率估算图,在3 d的淹水历时下,各淹水深度的水稻结实率变化不明显;在7 d的淹水历时下,淹水深度从2/3h至3/3h的结实率极显著地下降,说明水稻在较深的淹水状态下,长时间的淹水胁迫,水稻结实率降至很低的水平。2.2.3 结实率的三因素方差分析
图3为水稻发育关键期与淹水深度间互作效应的结实率估算图,在拔节孕穗期,水稻经3 d淹水处理后,淹水深度从1/3h至3/3h的结实率显著下降;抽穗开花期水稻各淹水深度的结实率有起伏变化,但不显著;乳熟期水稻淹水深度从1/3h至3/3h的结实率极显著的下降。说明水稻在拔节孕穗期和乳熟期遭遇3 d的淹水处理后,结实率随着淹水深度的增加呈显著或极显著下降。2.3 淹水胁迫对水稻理论产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吉林省自然灾害对种植业及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J]. 吴迪,刘文明,舒坤良. 东北农业科学. 2016(03)
[2]近60a来中国洪涝灾情变化趋势持续性和周期性研究[J]. 邱海军,曹明明,胡胜,王彦民,郝俊卿,刘闻. 地球与环境. 2014(01)
[3]基于GIS淹没模型的流域暴雨洪涝风险区划方法[J]. 李兰,周月华,叶丽梅,彭涛,史瑞琴,刘旭东,王东仙. 气象. 2013(01)
[4]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经济损失[J]. 刘彤,闫天池. 自然灾害学报. 2011(02)
[5]不同淹水时期对水稻形态特性与产量的影响[J]. 陈祖玉,彭其安.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21)
[6]东北地区一次短时大暴雨β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J]. 袁美英,李泽椿,张小玲. 气象学报. 2010(01)
[7]基于DEM的洪涝灾害监测模型与应用(英文)[J]. 莫建飞,钟仕全,李莉,黄永璘,曾行吉,罗永明.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10(01)
[8]建国以来中国洪涝灾害成灾面积变化的小波分析[J]. 刘会玉,林振山,张明阳. 地理科学. 2005(01)
本文编号:3211783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科学. 2020,45(06)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部分图文】:
不同生育期淹水胁迫对龙粳31水稻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差异
图2c为淹水深度与淹水历时间交互作用结实率估算图,在3 d的淹水历时下,各淹水深度的水稻结实率变化不明显;在7 d的淹水历时下,淹水深度从2/3h至3/3h的结实率极显著地下降,说明水稻在较深的淹水状态下,长时间的淹水胁迫,水稻结实率降至很低的水平。2.2.3 结实率的三因素方差分析
图3为水稻发育关键期与淹水深度间互作效应的结实率估算图,在拔节孕穗期,水稻经3 d淹水处理后,淹水深度从1/3h至3/3h的结实率显著下降;抽穗开花期水稻各淹水深度的结实率有起伏变化,但不显著;乳熟期水稻淹水深度从1/3h至3/3h的结实率极显著的下降。说明水稻在拔节孕穗期和乳熟期遭遇3 d的淹水处理后,结实率随着淹水深度的增加呈显著或极显著下降。2.3 淹水胁迫对水稻理论产量的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吉林省自然灾害对种植业及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J]. 吴迪,刘文明,舒坤良. 东北农业科学. 2016(03)
[2]近60a来中国洪涝灾情变化趋势持续性和周期性研究[J]. 邱海军,曹明明,胡胜,王彦民,郝俊卿,刘闻. 地球与环境. 2014(01)
[3]基于GIS淹没模型的流域暴雨洪涝风险区划方法[J]. 李兰,周月华,叶丽梅,彭涛,史瑞琴,刘旭东,王东仙. 气象. 2013(01)
[4]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其经济损失[J]. 刘彤,闫天池. 自然灾害学报. 2011(02)
[5]不同淹水时期对水稻形态特性与产量的影响[J]. 陈祖玉,彭其安.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0(21)
[6]东北地区一次短时大暴雨β中尺度对流系统分析[J]. 袁美英,李泽椿,张小玲. 气象学报. 2010(01)
[7]基于DEM的洪涝灾害监测模型与应用(英文)[J]. 莫建飞,钟仕全,李莉,黄永璘,曾行吉,罗永明. Meteor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2010(01)
[8]建国以来中国洪涝灾害成灾面积变化的小波分析[J]. 刘会玉,林振山,张明阳. 地理科学. 2005(01)
本文编号:321178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211783.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