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肥措施对晋南旱塬小麦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06-06 16:53
本文以山西省洪洞县旱地麦区为试验基地,研究了垄膜沟播栽培方式下,施肥措施对旱地冬小麦产量、水肥吸收利用效率、土壤生物活性等的影响,以期为晋南地区旱地冬小麦高产高效施肥及栽培技术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主要研究结果表明:(1)各施肥措施小麦总茎数在返青期达到最大值,成熟期菌肥无机肥配施分别比其它施肥处理显著提高14.11%、5.43%、20.60%和14.84%;干物质积累量在扬花期和成熟期表现为菌肥无机肥配施显著高于农户施肥17.95%和17.73%,而测控施肥和测控施肥减氮2 0%在整个生育期则差异不显著;拔节-扬花期的干物质累积量占整个生育期的48.56%-63.94%,是小麦干物质累积的高峰期。(2)小麦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均表现为菌肥无机肥配施最高,比农户施肥显著提高23.19%和17.13%;小麦公顷穗数表现为菌肥无机肥配施最高,分别比其他施肥处理显著提高5.43%-20.60%,测控施肥比测控施肥减氮20%处理显著提高14.39%;穗粒数表现为有机无机肥配施和菌肥无机肥配施显著高于其它施肥处理。(3)收获后0-200cm 土层贮水量表现为有机无机肥配施显著高于测控施肥和菌肥无机肥...
【文章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各施肥措施小麦播前、收获后0-200cm土层贮水量Fig3.Wheatsowing,harvesting
图6各施肥措施小麦收获后0-200cni?土层硝态氮累积量??Fig6.?0-2?m?soil?NO;,-N?cumulation?amount?of?the?after?wheat?harvest?under?the?difierent?fertilizer??measures??4.3施肥措施对旱地小麦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21??
Fig8.?Wheat?phosphorus?accumulation?of?the?period?growth?on?the?different?fertilizer?measures??4.?3.?1.3施肥措施对小麦生育期地上部分钾累积的影响??图9为不M肥料配施对小麦少育期地上部分钾累积的影响,整体来右,小麦生育期??地上部分钾累枳蛩随生#期的进行而逐渐增加,成熟期达到敁人。除返W'期外,小麦整??个生育期各施肥处理的钾累积量表现为菌肥配施无机肥处理最高。除返青期显著增加??34.79%外,测控施肥与测控施肥减氮20%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在拔节期、扬花期和成??熟期,菌肥无机肥配施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钾的累积量分别提高了?32.66%、19.15%??和17.15%,且差异均显著,说明施加菌肥更有利于钾素地上部分的累积。??从各生育阶段钾累积量占最大累积量的百分比来看,各生育阶段钾累积量占最大累??积量的百分比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扬花期达到最大值。返青期小麦植株钾累积量??略低,为ll.95-21.61kg/hm2,占最大累积量的12.77%-26.55%;返青期-拔节期迅速为??32.53-43.16kg/hm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4种生物菌肥对盆栽油菜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J]. 王若男,洪坚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1)
[2]山西省闻喜县冬小麦水肥管理现状分析[J]. 张魏斌,孙敏,高志强,任爱霞,王帅,张勉,陈梦楠. 中国农学通报. 2016(24)
[3]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对马铃薯土壤养分运移及产量的影响[J]. 史书强,赵颖,何志刚,娄春荣.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6)
[4]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 黄海青. 农业与技术. 2016(13)
[5]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连作区玉米土壤微生物及养分含量的影响[J]. 张婉婷,金成功,张欢,姜佰文,周宝库,谢晓伟,郭婷. 作物杂志. 2016(03)
[6]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及玉米产量影响[J]. 姜佰文,马晓东,周宝库,贾茹,张欢,徐凤花.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6(05)
[7]长期施肥对黄土高原黄绵土区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 俄胜哲,杨志奇,罗照霞,袁金华,车宗贤,郭永杰. 麦类作物学报. 2016(01)
[8]长期施用化肥对塿土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高明霞,孙瑞,崔全红,杨学云,张树兰,孙本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06)
[9]微生物菌肥对黄河上游地区设施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J]. 张丽娟,曲继松,郭文忠,杨冬艳,冯海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4(05)
[10]氮磷配施条件下作物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J]. 刘德平,杨树青,史海滨,杜晓峰,孙玲玉,常春龙,李祯. 生态学杂志. 2014(04)
博士论文
[1]西北地区环境变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王向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2]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扩散研究[D]. 国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氮效率的影响[D]. 强久次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2]不同覆膜栽培对晋南旱塬小麦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D]. 冯倩.山西农业大学 2013
[3]调控氮肥与地表覆盖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D]. 李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4]施肥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及水分利用的影响[D]. 刘春芳.甘肃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14780
【文章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各施肥措施小麦播前、收获后0-200cm土层贮水量Fig3.Wheatsowing,harvesting
图6各施肥措施小麦收获后0-200cni?土层硝态氮累积量??Fig6.?0-2?m?soil?NO;,-N?cumulation?amount?of?the?after?wheat?harvest?under?the?difierent?fertilizer??measures??4.3施肥措施对旱地小麦养分吸收规律的影响??21??
Fig8.?Wheat?phosphorus?accumulation?of?the?period?growth?on?the?different?fertilizer?measures??4.?3.?1.3施肥措施对小麦生育期地上部分钾累积的影响??图9为不M肥料配施对小麦少育期地上部分钾累积的影响,整体来右,小麦生育期??地上部分钾累枳蛩随生#期的进行而逐渐增加,成熟期达到敁人。除返W'期外,小麦整??个生育期各施肥处理的钾累积量表现为菌肥配施无机肥处理最高。除返青期显著增加??34.79%外,测控施肥与测控施肥减氮20%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在拔节期、扬花期和成??熟期,菌肥无机肥配施比有机无机肥配施处理钾的累积量分别提高了?32.66%、19.15%??和17.15%,且差异均显著,说明施加菌肥更有利于钾素地上部分的累积。??从各生育阶段钾累积量占最大累积量的百分比来看,各生育阶段钾累积量占最大累??积量的百分比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扬花期达到最大值。返青期小麦植株钾累积量??略低,为ll.95-21.61kg/hm2,占最大累积量的12.77%-26.55%;返青期-拔节期迅速为??32.53-43.16kg/hm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4种生物菌肥对盆栽油菜产量品质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J]. 王若男,洪坚平.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1)
[2]山西省闻喜县冬小麦水肥管理现状分析[J]. 张魏斌,孙敏,高志强,任爱霞,王帅,张勉,陈梦楠. 中国农学通报. 2016(24)
[3]生物有机肥配施化肥对马铃薯土壤养分运移及产量的影响[J]. 史书强,赵颖,何志刚,娄春荣. 江苏农业科学. 2016(06)
[4]配方施肥对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 黄海青. 农业与技术. 2016(13)
[5]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连作区玉米土壤微生物及养分含量的影响[J]. 张婉婷,金成功,张欢,姜佰文,周宝库,谢晓伟,郭婷. 作物杂志. 2016(03)
[6]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土壤酶活性、微生物量及玉米产量影响[J]. 姜佰文,马晓东,周宝库,贾茹,张欢,徐凤花.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6(05)
[7]长期施肥对黄土高原黄绵土区小麦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J]. 俄胜哲,杨志奇,罗照霞,袁金华,车宗贤,郭永杰. 麦类作物学报. 2016(01)
[8]长期施用化肥对塿土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高明霞,孙瑞,崔全红,杨学云,张树兰,孙本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5(06)
[9]微生物菌肥对黄河上游地区设施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J]. 张丽娟,曲继松,郭文忠,杨冬艳,冯海萍.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4(05)
[10]氮磷配施条件下作物产量及水肥利用效率[J]. 刘德平,杨树青,史海滨,杜晓峰,孙玲玉,常春龙,李祯. 生态学杂志. 2014(04)
博士论文
[1]西北地区环境变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D]. 王向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2]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扩散研究[D]. 国亮.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硕士论文
[1]不同比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冬小麦产量及氮效率的影响[D]. 强久次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2]不同覆膜栽培对晋南旱塬小麦产量及水肥利用的影响[D]. 冯倩.山西农业大学 2013
[3]调控氮肥与地表覆盖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及水氮利用的影响[D]. 李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4]施肥对旱地冬小麦产量和品质及水分利用的影响[D]. 刘春芳.甘肃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2147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nykjlw/nzwlw/3214780.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